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透析玉米粗縮病的發生及治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總結了玉米粗縮病在東港市的發生規律及其初步診斷癥狀,并提出了綜合防治方法,以為該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玉米粗縮病;發生規律;綜合防治;遼寧東港
玉米粗縮病是由玉米粗縮病毒(MRDV)引起的一種玉米病毒病,由灰飛虱傳播,在玉米整個生育期都可以感染發病。病毒可在灰飛虱體內繁殖,但不能經卵進行傳播,一般由灰飛虱取食而感染。MRDV只侵染單子葉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麥、黑麥、小麥等作物以及馬唐、稗草、金狗尾草、畫眉草、山羊草、看麥娘、蘇丹草、白茅、早熟禾本科雜草[1]。
1東港市玉米粗縮病發生規律
東港市玉米粗縮病2008年發病較輕,2009年發生較嚴重。據調查,2009年全市玉米粗縮病的平均發病率為3.2%,減產玉米403.5kg/hm2,總共減產10080t,產值減少1612.8萬元。
1.1不同品種發病率不同
據調查,不同品種對粗縮病的抗性有一定的差異。東港市種植的玉米品種90%左右都有發病,只是玉米粗縮病的發病率有所不同。全市幾個主栽品種中,新13最重,發病率為11.5%;東單80發病率為6.3%;東單70發病率為3%;東單16發病率為2.2%;丹玉402發病率為2.3%;丹玉88發病率為1.9%。而新丹256、丹玉405、新丹9、SN211等沒有發生粗縮病。
1.2不同地區發病率不同
據調查,全市玉米粗縮病總的趨勢是由北向南逐漸加重,北部丘陵地區發病率為2%,中部崗地發病率為4%,南部靠近水田區發病率為15%,沿海水田區內發病率達到60%~80%,這與東港市灰飛虱的地理分布是一致的。
1.3不同播種期發病率不同
據調查,2009年玉米粗縮病的發病率與玉米的播種期有密切的關系,播期早的發病率普遍高于播期晚的玉米田,這是因為早出苗的玉米未被灰飛虱傳毒,播種晚的玉米小苗正遇上6月上旬灰飛虱的暴發而被傳毒得病。
1.4同一品種不同地區發病率不同
據調查,新丹13在小甸子鎮的發病率為9%,在孤山的發病率為10%,在長安的發病率為15%,在馬家店的發病率為5%,在合隆的發病率僅為2%;丹玉88在小甸子的發病率為3.0%,在孤山的發病率為0.5%,在長安的發病率為4.0%,在馬家店的發病率為2.0%,在合隆的發病率為1.0%;丹玉402在小甸子的發病率為1.8%,在孤山的發病率為1.0%,在馬家店的發病率為1.5%,在長安的發病率為2.0%,在合隆的發病率為1.0%;東單80在小甸子的發病率為7.5%,在孤山的發病率為1.0%,在長安的發病率為5.0%,在馬家店的發病率為3.5%,在合隆的發病率為1.0%。由此可知,同一品種在不同鄉鎮種植,發病率不同,對產量的影響也不同。
2玉米粗縮病的初步診斷
玉米粗縮病病毒在整個生育期都可以侵染,其癥狀可分3種類型:苗期3~4片葉前侵染,植株明顯矮縮,成熟時只是正常株高的1/3左右;7~9片葉時侵染,植株變矮,是正常株高的1/2左右,不能形成產量;孕穗期侵染,其株高稍高于正常株高的1/2,少量結實,減產70%~80%左右。
2.1心葉
玉米粗縮病發病初期,在心葉基部的中脈兩側出現透明的虛線斑點,后逐漸擴展到整個葉片[2]。
2.2葉背、葉鞘等部位
病株的葉背、葉鞘及苞葉的葉脈上具有粗細不一的臘白色條狀突起,用手觸摸有明顯的粗燥不平感。
2.3植株形態
葉片寬短,厚硬僵直,葉色濃綠,頂部葉片簇生。病株生長受到抑制,節間粗腫縮短,嚴重矮化。
2.4根系
根系少而短,不及健株的1/2,很容易從土中拔起。
2.5雌、雄穗發育
輕病株雄穗發育不良,散粉少,雌穗短,花絲少,結實少;重病株雄穗不能抽出,但分枝極少,無花粉,雌穗畸形不結實或籽粒很少[3]。
3玉米粗縮病的綜合防治
玉米粗縮病的防治應貫徹農業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策略,其核心是控制毒源,壓低蟲源,治蟲控病,使玉米對粗縮病毒的敏感生育期避開灰飛虱成蟲傳毒盛期。要組建專業化防治隊伍,實行統防統治,消滅越冬雜草和害蟲。
3.1加強監測和預報
在上年發病重的地塊定點、定時調查監測灰飛虱發生密度和帶毒率,根據灰飛虱越冬基數和帶毒率對玉米粗縮病發生趨勢及時準確地預測指導防治[4]。
3.2播種前整地滅茬
消除田間遺留的病殘株,消除地頭、渠邊、路旁雜草,改善農田環境,減少灰飛虱棲息滋生場所。
3.3選用抗病品種
品種間抗性有差異,選擇丹玉88、丹玉402、丹玉405、東單16、東單100和強碩68等品種。
3.4調整播種期
根據玉米粗縮病的發病規律,使玉米出苗期避開灰飛虱成蟲盛發期,降低發病率,一般玉米播種在5月10日左右為宜。
3.5種子處理
播種前,將種子在陽光下曬2~3d,增加種子后熟,殺死種子表面的細菌,同時選擇籽粒飽滿、發芽率高的種子,使之出壯苗。
3.6配方施肥
減輕前期氮肥的使用量,增加鉀、鈣肥的使用量。
3.7加強田間管理
結合定苗,拔除田間病株,集中深埋或燒毀,減少粗縮病侵染源;合理施肥、澆水,加強田間管理,促進玉米健壯生長,縮短感病期,減少傳毒機會,并增強玉米抗耐寒能力。
3.8化學防治
消滅傳毒介體灰飛虱是防治該病的有效方法。①藥劑拌種或包衣。用內吸殺蟲劑對玉米種子進行包衣和拌種,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飛虱,減輕病害傳播??捎?0%銳勝可濕性粉劑10g拌5kg玉米種,也可以用種子量0.2%~0.3%的甲拌磷、呋喃丹種衣劑拌種包衣。②播種后選用芽前土壤處理。用40%乙莠水膠懸劑3000~3750mL/hm2對水900kg/hm2進行土壤封閉處理。③苗前防治。在玉米播種前后及苗期,對玉米田邊地頭、渠邊、壩埂及附近雜草噴藥防治灰飛虱。④苗期防治。在出苗4~5片葉、7~9片葉、11~13片葉各打1次藥,可用吡蟲啉、毒死蜱、銳勁特、噻嗪酮、敵敵畏、阿克泰等。
4參考文獻
[1]曾廣飛.玉米粗縮病及其防治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9(22):172,174.
[2]唐善利,楊國兆.泗陽縣玉米粗縮病綜合防治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23):180.
[3]孟彥,孟凡玉,韓同進,等.黃淮海夏玉米粗縮病流行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J].種業導刊,2008(7):29,31.
[4]陳建軍,李波,吳雯雯.玉米粗縮病研究進展[J].江西農業學報,2009(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