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積溫運用于玉米熟期分類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正確掌握玉米品種熟期是玉米安全生產、提高經濟效益的前提,我國因研究內容不同而采用的玉米熟期分類方法也不同。本文作者介紹了在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確定玉米品種生育期的幾個常用指標,通過比較多年試驗數據發現,積溫分類法在玉米熟期分類中比較準確。詳細介紹了活動積溫與有效積溫的區別,為農業科技工作者正確使用專業術語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積溫;玉米;熟期;分類
玉米品種的熟期是反映其生育期長短的指標,是品種示范推廣過程中需要考查的一個重要性狀。人們要利用一個玉米品種,首先必須了解該品種在適宜的種植區域內的相對熟期。只有選擇利用適宜成熟期的品種,才能合理利用當地生態條件,安全生產,提高玉米經濟效益。
1我國玉米熟期的分類方法
我國關于玉米熟期的分類方法,因研究內容不同而采用的熟期測定方法也有所差異,這些分類法包括:(1)從播種或出苗到抽絲或抽雄中期的天數;(2)從播種或出苗到黑層形成的天數;(3)從播種或出苗到成熟或一半苞葉變褐色的天數;(4)生育階段天數或熱量單位總量;(5)葉片數和熟期;(6)與熟期標準品種比較或成熟期分類系統;(7)收獲時籽粒干物質或水分的百分含量[1]。在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玉米熟期類型表達的指標通常有生育指標(生育天數)、熱量指標(活動積溫)和形態指標(葉片數)。玉米品種生育天數即為生育期,是指該品種從出苗到生理成熟的生育天數,生理成熟是指該品種90%以上果穗的籽粒出現黑層;活動積溫是指玉米品種在生育期內日平均溫度≥10℃的溫度總和;葉片數是指玉米品種在生育期內有效葉片總數。
2活動積溫與有效積溫的區別
在作物生長發育中,活動積溫是表達作物熟期的重要熱量指標,有效積溫同樣是衡量作物生長發育過程的一個熱量指標,但在使用熱量指標表達玉米熟期的過程中,許多從業者容易混淆二者的概念,使用不當專業術語。作物能夠正常生長發育需要達到的下限溫度(或稱生物學起點溫度),這個下限溫度一般用日平均氣溫表示。低于下限溫度時,作物便停止生長發育,但不一定死亡,高于下限溫度時,作物才能生長發育。我們通常把高于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氣溫值叫做活動溫度。活動溫度與生物學下限溫度之差,叫做有效溫度,也就是說,這個溫度對作物的生育才是有效的。作物某個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就叫做該作物這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的有效積溫。而作物在某個生育期或全部生育期內高于生物學下限溫度的日平均氣溫的活動溫度的總和叫做活動積溫。一般情況下,我們通常認為促進玉米生長發育的下限溫度是10℃。玉米品種區域試驗中活動積溫是指玉米品種在全生育期內日平均溫度≥10℃的活動溫度的總和;如果用有效積溫來表示的話,就是指玉米品種在全生育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即≥10℃的日平均溫度與玉米生物學下限溫度(10℃)差值的總和。活動積溫和有效積溫不同之處,在于活動積溫包含了低于生物學下限溫度的那部分無效積溫;溫度愈低,無效積溫所占的比例就越大。我們平時通常所說的某一品種的積溫通常是指活動積溫,而非有效積溫。例如2016年遼寧省玉米品種試驗區域試驗晚熟組對照品種沈玉21的活動積溫是2970℃;而如果用有效積溫來表示的話,則需去除沈玉21全生育期內(生育期131d)低于玉米生長發育下限溫度的無效積溫,即10℃×131d=1310℃,其有效積溫計算結果是1660℃,可見由于計算方法不同,兩者之間數量差異很大。
3遼寧省玉米熟期分類標準
遼寧省地處我國東北南部,遼河下游,全省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光能資源豐富,日照充足,熱量資源比較豐富,雨熱同季,雨量分布不均,東濕西干,平原風大。由于地形差異較大,各地區氣候條件有明顯差異。遼寧省不同地區間地形、氣候的差異注定了玉米生態類型的多樣性。遼寧省玉米種植區域一般按照品種熟期類型來劃分,品種根據生育期及活動積溫一般分為中熟、中晚熟、晚熟和極晚熟類型,具體類型詳見附表。
4討論
國內多項研究結果表明,玉米品種的生育天數、葉片數和活動積溫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熟期晚的品種,其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動積溫大,品種全株葉片數多;反之,熟期早的品種,全生育期所需活動積溫小,葉片數也較少[2]。筆者通過對遼寧省玉米品種試驗歷年數據作比較得出,針對某一玉米品種的生育期、葉片數在遼寧不同地區表現有所差異,而相對于同一品種在相同地區全生育期所需的活動積溫則比較穩定,在年度間的變化幅度較小,可以用于劃分玉米品種的熟期,是表達玉米熟期類型的主因子;生育天數的表達具有直觀性,也可以較準確地表達熟期類型。葉片數雖然可以大致區分玉米品種的熟期,但不能確切地表達相同熟期類型玉米品種的生育期,因此不能作為表達熟期類型的主要指標,只能作為輔助參考指標。在用熱量指標表達作物熟期方面,有效積溫較為穩定,能更確切地反映某一作物對熱量的要求。所以在制訂作物物候期預報時,應用有效積溫較好。但應用于某地區熱量鑒定時,合理安排作物布局和農業氣候區劃時,則以用活動積溫較為方便,所以在農業生產和試驗中通常將活動積溫作為劃分玉米熟期的一個重要指標,在玉米品種審定公告中的積溫表述應當使用活動積溫。所有農業科研人員、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都應充分了解活動積溫與有效積溫的區別與計算方法,規范使用專業術語,普及推廣農業知識。
參考文獻:
[1]BorivojeV.Trifunovic,檀國慶,劉興貳.玉米熟期分類系統[J].雜糧作物,1993(1):49-51.
[2]李青松,方華,郭玉偉.等.春播玉米品種熟期類型劃分研究[J].河北農業科學,2010,14(9):8-11,25.
[3]羅新蘭,安娟,劉新安,等.東北三省玉米生育熱量指標與品種熟型分布[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2000,31(4):318-323.
作者:楊海龍 付俊 張麗麗 謝文錦 單位:遼寧省丹東農業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