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醫療費用社會保障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社會保障方面的數據分析
(一)最近一年是否去過醫院就醫
關于最近一年是否去過醫院就醫這一問題,我們對460份調查問卷進行整理,所得數據顯示,最近一年去過醫院的老年人有202位,占總人數的44%;最近一年沒有去過醫院就醫的老年人有258位,占總人數的56%。調查發現,到了一定的年紀,人們都會或多或少的有些慢性病,但是他們并不愿意去醫院就醫,除非病情嚴重到一定的程度才會選擇去醫院。所以我們并不能依靠以上數據就說明沒去過醫院的老年人身體就非常健康,去過醫院的老年人身體就不健康,這樣分析的結果是片面的。單獨這一項也不能作為衡量老年人幸福感的水平,只有將其與去醫院的繁瑣程度、醫療費用的高低、醫院服務質量、醫療保險覆蓋范圍等幾項結合起來,才能反映社會保障對老年人幸福感的影響。
(二)醫院就醫程序繁瑣程度
對去醫院就醫的繁瑣程度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者中,有38%的老年人認為醫院就醫程序繁瑣,37%的老年人認為就醫程序一般,只有16%的老年人認為醫院就醫程序不繁瑣。通過研究發現,長春市老年人認為去醫院就醫程序繁瑣的人數是比較多的。得到這樣的結論有很多方面原因的:首先,可能是老人年紀大了,行走不便,面對醫院復雜的就醫程序無能為力;其次,可能是因為老年人子女少或是子女不在身邊,沒有人照顧他們的生活;最后,可能是因為去醫院的老年人身體都不好,而繁瑣的程序可能會加重他們的病情。疾病對于老年人來說是一個大問題,家庭、社會等應該給予老年人更多的關懷和照顧。另外,最重要的是長春市的醫療程序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同時也可以對老年人展開更加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三)醫院醫療費用
我們將最近一年去過醫院的老年人以醫院醫療費高低程度來劃分,用最近一年去過醫院就醫的群體作為研究對象。這樣更能夠充分的說明老年人對如今醫院醫療費用的承受力,所得結果比較準確,從而有更強的說服力。調查結果顯示,最近一年去過醫院的老年人中,有127位老年人認為去醫院就醫的醫療費用較高,只有14位老年人認為去醫院就醫的醫療費用低。老年人對醫療費用的接受程度和收入應該有很大關系,基于這種想法,我們用SPSS軟件對兩者的相關性進行研究分析。分析結果顯示,醫療費用的高低和老年人收入水平的t值都通過檢驗,因此我們認為二者是相關的。為了更加清楚地知道二者之間的交互關系,我們對醫療費用的高低和收入水平進行交叉分析。結果顯示,收入在1,000元(包括1,000元)以下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26.5%。其中,16.4%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高,只有1.3%的老年人認為醫療費用低;收入在1,001~2,000元(包括2,000元)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36.8%。其中,20.5%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高,只有0.2%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低;收入在2,001~3,000元(包括3,000元)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18.1%。其中,有7.8%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高,只有1.3%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低;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數的18.6%。其中,9.0%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高,只有0.7%的老年人認為醫院醫療費用較低。綜上可知,長春市有63.3%的老年人收入在2,000元以下,他們認為醫療費用高的在多數,這樣的結果我們是可以理解的。而收入稍高的老年人群中,仍有大部分老年人認為醫療費用高。可見,無論收入高低,長春市老年人總體上對醫院醫療費用不太滿意,存在收入低、看病貴的社會問題。
(四)醫院服務質量
通過整理調查問卷我們發現,有28%的老年人認為醫院服務質量好,57%的老年人認為醫院服務質量一般,6%的老年人不太了解,只有9%的老年人認為醫院服務質量差。總體而言,長春市老年人對醫院服務質量還是基本滿意的。這也充分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醫療服務質量得到了顯著的提高。
(五)是否擁有醫療保險、醫療保險類型及醫保覆蓋范圍
在調查的460位老年人中,有404位老年人擁有醫療保險;其中,有223位老年人屬于公費醫療,有181位老年人屬于合作醫療。只有56位老年人無醫療保險。這也充分說明長春市老年人的醫療保障還是比較健全的。我們以有醫療保險的404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分析醫保覆蓋范圍是否完整,28%的老年人認為醫保覆蓋范圍較完整,39%的老年人認為醫保覆蓋范圍一般,21%的老年人認為醫保覆蓋范圍不完整,12%的老年人對此不太了解。將擁有公費醫療的老年人和擁有合作醫療的老年人進行對比,可以很明顯的發現,公費醫療的覆蓋范圍比合作醫療的覆蓋范圍要廣,公費醫療的老年人對醫保覆蓋范圍比較滿意,而合作醫療的老年人對醫保覆蓋范圍總體上不太滿意。我們認為老年人的幸福感和是否擁有醫療保險和醫療保險的類型有很大的關系。所以,將老年人主觀幸福感打分分為四個區間:0~2分定義為不幸福,3~5分定義為不太幸福,6~8分為比較幸福,9~10分為非常幸福。將老年人按公費醫療保險、合作醫療保險、無醫療保險分為三部分,利用SPSS軟件做幸福感打分與醫療保險有無及類型的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擬合信息的卡方檢驗以及原假設系數都為零,備擇假設系數都不為零,且概率小于0.05,所以拒絕原假設,認為系數不都為零,模型通過顯著性檢驗。由于顯著性概率比較大,所以擬合度較好,模型通過擬合度檢驗。通過平行性檢驗可知,零假設規定位置參數在各響應類別中都是相同的,且顯著性大于0.05,即接受原假設,所以可以用有序回歸對模型進行分析。在對參數估計檢驗表中的數據結果進行優勢比分析,由分析結果顯示可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公費醫療的優勢比為4.014,合作醫療的優勢比為1.526,無醫療保險的為參照值。從以上結果可以得知,公費醫療、合作醫療、無醫療保險的老年人幸福感依次降低。
二、結論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些慢性病,大多數老年人對待自己疾病的方式是在家靠藥物維持,只有當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會去醫院就醫。他們不愿意去醫院就醫,一是由于去醫院程序繁瑣;二是去醫院就醫醫療費用高。在醫療費用方面,長春市老年人普遍存在看病貴的問題。看病貴和老年人的收入有很大關系,收入高的老年人醫療費用接受程度高于收入低的老年人。在醫療保險方面,老年人是否擁有醫療保險以及醫療保險的類型和他們的主觀幸福感打分有很大的關系。老年人按公費醫療、合作醫療、無醫療保險的分類幸福感依次明顯降低。以上分析結果充分說明,社會保障對老年人幸福感有顯著的影響,社會保障滿意度高的老年人其幸福感也較高;反之,社會保障滿意度低的老年人,其社會保障滿意度較低。這也說明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促進老年人的幸福感,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是否有效、范圍是否廣泛、制度是否完善都影響著老年人的幸福感。
三、建議社會保障能夠促進老年人的幸福感
那么,怎樣才能構建一個能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社會保障體系,是我們研究的關鍵所在。針對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簡化老年人去醫院的就醫程序。給老年人提供盡量多的人性化的服務,有條件的醫院可以提供老年人服務專線,讓老年人身邊沒有人的時候也可以接受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2、適當降低老年人去醫院就醫的醫療費用,擴大老年人醫療保險的覆蓋范圍,重點擴大合作醫療人群的醫療覆蓋范圍。無論是公費醫療還是合作醫療,一定要讓老年人老有所醫。
3、提高老年人收入水平,包括老年人退休金、社會救濟金等。對生活有困難的老年人,國家和社會應給他們提供特殊的醫療照顧。加快建立服務導向型養老保障機制,構建養老保障新觀念。致力于通過新的觀念,指導養老保障機制的發展。
作者:高瑞麗李波波安佳張榮榮單位:吉林財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