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田水利工程高效節水灌溉技術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要想更改以往傳統的節水灌溉方式,則需要按照作物的最佳需水量來進行灌溉。在使用少量水的前提下達到最佳的經濟效益,是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對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進行淺述。
【關鍵詞】節水灌溉輸水制度
1水利工程存在的主要問題及項目建設的必要性
臨澤縣水資源短缺,水利工程灌溉設施配套不完善,水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灌溉方式相對落后,灌水技術水平較低,農田灌溉工程建設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是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需要,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是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縱深推進的要求,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是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的要求,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為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高效節水工程積累經驗、典型示范的需要。臨澤縣水資源短缺,通過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配套完善了農村水利基礎設施,農村各項基礎設施健康發展,從而促進農村工作協調發展,推進了全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所以必須走高效節水灌溉之路。
2小型農田水利現狀
2.1農業節水發展情況
臨澤縣是甘肅省主要產糧縣和全國最主要的制種玉米基地,農業整體發展基本形成了區位優勢顯著、市場優勢突出、競爭優勢強勁、發展潛力巨大的制種、草畜、果蔬、輕工原料等支柱產業。臨澤縣緊緊抓住被水利部確定為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縣和推進黑河流域綜合治理的機遇,不斷深化水權制度改革,系統推進農業領域的節水工作,積極推行“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地(產)、配水到戶、公共參與”的運行機制,堅持“以水定產業、以水定結構、以水定布局”的原則,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同時,推廣了一批地膜覆蓋、壟作溝灌、小畦灌溉、無土栽培、溫室節水微噴滴灌、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實用技術,初步實現了現代農業高科技起步、高技術組裝配套、高效益經營的發展目標。
2.2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是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的需要
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區是均分布在臨澤縣農業生產的糧食主產區。區內地勢平坦,土壤質地良好,耕地集中連片,光熱資源豐富;群眾對加強和改進農業基礎設施愿望十分強烈,投工投勞的積極性較高。但項目區現狀已不能適應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村經濟可持續增長的要求,水利基礎設施尤其是田間工程較薄弱,不能滿足農業發展的客觀需求。
2.3高效節水灌溉方法
高效節水灌溉與傳統的灌溉方法相比具有節水、節能、節肥、節地、省工、省時、增產、增效的特點。通過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改善小型農田水利運行狀況,改善農村水利基礎設施,提高灌溉水利用率,農業灌溉條件進一步改善,能促進農田灌排體系整體效益的充分發揮,大大提升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降低生產風險和成本、提高土地產出率,減少農民澆水灌溉的時間、降低水費開支,從而調動農民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使農業作物增產,增加農民收入。
3開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是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客觀需要
目前我國把節水農業作為一項戰略任務來抓,實行開源與節流并舉。在旱澇災害日益頻繁、水資源緊缺狀況日益明顯的情況下,及早抓好高效節水工作,將會給農業可持續發展帶來顯著地有利影響。發展高效農業,加快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必須改變和調整傳統種植結構和方式,在目前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最好的出路就是提高水的利用率,提高單位水量產出效益,高效節水灌溉是重要手段之一。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關鍵,是節水型社會建設縱深推進的要求。臨澤縣作為張掖市節水型社會建設的試點縣,通過大力實踐和積極探索,探索了一條基于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新經濟結構模式,積累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調整產業結構建設生態農業”、“水權交易激活節水型社會”的建設經驗。節水之路剛剛步入軌道,只有通過發展高效節水技術增加農民收入,才能從整體上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節水意識,縱深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優化調整用水結構,增強水資源保障供給能力,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水資源支撐。
3.1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建設,是實現生態環境改善的要求
一是農村庭院綠化、林帶防風固沙、退耕還林還草等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諸多措施,因缺水灌溉,舉步維艱;二是由于地表水短缺,過度開采地下水補充灌溉可能導致水土資源極不平衡;三是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次生鹽堿化程度加快。因此只有加大田間節水灌溉力度,走高效節水之路,才能徹底改變農村生態環境日趨惡化的問題。形成通暢、清潔的農村水網,增強水系自凈能力、提高防污控污能力,使農村水環境得到涵養,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3.2開展高效節水灌溉項目,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
為在更大范圍內推廣高效節水工程積累經驗、典型示范的需要。從整體上看,現階段的農業基礎設施還比較脆弱,抗災能力較差,科技貢獻率較低,投入產出比相對較小,這就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科技含量,大力推廣和應用先進節水技術。另外,多數農民習慣于傳統的大水漫灌方式,對于新的節水措施,需要有一個認識過程。節水措施適應性、經濟性以及工程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方面均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建設高效節水示范區,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和輻射作用,有利于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應用與推廣。
4結語
在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是一個非常顯著的特征,其中,西北地區水資源匱乏現象非常的嚴重,為此,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在我國有著無限的發展使用空間,并且這將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我國水利建設研究的重要內容。可是,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運用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看到技術自身所具備的局限特征,伴隨著深入化的研究,我們堅信,未來不久的時間里,高效節水灌溉技術將為我國農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推動我國農業快速穩定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張西群,檀海斌,梁建青.低成本小麥微噴灌溉技術研究與效果試驗[J].河北農業科學,2014,6.
作者:吳玉梅 單位:張掖市甘蘭水利水電建筑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