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氨基酸菌劑制備與其在卷煙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胡延奇作者單位:山東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
L-瓜氨酸(L-citrulline)又名氨基甲酰尿氨酸,一種非蛋白氨基酸。1914年右賀太郎從西瓜榨汁中首先分離得到,此后學者發現其為一種氨基酸,故將其命名為瓜氨酸。瓜氨酸以游離態存在于多種生物體內[1],在動物體內瓜氨酸參與尿素循環(Krebs-Henseleit),起到氨解毒的作用,可用于保護肝臟。研究發現瓜氨酸在人體內還可以起到血管舒張[2]、診斷類風濕關節炎[3]、促進男子性功能等多種生理功能。同時,瓜氨酸具有清除羥基的功能[4],在分子生物學試驗中被用作DNA和酶的保護劑[5]。此外,瓜氨酸作為抗氧化劑還常用于化妝品及食品等領域。瓜氨酸因其多種保健功能成為了近年來國內外學者關注的熱點。瓜氨酸的制備方法主要有:化學法、提取法、發酵法[6]、酶法[7-11]等。化學法合成瓜氨酸,產物回收率較低,產品多為DL-型外消旋體,分離困難,并且操作中引入了有機試劑,存在著潛在的健康威脅。提取法主要從生物體內提取瓜氨酸,成本高,工藝繁瑣,不利于工業化。發酵法多為從自然界中篩選出可高產瓜氨酸的菌株進行發酵生產。發酵法生產瓜氨酸成本低,產量高,但是微生物代謝中,瓜氨酸作為中間產物存在,發酵液中可能含有精氨酸、鳥氨酸等多種氨基酸以及培養基成份,不利于后期分離純化。酶法是以精氨酸脫亞氨基酶為催化劑,催化L-精氨酸生產L-瓜氨酸。應用工程菌進行精氨酸脫亞氨基酶的生物合成,生產周期短,積累量大,隨后可進行生物轉化生產瓜氨酸,體系內雜質種類少、催化效率高、催化專一性強。擬通過對L-瓜氨酸的工程菌(帶有精氨酸脫亞氨基酶基因)生產技術及其在卷煙中的應用研究。以期為L-瓜氨酸的制備及其應用提供新思路。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1.1.1菌種
本單位構建的基因工程菌,以帶有精氨酸脫亞氨基酶基因的pET-22b(+)為載體,E.coliBL21(DE3)為宿主。1.1.2主要試劑L-瓜氨酸,Sigma公司;異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胰蛋白胨、酵母抽提物、氨芐青霉素(Amp),均購自上海生工;其它試劑均為國產分析純。1.1.3培養基種子培養基LB(g/L):胰蛋白胨10g,酵母抽提物5g,NaCl10g,pH為7.0;發酵培養基:葡萄糖,胰蛋白胨,氯化鈉,MgSO4•7H2O,K2HPO4•3H2O,pH7.0。滅完菌后加入50mg/L的氨芐青霉素(Amp)。
1.2試驗方法
1.2.1培養及誘導方法
挑取單菌落于3.5mL液體LB培養基(含Amp)中培養過夜。按2%(v/v)的接種量接種于50mL發酵培養基(含Amp),37℃、200r/min培養至OD600約為0.8時加入誘導劑IPTG0.1mM,28℃誘導5h。
1.2.2細胞轉化法測定酶活
將培養完后的菌液離心(2000g,10min)收集菌體,用0.2mol/L磷酸鹽緩沖液(pH7.2)充分洗滌,再離心得到菌體。將菌體加入到pH6.0磷酸鹽緩沖液中(將20mL發酵液離心所得菌體加入到20mL細胞轉化反應體系中,底物精氨酸濃度為50g/L),40℃、180r/min反應,反應完后離心過濾測定上清中瓜氨酸的含量。
1.2.3細胞轉化法制備瓜氨酸的研究
1.2.3.1pH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
分別配置200mmol/L的HAC-NaAC(pH4.0,5.0)、KH2PO4-NaOH(pH=6.0,7.0)、Tris-HCl(pH8.0)緩沖液。采用20mL反應體系,50g/L的底物精氨酸,20g/L菌體,40℃,180r/min水浴振蕩反應5h后立即加熱煮沸終止反應,測定產物含量。
1.2.3.2溫度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
最適溫度:采用20mL反應體系,50g/L的底物精氨酸,20g/L菌體,對pH10的緩沖體系,分別在溫度為20℃,30℃,40℃,50℃,60℃,70℃下,180r/min水浴振蕩反應5h后立即加熱煮沸終止反應,測定產物含量。
1.2.3.3底物濃度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
采用20mL反應體系,10~100g/L不同濃度的底物精氨酸,20g/L菌體,pH6.0,40℃,180r/min水浴振蕩反應5h后立即加熱煮沸終止反應,測定產物含量。1.2.3.4菌體生產能力指標采用20mL反應體系,50g/L的底物精氨酸,20g/L菌體,pH6.0,40℃,180r/min水浴振蕩反應;5h后離心回收菌體,同樣的反應體系反應6h;重復4次,每次反應時間相應增加1h。
1.2.4瓜氨酸的檢測方法
定性檢測:紙層析法,新華一號層析紙(杭州新華紙業,裁成30×20cm),將樣品點樣2μL,制成圓筒,垂直展開,展開相采用正丁醇:冰醋酸:水(60:15:25),內含0.4%的顯色劑茚三酮,展開結束后自然晾干溶劑,85℃顯色10min,顯色強度與標樣比較。定量檢測:高效液相測定法,采用分析儀器柱前衍生化定量測定氨基酸,采用ODSC18(Φ4.6×250mm),40℃分析,檢測波長338nm,氨基酸定量用外標法定量。
1.2.5卷煙樣品制備
按照卷煙國家標準GB506.4-1996,將上述制備的L-瓜氨酸用75%乙醇溶液溶解,以加香方式施加于某牌號卷煙空白葉組煙絲中;在溫度(22±1)℃、相對濕度60%±1%條件下平衡24h后,將煙絲卷制成煙支;再次平衡24h后,與空白煙一起進行評價。
2結果及討論
2.1培養基優化
在單因素基礎上進行了正交優化。
2.1.1碳源對瓜氨酸生成量的影響
以葡萄糖作為碳源,其它成分為(g/L):胰蛋白胨20,MgSO4•7H2O1,K2HPO41,NaCl5,配制不同濃度碳源的培養基。經過培養、誘導、離心收集細胞和細胞轉化反應后測定反應液中瓜氨酸的含量,結果如圖1。圖1表明,起始時隨著葡萄糖濃度的增加發酵液的酶活逐漸增加,此時葡萄糖為微生物的生長代謝提供碳源;當葡萄糖濃度到達5g/L時,單位發酵液的酶活最高;此后,隨著葡萄糖濃度的增加單位發酵液的酶活開始降低,原因可能是葡萄糖效應影響了微生物的生長代謝。
2.1.2氮源對瓜氨酸生成量的影響
以胰蛋白胨作為氮源,其它成分為(g/L):葡萄糖5,MgSO4•7H2O1,K2HPO41,NaCl5,配制不同濃度氮源的培養基。經過培養、誘導、離心收集細胞和細胞轉化反應后測定反應液中瓜氨酸的含量,結果如圖2。胰蛋白胨可為微生物生長代謝提供豐富的營養,尤其是為蛋白質合成提供材料。由圖2看出,隨著胰蛋白胨濃度的增加,瓜氨酸生成量逐漸增加,當超過20g/L后瓜氨酸生成量的增加趨于平緩。
2.1.3發酵培養基的正交優化
基于對碳源和氮源單因素研究的結果,選取葡萄糖,胰蛋白胨,MgSO4•7H2O,K2HPO4•3H2O作為研究因素,進行正交試驗設計。經過培養、誘導、離心收集細胞和細胞轉化反應后測定反應液中瓜氨酸的含量,結果如表1所示。由正交試驗結果可以得到最佳的培養基為(g/L):葡萄糖5,胰蛋白胨20,K2HPO4•3H2O1,MgSO4•7H2O1,其中胰蛋白胨的影響最大,K2HPO4•3H2O次之。
2.2誘導條件優化
pET質粒表達系統含有乳糖操縱子,進行目的基因表達需要乳糖或其結構類似物的誘導,IPTG作為乳糖的結構類似物在微生物代謝中不被利用,常被用作誘導劑。考慮到IPTG的毒性,研究了乳糖對工程菌誘導表達的影響。經過培養、誘導、離心收集細胞和細胞轉化反應后測定反應液中瓜氨酸的質量濃度,結果如圖3。由圖3可知選取乳糖作為誘導劑對瓜氨酸的合成影響不大,完全可以替代IPTG。隨后選取加誘導劑時細胞OD值,誘導溫度,誘導時間,誘導劑量等作為研究因素,進行正交試驗設計。經過培養、誘導、離心收集細胞和細胞轉化反應后測定反應液中瓜氨酸的含量,結果如表2所示。由結果可知最佳誘導條件為:OD值1.0,誘導溫度25℃,誘導時間7h,乳糖量5g/L,其中誘導時間影響最大,誘導溫度次之。
2.3細胞轉化體系研究
2.3.1pH對瓜氨酸產量的影響
考察了pH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環境pH值會影響與酶的催化有關的氨基酸殘基的離子化狀態,影響影響酶的構象,影響底物與酶活性中心的結合。以底物轉化率最高的為100%相對轉化率作圖,結果如圖4所示,瓜氨酸合成的最佳pH為6.0。
2.3.2溫度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
考察了溫度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如圖5所示,細胞轉化反應合成瓜氨酸的最適反應溫度是40℃。隨著溫度的升高,酶活性不斷增強,當溫度達到一定值后,酶活性開始下降,這是由于溫度升高到一定值后,酶開始變性,構象發生變化,影響了酶的活性。
2.3.3底物濃度對瓜氨酸合成的影響
對于菌體添加量為20g/L的體系,考察了底物濃度對細胞轉化反應的影響,如圖6所示,精氨酸質量濃度在60g/L以下時,底物轉化率均在90%以上;精氨酸濃度高于60g/L后,瓜氨酸的生成量的增加趨緩,分析原因可能是瓜氨酸作為精氨酸的結構類似物,會與精氨酸競爭結合精氨酸托亞氨基酶的活性中心,影響酶的催化效率,因此對于菌體添加量為20g/L的細胞反應體系,底物濃度應為60g/L。
2.3.4菌體生產能力指標
穩定性和可重復性是酶重要指標,可為工業化應用提供依據。考察了工程菌的重復利用情況,對于菌體添加量為20g/L,精氨酸濃度為60g/L的體系,比較了不同批次細胞轉化反應的產物生成量。從圖7中可以看出工程菌重復使用3次,產物產量穩定,第4次產量較降幅度較大,不再適合工業化生產。
2.4L-瓜氨酸在卷煙中的應用結果
將前述制備所得的L-瓜氨酸分別按0.01%,0.02%,0.04%,0.06%的用量按加香方式施加于某品牌卷煙混合絲;其結果分別如下表3所示。由表3可知,隨著L-瓜氨酸用量的增加,卷煙香氣量呈增加趨勢;但各香韻間的協調性略有降低,且不舒適的雜氣較重。對比評吸結果表明當其用量為0.02%時,綜合效果相對較好。
3結論
綜上所述,工程菌的最佳培養基為(g/L):葡萄糖5,胰蛋白胨20,K2HPO4•3H2O1,MgSO4•7H2O1;最佳誘導條件為:OD值1.0,誘導溫度25℃,誘導時間7h,乳糖量5g/L;對于菌體濃度為20g/L的20mL細胞轉化反應體系,工程菌細胞生產瓜氨酸的最佳條件為:pH6.0,溫度40℃,精氨酸濃度為60g/L,產量達55.1g/L,細胞可連續使用三次,且產量穩定,具有一定的工業應用價值。在卷煙中的應用初步研究結果表明:在卷煙生中,加入一定量的L-瓜氨酸可提升卷煙的香氣量、香氣質和改善余味等感官質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