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社會條件下,人才是助力企事業單位效益增長的核心,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就是實現這種效益增長的重要發力點。論文結合當前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的基本情況,分析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促進模型的理論基礎,基于這些理論初步分析了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希望通過提升員工能力素質和保障條件來最終實現企業的增產與增效。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社會保障;經濟發展與增長
1引言
社會經濟發展過程是調動各種資源進行大規模建設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投入資源的種類和數量是決定最終建設效果的關鍵。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建設成果的全民共享,因此,在我國進行經濟建設,必然要在遵循經濟發展基本規律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人才的核心推動作用,以期投入最少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有研究指出,人才對經濟發展的促進效果,可以用指數量級來表示。企業只有獲得了合適的人才,才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才能最終實現彎道超車并占據市場主體地位。當前,很多企事業單位認識到了人才的重要性,不僅加大了對人才的招聘與管理力度,更是做好各方面工作、為人才提供全面的保障,爭取“拴心留人”,讓人才更好地為本單位的發展服務。如果說人才是助力企事業單位效益增長的核心,那么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就是實現這種效益增長的重要發力點。
2當前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的基本情況
2.1人力資源管理基本情況分析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綜合能力和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社會人力資源整體水平也呈現持續上升的趨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帶動了人才水平的提升,對于不同類型的人才需要分門別類采用靈活的制度進行管理,從而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進而提高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同時,需要對不同類型的人群提供不同的社會保障,這樣才能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最終取得預期的效果。
2.2社會保障基本情況分析
隨著我國政治體制的逐步完善,國家越來越重視對企事業單位員工提供基本的社會保障,以滿足人們的生產和生活需要。當前,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中,主要可以為單位員工提供社會保險、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其中對于一個企事業單位來說,關系全體員工福祉的是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2項。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當前,對于用人單位來說,國家法律規定了必須為員工辦理基本社會保障。一般來說,國有企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制度較為健全,為員工購買的保障齊全,同時數額也較大,私營單位往往只為員工購買國家強制規定的保險險種,讓員工無法得到有效的權益保障。相比之下,很多勞動密集型的人力資源管理單位對于員工只購買最基本的人身意外傷害險,其他社會保障都落實不到位,在員工出現意外事故時經常引發紛爭,需要訴諸法律進行解決,這種做法不僅為員工的基本權益帶來損害,也不利于社會保障制度的推廣和完善。
3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促進模型的基礎理論
為研究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需要依據宏觀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建立經濟增長基本模型。一般來說,建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模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理論
3.1經濟增長理論
經濟增長理論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逐漸完善的隨著經濟規模和影響因素的增加,經濟增長理論涉及的要素越來越多,相應地計算復雜度也逐漸增加。當前的經濟增長模型,一般涉及3個主要要素,即資本、勞動力和技術水平,其中資本又分為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2個方面。在進行經濟增長模型建立時,需要考慮到這些資本要素對經濟規模和發展水平的綜合影響。
3.2人力資本形成理論
在經濟增長主要影響要素,即資本(包括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勞動力和技術水平中,人力資本占有最重要的地位。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重要影響,首先取決于其身體健康狀況,只有身體健康才能夠以最佳狀態投入工作中,才能為單位發展作出貢獻,但是身體健康需要衛生保健投資,這不作為本文的研究范疇;其次取決于其工作技能,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崗位技能才能圓滿完成工作,而工作技能的取得離不開職業教育和培訓,因此,在進行經濟增長規模測評時,需要考慮到企事業單位對員工的教育培訓投入。一般來說,一個勞動者所包含的人力資源成本數量等于國家對勞動者所受教育的教育經費投入,一個部門的人力資源成本等于該部門內所有勞動者所受教育程度的經費投入總量。
3.3社會公正與資源再分配博弈理論
關于社會保障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目前最普遍應用的是一種社會公正與資源再分配博弈理論。具體來說,就是基于社會公正的社會保障能夠促進經濟增長,也就是說政府權力部門對社會財富分配的過程中如果做到了公平公正,社會成員普遍對財富分配方式感到滿意,就會有更多的動力投入社會財富的再創造中去,從而源源不斷地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最終促進社會經濟的持續增長;資源再分配過程中,政府部門的介入和干預有可能與社會成員之間產生一種委托-模式,這種委托-模式主要是針對社會資源的分配而言的,政府部門作為權力機構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也存在不合理或者失效的情況,全社會過度消費造成的巨額債務將會導致政府的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最終影響到社會保障水平,導致社會保障水平下降,波及全社會中的每一個人。因此,基于社會資源公正分配的社會保障模式有利于經濟增長,在社會資源再分配過程中如果政府控制不好因為社會保障帶來的資源超支將會影響到經濟增長,這既是一個悖論,也是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尋求平衡的調整策略。
4人力資源管理與社會保障水平的提升對經濟增長促進作用的具體表現
4.1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分析
為了分析人力資源管理水平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和人力資本形成理論,可以推斷出經濟增長水平主要受到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以下因素的影響令每年的教育培訓經費支出增加10%,根據之前的統計數據進行分析[2],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增加1%左右,明顯有利于推動經濟增長。教育投入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是具有累積效應的,早期投入可能不會在一年之內顯示出效果,一般教育培訓經費的投入會在3~5年后顯示出明顯的效果,這時熟練員工可以滿足多種工作任務的需求,既可以節省相關工作的投入成本,也可以取得超出預期的效益。有文獻指出[3],為了達到國內生產總值增加1%的目標,固定資產投資需要增加3%~5%,因此,固定資產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沒有教育培訓經費的支出明顯,并且固定資產投資的累積效應不明顯,一般都是當年投資、當年見到效益,一旦減少投資,經濟增長狀態馬上下滑。對員工教育經費的投入增加,當前會影響到企業的現金流,但是隨著持續時間的增長,員工職業技能逐漸提升,會彌補教育經費投入對現金流的影響,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會逐漸顯現出來,當3~5年后對經濟增長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促進作用會持續加強,相應地為了維持這種增長,需要持續進行投入。
4.2社會保障水平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分析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社會保險覆蓋了越來越多的員工,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我國社會保險覆蓋情況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社會保險覆蓋人群數量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表面我國社會保障力度在逐年加大。相應地,社會保險基金收支情況也發生了變化社會化大生產條件下,勞動者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和危機,其中,養老、醫療、工傷以及失業等都并非完全由個人行為導致,也無法完全由個人來承擔,因此,需要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一般來說,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必然會提振社會全體員工的信心,員工可以更加無后顧之憂地投入社會生產中,最終促進經濟社會的進步。
5結論
人力資源管理和社會保障是滿足員工福利的2個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社會更加強調以人為本,任何用工企事業單位都應該重視滿足員工的基本社會保障需求,對招聘的員工持續進行教育培訓投入,通過員工綜合職業技能的提升來促進本單位生產產值的增加。另外,對于入職和在職的員工,需要根據國家法律規定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持續做好全面社會保障的跟進,只有做好了員工的基本生活和工作保障,才能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張鵬飛,仇雨臨.人口老齡化、社會保障支出與中國經濟增長率[J].上海經濟研究,2019(11):108-119.
【2】王云多.老齡化對公共養老金、公共教育支出及經濟增長的影響[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0(4):66-73.
【3】賈玉嬌.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關系的變遷邏輯———一項基于勞動貢獻率的理論研究[J].江淮論壇,2019(3):141-147.
作者:施展 單位:蘇州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