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榆樹葉蜂研究及治理試驗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曹江峰1林常松1吳鳳義2張海新3趙文靜1作者單位:1.承德市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2.豐寧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3.寬城縣森林病蟲害防治檢疫站
燕山大峽谷位于燕山山脈的北部,距北京210km,承德避暑山莊200km,是新開發的國家級森林公園。峽谷幽長40多km,自然環境優美,動植物種類繁多,生態地位非常重要。近年來,榆近脈三節葉蜂在河北省豐寧縣燕山大峽谷內暴發成災,嚴重影響白榆生長,對林業生產和旅游業造成巨大損失。為科學防控該害蟲,作者于2009—2010年對該蟲生物學特性和藥物防治進行了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河北省豐寧縣鄧柵子林場(營房村、南臺村、松鴨門村),平均海拔900m,屬中溫帶大陸季風型、半濕潤半干旱山地氣候,林分為生長在燕山大峽谷的白榆純林,林齡15~60a,樹高3~16m。發生面積73.37hm2,有蟲株率68%~100%,500葉蟲口密度208~368頭。
1.2試驗材料
試驗用藥1.2%煙堿•苦參堿乳油由內蒙古帥旗農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3%高滲苯氧威乳油由鄭州沙隆達偉新農藥有限公司生產,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由重慶中邦藥業銷售有限公司生產。助劑為0號柴油。施藥機械為山東臨沂農業藥械廠生產的3WF-14G型噴霧噴粉機和南通市廣益機電有限責任公司制造的6HYB-25AI(W)不銹鋼彎管噴煙機。試驗于2010年7月6日至8日進行,防治對象是3~4齡的榆近脈三節葉蜂。
1.3試驗方法
1.3.1噴霧試驗
設每500葉蟲數為一樣本,藥劑濃度為1.2%煙堿•苦參堿2500,2000,1500倍液;3%高滲苯氧威乳油4000,3500,3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000,4000,3000倍液。人工常規噴霧,9個處理,3個重復,設清水對照。施藥前對500葉蟲數的枝條進行編號標記,記錄蟲數。當日08∶00—18∶00進行隔樹噴霧試驗。
1.3.2噴煙試驗
設每500葉蟲數為一樣本,柴油與藥劑的配比分別為1.2%煙堿•苦參堿乳油1∶20,1∶15,1∶8;3%高滲苯氧威乳油1∶20,1∶15,1∶8;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30,1∶20,1∶10。每種濃度相隔10m噴1個樣本,清水對照,在04∶00—07∶00和18∶00—21∶00進行試驗。
1.4調查方法
分別于噴霧、噴煙后8,24,48h對500葉蟲口減退數進行調查統計,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4]。利用DPS軟件進行方差分析和Duncan''''s新復極法檢驗其差異性。
蟲口減退率(%)=處理區藥前活蟲數-處理區藥后活蟲數處理區藥前活蟲數×100防治效果(%)=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2生物學特性
榆近脈三節葉蜂屬膜翅目三節葉蜂科,國外分布于日本[1],寄主為裂葉榆。國內武星煜等[2-3]報道分布于甘肅天水,主要以幼蟲取食危害白榆、黑榆、鉆天榆等葉片。榆近脈三節葉蜂在河北省承德1a發生4代,以預蛹在樹下表土層中及石塊下越冬,4月下旬室外氣溫達到15℃左右成蟲出繭羽化,羽化后在較矮植物上爬行,進行短距離飛行[3],日出后成蟲飛行能力較強,在榆樹葉較茂盛的冠部飛翔。成蟲卵產于葉背邊緣小鋸齒尖端表皮下,每產1粒卵需要2min左右,產完1粒向前移動再產,1片葉上產卵3~12粒。幼蟲期食量充足,每頭雌成蟲在多片葉上最多可產卵60粒,孵化率達96%,食量不足則產30粒左右,孵化率只有70%。成蟲壽命4d左右。
5月上旬卵開始孵化出現幼蟲,初孵幼蟲從葉緣向中脈方向取食,留下波浪形的取食道,其邊緣呈鋸齒狀殘留,3齡后幼蟲連同小側脈一并取食。卵期平均8d。幼蟲共6齡,平均歷期12d,第1代幼蟲期平均14d,第2代12d,第3代10d,第4代12d。
當氣溫變低時最長可達17d,完成1代需要24~30d。9月上旬幼蟲陸續老熟下樹越冬。隨著世代的增加幼蟲依次自下而上取食,逐代加重,可將整株樹葉全部食光,暴食后僅余主脈,樹勢明顯減弱,連續幾年危害,枝杈枯干,導致榆樹死亡。
3結果分析
3.1噴霧防治
試驗結果顯示,施藥24h后,4.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為90.4%,3%高滲苯氧威3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為87.3%,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4.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防治效果次之,校正防效為82.6%;1.2%煙堿•苦參堿乳油2000倍液和2500倍液防治效果較差,3%高滲苯氧威4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差,為52.6%;施藥48h后,4.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和4000倍液,3%高滲苯氧威3000倍液和3500倍液,4種濃度防治效果較好,都達到92%以上,且彼此之間無差異,其中以4.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防治效果最好;1.2%煙堿•苦參堿乳油各濃度和4.5%高效氯氰菊酯5000倍液防治效果較差(表1)。考慮經濟和生態價值,防治榆近脈三節葉蜂幼蟲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或者3%高滲苯氧威3000倍液效果較好。
3.2噴煙防治
噴煙24h后,4.5%高效氯氰菊酯10倍和20倍防治效果較好,二者無差異,且與其余各濃度防治效果差異顯著;3%高滲苯氧威8倍和12倍防治效果次之。噴煙48h后,4.5%高效氯氰菊酯10倍和3%高滲苯氧威8倍防治效果最好,二者無差異,分別達到95.7%和91.8%;4.5%高效氯氰菊酯20倍、3%高滲苯氧威12倍和1.2%煙堿•苦參堿乳油8倍三者之間防治效果無差異(表2)。4.5%高效氯氰菊酯20倍和3%高滲苯氧威12倍液對榆近脈三節葉蜂幼蟲防治效果較經濟有效。
4結論與討論
榆近脈三節葉蜂發生世代比較整齊,以2代和3代危害最重,每百葉最多達86頭幼蟲,3~4齡后進入暴食階段,2~3d就能把整株榆樹樹葉全部吃光,1~2代的2~3齡幼蟲發生前是進行防治的關鍵時期。1.2%煙堿•苦參堿乳油、3%高滲苯氧威乳油、4.5%高效氯氰菊脂乳油3種農藥防治都具有觸殺、胃毒和一定的熏蒸作用。但從3種藥劑防治效果來看,考慮經濟和生態價值,防治榆近脈三節葉蜂幼蟲噴霧用4.5%高效氯氰菊酯4000倍液或者3%高滲苯氧威3000倍液效果較好,噴煙用4.5%高效氯氰菊酯20倍和3%高滲苯氧威12倍液效果較好。對于高大的樹木,使用一般的噴藥機械藥液難以到達樹冠頂部,噴霧防治效果難以保證,而噴煙防治藥劑顆粒小、覆蓋性能好、擴散性強、用工少等特點[5],能解決這一問題。對林緣、郁閉度低的小樹應采取噴霧防治,高大樹木應進行噴煙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