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藥劑對柏樹毒蛾的活性及防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常國彬1劉金燕2熊慧君3劉忠明2張力2趙家華4作者單位:1.國家林業局森林病蟲害防治總站2.重慶市涪陵區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3.若爾蓋縣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4.重慶市森林病蟲防治檢疫站
蜀柏毒蛾俗稱小柏毛蟲,是柏木.林區最重要的食葉害蟲,以幼蟲危害,僅取食鱗葉或嫩枝,受害鱗葉枯萎變黃,并逐漸脫落。大范圍危害成災時,柏木鱗葉被成片吃光,形似火燒,嚴重的還被啃食細枝嫩皮,造成林木死亡。蜀柏毒蛾在重慶市每年均有發生,且危害日益嚴重,不僅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還嚴重威脅長江上游的生態屏障建設。
應用化學農藥防治森林害蟲是防災減災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快速控制蟲災的有效措施。然而,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科學、安全使用化學農藥,實施無公害防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農業部決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全面禁止甲胺磷、對硫磷等5種高毒有機磷農藥的使用。為指導各地安全、科學、合理的使用農藥和防治藥械,進一步促進林業有害生物的無公害防治,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國家林業局推薦了一批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產品,而甲維鹽和殺鈴脲就名列其中。甲維鹽全稱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一種新型高效半合成抗生素殺蟲劑[1],殺鈴脲是苯甲酰脲類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兩者兼具胃毒和觸殺作用,對鱗翅目害蟲高效。為此,我們研究了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對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和林間防效,以期為蜀柏毒蛾的無公害防治和突發性、暴發性害蟲防治以及災害應急防控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材料
試驗對象為蜀柏毒蛾2齡幼蟲。施藥器械為3WF-3A機動噴霧噴粉機(山東臨沂華盛集團生產)。供試藥劑和處理濃度見表1。
1.2室內生物活性測定
采用FAO推薦的浸漬法測定觸殺效果。每個濃度設3個重復,每重復處理20頭幼蟲,以清水為對照。取大小一致的蜀柏毒蛾2齡幼蟲浸入不同濃度藥液(含對照)中1s后取出,置于吸水紙上吸去多余藥液,放進透明廣口試劑瓶(瓶底直徑8cm,瓶口直徑6.5cm,瓶高15cm)中,置于室溫下以保濕、新鮮的帶鮮嫩鱗葉的柏木枝條飼養。1,3,6,12,36h后檢查并記錄處理組和對照組蜀柏毒蛾幼蟲的死亡情況,計算死亡率,并用Abott公式進行校正。
參照陳小平等方法(略作改進)測定胃毒效果[2],每個濃度設3個重復,每重復處理10頭幼蟲,以清水為對照。將帶鮮嫩鱗葉的柏木枝條浸入不同濃度藥液(含對照)中均勻濕潤后取出,置于吸水紙上吸去多余藥液,放進透明廣口試劑瓶(瓶底直徑8cm,瓶高15cm,瓶口直徑6.5cm)中喂飼大小、饑餓程度基本一致的蜀柏毒蛾2齡幼蟲。3,6,12,36h后檢查、記錄處理組和對照組的死蟲數,并計算校正死亡率。
1.3林間防治試驗
試驗地點設在重慶市涪陵區百勝鎮子為村林道旁,海拔525.4m,柏木純林,平均樹齡30a,樹高5~10m,郁閉度0.6~0.9。施藥前選取4塊林木生長狀況和立地條件相同或相近的樣地,面積為0.334hm2,樣地間隔50m以上。每個樣地隨機選取3個小區(3m×3m),鏟除小區內的地被物,并鋪設農膜。使用3WF-3A機動噴霧噴粉機按不同濃度梯度進行常規噴霧施藥,以清水對照。采用振搖法[3],于藥后1,3,5,7,10d(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調查到藥后15d)調查和清理樣方農膜上的死蟲數、活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記錄試驗期間的氣象因子。
1.4數據計算與統計
1.4.1室內生物活性測定效果計算公式
死亡率(%)=死蟲數處理總蟲數×100校正死亡率(%)=藥劑組死亡率-對照組死亡率1-對照組死亡率×100
1.4.2林間防治試驗效果計算公式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口數量-施藥后蟲口數量施藥前蟲口數量×100防治效果(%)=藥劑組蟲口減退率-對照組蟲口減退率100-對照組蟲口減退率×100
1.4.3統計分析
運用SPSS13.0,采用最小顯著差數法和獨立樣本T測驗對計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觸殺作用測定結果
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各濃度對蜀柏毒蛾2齡幼蟲的觸殺作用室內生物活性測定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蜀柏毒蛾2齡幼蟲對兩種藥劑的觸殺作用敏感,藥后1h,兩種藥劑最低處理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75.6%和82%,其中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的觸殺效果隨濃度的升高顯著提高,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各濃度間無顯著差異(P<0.05)。藥后3h,兩種藥劑最低處理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94.53%和95.21%,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各濃度3h觸殺效果較藥后1h有顯著提高,但濃度間差異不顯著,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處理時間、處理濃度間觸殺效果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藥后6h,兩種藥劑各處理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均達100%。由此可見,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16000倍液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4000倍液均對蜀柏毒蛾有很強的觸殺作用,且速效性好。
2.2胃毒作用測定結果
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16000倍液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4000倍液對蜀柏毒蛾2齡幼蟲有很好的胃毒作用。藥后3h,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16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可達86.08%,且顯著低于8000倍和12000倍藥液;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4000倍液的校正死亡率為84.13%,與3000倍液無顯著差異,但顯著低于2000倍液(P<0.05)。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除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2000倍外,兩種藥劑各濃度的作用效果顯著提高,藥后6h,兩種藥劑最低處理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分別達97.24%、96.75%,但各藥劑處理濃度間的差異均不顯著(P<0.05)。藥后12h,兩種藥劑各濃度的校正死亡率均達100%(表3)。
綜上所述,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對蜀柏毒蛾2齡幼蟲有很強的生物活性,兩種藥劑最低處理濃度———16000倍和4000倍均表現出很高的殺蟲活性,且速效性好。
2.3林間防治試驗結果
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12000倍液防治效果優于其他濃度,隨著處理時間的延長,各濃度防效均顯著提高,藥后10d,16000~8000倍液防效分別為90.73%、95.48%和99.17%,濃度間差異顯著(P<0.05)(圖1)。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的林間防效隨濃度的升高而提高,但從藥后7d開始,2000倍的防效才顯著高于3000倍與4000倍,而后兩者間在藥后15d前無顯著差異,各濃度防效均隨處理時間的延長而顯著提高,且持效期較長,藥后15d,4000~2000倍液的林間防效分別為87.76%、94.74%和98.46%,此時濃度間差異顯著(P<0.05)(圖2)。由此可見,在林間,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16000~12000倍液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4000~3000倍液對蜀柏毒蛾2齡幼蟲有很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較長。
3結論與討論
甲維鹽的殺蟲機理是擾亂害蟲神經傳導,使害蟲停止取食,直至死亡,雖無內吸作用,但能滲入施用作物表皮組織,因而殘效期較長,在土壤中易降解,不污染環境。甲維鹽尤對鱗翅目、雙翅目、螨類、薊馬類高效,在非常低的劑量下具有很好的效果,農業上多用于蔬菜、水稻、棉花、果樹[4-7]等害蟲防治;在林業上,對馬尾松毛蟲、日本松干蚧、美國白蛾[8-10]等害蟲有很好防效。本試驗表明,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在很低的劑量下(16000~12000倍液)對蜀柏毒蛾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且速效性好、持效期較長,藥后3h,其室內測定的校正死亡率在75%以上;藥后10d,其林間防效分別達90.73%和95.48%。
將作用機制不同、有增效作用的兩類殺蟲劑復配是目前害蟲抗性治理的重要研究方向,會有效延緩甚至克服害蟲抗藥性的產生和發展[11]。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是由阿維菌素和殺鈴脲經科學合理的配比復配而成的一種新型殺蟲劑,兼具神經毒劑和昆蟲幾丁質合成抑制劑的作用機制,對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高效,藥效期可達30d,對鳥類、魚類、蜜蜂等無毒,不破壞生態平衡。本試驗結果顯示,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4000~3000倍液對蜀柏毒蛾有很好的殺蟲效果,藥后3h,其室內測定的校正死亡率在84%以上;藥后15d,其林間防效達87.76%和94.74%,這表明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對蜀柏毒蛾的生物活性高、藥效快、持效期長。
綜上所述,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具有高效、低毒、低殘留、對環境安全等特點,且速效性好、持效性長,既能滿足突發性、暴發性害蟲的應急防災需求,又能實現對常發性害蟲的持續控制,是難得的綠色農藥,可在蜀柏毒蛾等鱗翅目害蟲無公害防治中推廣應用,并建議使用5%甲維鹽可濕性粉劑16000~12000倍液和5%阿維•殺鈴脲懸浮劑4000~3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