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政策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由于全球疫情沖擊,近兩年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較大的壓力。大學畢業生中特殊群體的就業對于家庭、高校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在此方面,協同治理理論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系統思路,包括: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強各方力量協同合作,搭建多層次就業信息協同平臺。只有有效整合各方力量與資源,才能在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領域充分發揮協同治理功效。
關鍵詞:協同治理;大學生特殊群體;大學生就業;就業政策
2020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又創新高,達到874萬人,同時由于受到疫情沖擊,大學生就業面臨較大壓力。今年2月28日,國務院在就業相關政策會上表示,要做好特殊群體的就業工作,特別是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守初心、兜底線、防風險的重要內容。協同治理理論對于發揮各方力量,緩解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壓力,穩定重點群體就業具有啟示意義。
1協同治理理論內涵
治理理論是在上世紀90年代,繼新公共管理理論和新公共服務理論之后興起的有關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關系的新視角。該理論興起的社會背景是政府和市場之外的第三部門,即眾多非政府公共組織的飛速發展,并對社會結構、公共生活乃至政府職能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進而成為引領公共管理發展的重要學術思潮。關于其理論內涵,學者俞可平認為,治理是指在特定范圍內行使權威,是在實施某項計劃的過程中,相關的多元利益主體共同發揮作用,并且建立一致或取得認同。全球治理委員會將治理界定為或公或私的個人和機構經營管理相同事務的諸多方式的總和。它是使相互沖突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調和并且采取聯合行動的持續的過程。它包括有權迫使人們服從的正式機構和規章制度,以及種種非正式安排。而凡此種種均由人民和機構或者同意,或者認為符合他們的利益而授予其權力。因此,治理是一種公共管理活動和公共管理過程。治理體現出不同于傳統統治過程的一些特征:首先,治理不是靜態的規則體系,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其次,參與治理過程的主體不僅僅限于政府,而且包括非政府公共組織,以及企業等公私部門,甚至還包括家庭和公民個人;再次,治理過程的運行不同于傳統統治過程的命令支配與服從,而是強調不同利益的協商與調和;最后,治理過程不要求建立正式的制度體系,它的運作依靠參與治理過程的諸多主體之間的持續互動。治理理論延伸出諸多形態,包括多中心治理、合作治理、整體性治理、網絡治理、協同治理等。其中,協同治理理論強調治理主體多元化,各主體在治理過程中的關系是平等參與、資源共享、協同合作。該理論重點關注兩種協同關系,一是政府、企業、非政府公共組織等跨部門多元主體彼此之間的協同關系,以及政府在其中發揮的功能;二是單一主體系統內部的協同問題,如區域合作協同治理,府際之間的協同合作,政府部門間的功能整合問題。協同治理理論對于改善治理效果、促進社會協同發展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
2河北省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政策現狀
2020年,河北省高校畢業生總量40.9萬人,受經濟下行和疫情疊加影響,出現了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截至7月11日,全省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達到65.27%。政府突出強調特殊群體大學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特殊群體學生是指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畢業生、殘疾畢業生、少數民族畢業生及其它就業困難畢業生,這一群體的順利就業對于家庭、高校和社會的穩定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河北省出臺了一系列針對這一群體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
2.1完善校園網絡招聘。一方面加速完善招聘活動信息化過程,疫情期間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廳和高校建立起三級就業網絡體系,各高校全面建立校園網絡招聘通道,建設“互聯網+就業”智慧平臺,聯合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組織畢業生參加各級網絡招聘活動,實現線上招聘活動的全覆蓋和常態化。另一方面,各高校將畢業生就業作為當前工作的重點,形成全員抓就業的工作局面,進一步強化院系、輔導員、班主任和專業教師對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幫扶職責,群策群力、集中全校力量,通過多種舉措強化對畢業生的就業創業指導,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服務。特別強化湖北地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和幫扶,加大政策傾斜力度,舉辦面向湖北高校以及湖北籍學生的專場網上招聘活動。
2.2促進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第一,崗位方面繼續組織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基層就業崗位,以及國有企事業單位相關崗位,提高國有企事業單位招聘比例。第二,加強對大學生的就業引導,引導大學生服務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服務現代農業、公共服務等急需人才的就業創業領域,服務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基層組織;實施專項擴招,重點向服務國家戰略和社會民生急需領域投放計劃;調增基層項目招募計劃,擴大就業見習規模,鼓勵畢業生到社區就業創業。第三,建立學校與企業及社會組織的合作對接平臺,加強重點區域、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要領域的人才供需合作;鼓勵畢業生利用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經濟形態平臺實現新形態、多元化的就業創業;落實激勵中小微企業吸納就業補貼政策;進一步開拓創業新載體,鼓勵和支持畢業生以多種形式自主創業。
2.3強化特殊群體就業幫扶服務保障工作。高校精準掌握和追蹤特殊群體畢業生的就業進展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分類幫扶和一對一幫扶,實行“一人一策”的動態服務,優先推薦就業崗位,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就業服務。對于2020年7月離校時還沒有落實工作單位的畢業生,學校保留戶口檔案兩年,兩年內落實單位的學生,學校按照應屆畢業生身份幫助辦理就業手續。同時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就業心理輔導,及時掌握特殊就業群體中每一位大學畢業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開通就業心理、就業政策咨詢和就業幫扶熱線,疏導畢業生就業焦慮情緒,緩解就業心理壓力,為大學生就業做好服務保障工作。這些政策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多方面多領域的政策措施,但呈現出一定的碎片化狀態,政策之間的系統性不足;二是部分政策的執行力度不足,使好的政策措施難以落到實處;三是對于政府、高校和用人單位等各個主體各自的作用及其之間的關系缺乏清晰的認識,使得各方力量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中處在各自為政的狀態,缺乏有機的理論整合。協同治理理論對于改善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問題的治理效果可以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3協同治理下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政策建議
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需要政府、用人單位、高校、家庭及畢業生個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與資源,充分發揮協同治理功能。
3.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首先應當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強化政府在政策和信息等方面的職能,提升政府政策執行力。利用政策杠桿引導企業和社會組織錄用大學生特殊群體就業,通過公務員招考、研究生招錄、助學貸款代償、高定工資等政策優勢鼓勵和吸引大學生服務于西部、服務于基層。一方面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政策扶持,疫情期間,租金、物業管理和其他費用減免或延期,實施社保減免補貼,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從中長期看,應繼續完善在財稅金融、營商環境、公共服務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另一方面,通過完善實施細則、明確績效考核、優化政策資源、嚴格監督等方式加強政策執行力度,使各級政府政策能夠落地。
3.2加強各方力量多方協同合作。協同治理理念是充分發揮各種治理主體的作用,達到1+1>2的治理效果。小微企業及社會組織以其靈活的機制、多樣化的崗位選擇,較為扁平的組織架構以及簡單輕松的工作氛圍在吸納就業方面發揮著日益顯著的作用,是吸引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社會力量。進一步增強中小微企業和社會組織的就業吸引力,提升它們吸納就業的能力,不僅需要政府政策的扶持和引導,也需要這些組織自身改善管理效能。2018年全國超半數本科畢業生就職中小微企業。對應屆畢業生吸納能力最強的是民營企業,實際簽約比例高達58.62%。雖然中小微企業已成為大學生主要就業去向地之一,但受制于企業的規模、知名度、薪資福利,和大企業相比仍缺乏競爭力,若想留住、吸引更多人才,除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對于企業自身而言還需進一步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建立更加靈活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提供更有保證的職業生涯發展上升通道與更廣闊的職業發展平臺,建設更加具有內聚力的企業文化。社會組織是彌補就業系統中政府和企業的功能有限性,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一個重要渠道。應進一步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力度,為社會組織發展拓展空間,社會組織自身應加強能力建設和宣傳引導,建立具有一定競爭力的薪酬管理體系,提升職業的社會成就感。高校應充分發揮就業指導和引導作用。首先是精準開展就業指導。開展就業實踐教育,組織學生實習實踐,實地走訪交流;開展職業規劃和測評,為特殊就業群體制定職業生涯發展建議;加強對學生的心理輔導,引導學生理性規劃就業預期。其次是加強就業引導。通過課程思政和就業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鼓勵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將個人職業規劃融入國家發展大業,積極投身于亟須人才的中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城鄉基層崗位。
3.3搭建多層次就業信息協同平臺。高校建立包括大學生特殊群體在內的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平臺,組織企業進校園,通過專門的就業信息平臺、微信公眾號、微信群、QQ群等多種網絡平臺,向畢業生實時提供用人單位招聘、就業推薦、求職技巧、職業生涯規劃等信息,為畢業生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務。此外,需要各級政府整合各方信息和資源,搭建統一的就業信息服務網絡平臺,整合現有的畢業生就業創業政策、就業資訊、人力資源機構、人才供需、社保及勞保服務等方面的信息,有效整合畢業生、高校和人才需求方信息,使高校的學科設置和培養方案更好地滿足社會的需求,在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搭建起一座良好溝通的橋梁,從而提高人力資源配置效率。
作者:王志華 高蘭欣 杜若曦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