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調查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為進一步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社會。酒泉市肅州區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統領,以產業脫貧為抓手,以農民增收為核心,大力發展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建設,通過對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分析,指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調整發展思路與對策,推進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做大做強。
關鍵詞:戈壁農業產業園;調查;肅州區
一、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及特點
肅州區位于甘肅省西北部,酒泉市東部。轄15個鄉(鎮),總人口46萬人,其中城市人口25萬,農村人口21萬,耕地面積63萬畝。近年來,肅州區政府緊緊圍繞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蔬菜、高效制種和規模養殖三大主導產業,蔬菜面積達到23萬畝,制種面積達到28萬畝,畜禽飼養總量達到830萬頭(只),盛產玉米、小麥、洋蔥、啤酒花、甜葉菊、番茄等農產品,是全國最大的對外制種基地和洋蔥集散中心、全省牛羊大縣。區內現有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168家,年加工能力200萬t,農產品加工轉化率64%。建成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4個,戈壁日光溫室面積達到2.5萬畝,戈壁生態農業加工銷售流通企業100多家、倉儲冷鏈物流企業10余家,成立戈壁農業蔬菜專業合作社237家。培育了“戈壁雪潤”“沙地綠產”“高原夏菜”等特色品牌,有67個農產品通過了無公害、綠色認證。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區是全國最大的戈壁農業生產示范縣、戈壁日光溫室基地和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示范區。
(一)農業技術全面運用,增強園區發展活力。園區自2009年開始建設以來,始終堅持“科技興園”的發展理念,從園區規劃、溫室建造、蔬菜生產、產品銷售等全過程都堅持運用前沿科技和技術,一大批農業新技術和新成果在園區得到成功轉化和運用。在溫室建造上,探索出了適合西北地區氣候特點的下挖式石砌型無立柱日光溫室建造和法蘭式墻體建造等技術,不但節省了建造成本,而且石砌墻使用壽命達到50年以上,比土墻壽命延長40年。同時,石砌墻具有白天吸熱、晚上散熱的獨特優勢,以及良好的地熱優勢及保溫性能,較其他類型溫室冬季可提高夜溫3~5℃,增產20%以上。在種植技術上,集成應用了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穴盤基質育苗、雄蜂授粉、水肥一體化、智能采摘車、智能化溫室控制系統等17項先進實用技術,通過了國家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實現了工廠化育苗、規模化生產和品牌化銷售的發展目標。在科研創新上,先后同中國農科院、省農科所、甘農大等科研機構合作完成了戈壁溫室建造、戈壁石砌墻保溫性能觀測試驗、新型節水實驗、不同基質配方篩選試驗等科研試驗26項,有效提升了園區的科技帶動水平,為園區發展注入科技“助推劑”,增強了園區發展活力。
(二)經濟效益顯著提升,有效促進農民增收。經過近10年的探索實踐,園區溫室已經形成較為成熟的“兩大茬、一大茬兩小茬”生產模式,有效實現了溫室周年化生產,按50m的日光溫室大棚棚均純收入達到了3萬元以上,按100m的新型日光溫室棚均純收入達到6萬元至10萬元,比一般溫室效益高出近30%,實現了高產高效,經濟效益十分明顯,有效探索了農民增收的新機制。
(三)加大投資招商力度,園區規模效應凸顯。園區從2009年初開始建設,累計投入資金1.82億元,完成水、電、路等配套基礎設施,先后建成高標準日光溫室1 304座,規劃面積從最初的1 000畝擴展到現在的20 896畝,建成區面積從最初的200畝發展到現在的4 800畝,成為酒泉城區重要的“菜籃子”基地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未來到2022年,園區總體建設規模將達到20 896萬畝,肅州區園區將建設成為集生產銷售、觀光旅游、冷鏈物流、科技研發為一體的綜合農業示范園區。
二、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肅州區在建設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過程中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存在著一些制約性的問題。
(一)園區溫室建造方面。溫室造價較高,影響了農戶擴大種植的積極性。由于市場材料價格逐年上漲、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影響,溫室造價從2009年當初的50m×8m每座5萬元上漲到現在的13萬元,每米的造價接近2 700~2 800元,農戶一次性投資較大,影響了農戶擴大種植的積極性。部分溫室年久失修,防寒保暖性有待改善,在極寒天氣蔬菜僅限于維持生命或者說是保命,無法滿足正常生長所需的氣溫條件,另外無論是從溫室的寬度、長度、還是高度來講,都已經不能與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相適應了,急需進行整體提升改造。
(二)園區溫室運行方面。一方面由于水價格過高,群眾用水成本大。現有溫室用水單價為每立方米1.5元,按長50m寬8m的早期棚計算,棚均用水量700m3左右,大概1 050元左右,按長度100m寬10m的溫室計算,棚均用水量達到2 000m3左右,棚均將增加成本3 000元左右。另一方面群眾小農意識強,抱團意識弱。目前園區運行多屬于“合作社+農戶”或是農戶單打獨斗的形式,且多數合作社名存實亡,園區雖有龍頭企業,但農戶“利益共享,風險你擔”的意識根深蒂固,不能真正與企業同風雨共患難,且大多數農戶抱團發展意識不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弱。
(三)園區蔬菜銷售方面。園區蔬菜品種過多,無法滿足長期定向訂單供貨。加之園區蔬菜品牌影響力有限,未能實現優質優價。長期以來,園區嚴格按照綠色無公害生產標準進行種植,生產的蔬菜綠色健康、品質優良,但由于品牌影響力有限,生產規模小、產品總量少、基地市場培育慢、國內專業市場對接少等原因,園區種植的優質蔬菜與普通蔬菜價格相差不大,品牌效應沒有真正體現出來,未能真正實現優質優價。
三、肅州區戈壁生態農業產業園發展思路與對策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以獎代補政策。在符合戈壁農業發展規劃的前提下,對企業或個人投資建設的戈壁溫室,土地按最低價格出讓,使投資者對戈壁農業種植地具有長期經營和使用權,并可繼承和轉讓等相關政策,鼓勵投資者采取以土地出讓作抵押或擔保的方式進一步擴大再生產。同時,對戈壁設施農業園區在品牌創建、無公害認證、技術服務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如對無土栽培蔬菜品牌優先給予工商注冊、優先認定省級名牌產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參加設施農業保險等。以爭資列項為重點,以獎代補激勵為政策,拓寬融資渠道,逐步建立起以農戶投入為主體,財政、企業、社會資金注入參與為輔助的多元化投入機制,進一步調動群眾發展戈壁農業的積極性。
(二)強化科技支持培訓,增強技術支撐能力。通過爭取科技項目經費,集中研究解決設施蔬菜發展、適宜品種評價與篩選、智能溫室控制系統、溫室加熱系統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最大化減輕勞務成本,提高種植效益。圍繞設施農業和標準化生產開展農業科技培訓和各種專業技能培訓,加快設施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培養一批有技術、懂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三)加強企業合作,采用一體化發展模式。加強政府與企業合作,打破現有溫室格局,讓農民安心種棚,企業負責開疆拓土。敦煌種業目前計劃在肅州區戈壁生態產業園投資5.04億元,目前已完成投資2.85億元,后續將在2021年底完成投資。利用上市公司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公司龍頭企業的輻射帶推動作用,立足園區實際,將園區現有屬于農戶、合作社的溫室,通過訂單、合作、用工以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等方式,采用“統一育苗、統一栽培、統一生產、統一銷售”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帶動周邊設施農業提升檔次,擴大規模,增加效益,形成“龍頭企業+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企業采用“單品突破+產地直供”模式,通過制訂嚴格的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標準,配套分級、包裝、保鮮、冷藏等新技術,最大限度保證產品品質,提升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以品質立品牌,以口碑贏市場。同時借助一帶一路機遇,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托甘肅農產品中亞服務平臺、馬鬃山口岸、霍爾果斯特色農產品展廳等,積極推動產品外銷,打造西北乃至中亞、西亞、南亞地區特色農產品生產供應基地。
(四)大力發展電商,拓展產業營銷模式。充分認識電商作為新興業態對于推銷農副產品的巨大潛力,借助網絡直播、短視頻等形式讓戈壁農業以更直觀、更簡單的形式走向市場。尋找戈壁農業的“代言人”,通過區長、鄉(鎮)長、種植專業戶、網紅帶貨,直播戈壁農業的自然環境、種植細節、品牌特色、采摘過程、消費者參觀游玩等,吸引粉絲關注戈壁農業,從而購買戈壁蔬菜,把“農產品+直播”進一步提升為“品牌+直播”,不斷強化戈壁農業的品牌傳播力度,擴寬產業營銷市場,讓戈壁農業“活”起來,為戈壁農業的發展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五)樹立特色品牌,加快農產品品牌化建設。從農產品市場前景分析來看,農產品的銷售正在迎來消費熱潮,但目前戈壁農業在營銷過程中普遍存在無品牌商標,信息封閉、資源散亂等現象,所有加快培育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和涉農企業的品牌意識,借助品牌經營,做大戈壁農業特色,通過資源整合,向農戶主動收購散貨,讓一些有加工能力的企業進行深加工、精包裝,實行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營銷模式,加強戈壁蔬菜的宣傳力度,讓消費者認可戈壁蔬菜,用品牌特色打開酒泉各大超市市場,拓寬超市對接,實現產品直銷,不斷提升戈壁蔬菜的知名度、市場占有率和流通率。
作者:張慧 單位:甘肅省酒泉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