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建設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適應農業的快速發展,我國應大力推行農業科技推廣市場化服務。當前農業生產市場化主要面臨著貸款融資難、農業保險少、農業科技人才不均衡及農業科技信息發展慢等問題。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中出現的種種問題表明,在政府政策引導、市場體系組建和農業科技企業經營等方面存在著阻礙農業科技推廣的因素。農業科技推廣市場化服務體系應從履行政府公共職能、完善農業市場體系、發揮農業科技企業功能等方面推進,實行特色農業發展模式,實現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戰略目標。
關鍵詞: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市場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逐步完善,市場化已經成為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生活重要特征,市場經濟也作為主導的資源配置手段在我國的農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政府包攬式的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方式面臨挑戰,市場經濟的發展促使企業、社會組織、科研單位等其他主體更多地參與到農業技術的推廣服務過程中。這也就意味著我國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開始了向市場化方向變革。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是相對于政府主導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而言的,它是在由市場對農業科技資源進行配置的基礎上,以市場經濟交易主體為載體,通過市場經濟活動來傳播和推廣農業科技成果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供給模式。
一、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面臨的難題
當前的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面臨諸多的困難和問題,這些困難和問題是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卻無法解決的。它們直接制約著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在農業生產現代化的建設步伐。
(一)農業保險覆蓋面低
農業保險是我國政府繼減免、取消農業稅后的又一項惠農政策。與其他按照商業化模式運作的保險不同,農業保險屬于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推動的政策性保險,是降低農業自然災害損失、增強農民抵御農業自然風險能力的重要舉措。當前農業保險面臨著承保險種的覆蓋范圍較低的難題,一些如水產品、食用菌、禽蛋、烤煙等在廣泛生產、種植、飼養的農產品仍未列入農業保險的承保險種范圍。與此同時,農業保險也面臨著理賠手續繁雜的問題,而保險的道德風險也困擾著承保公司。[2]水產品、食用菌、禽蛋等是重要的特色農產品構成,也是很多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經營的主要農產品;同時,這些農產品不僅對種植、養殖的農業技術要求較高,也是農業科技創新的重要領域,而且能夠通過農業科技的投入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利潤。因此,如果這些農產品不能納入農業保險的承保險種覆蓋范圍,將對這些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形成障礙,并最終影響農業科技企業、農民生產合作社的發展,并制約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完善和有效運轉。
(二)農業科技人才培養不均衡
作為農業大國,我國農業科技的人才培養卻并不均衡。現有的農業科技人才中種植業大多集中于傳統的“糧棉油”方面,養殖業的多集中于生豬和漁業,一些新興的、特色的、發展前景好的農產品,如食用菌、有機蔬菜、烤煙、茶葉等種植業領域和農產品加工業的人才培養力度并不充足,導致很多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難以招聘到合適的農業科技人才。很多種植有機蔬菜、食用菌、烤煙的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不得不高薪聘請相關專業的農技人員,這樣不僅增加了經營成本,也延緩了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速度。隨著蔬菜、食用菌、紫薯等特色農產品在省內的廣泛種植,這些農產品種植所需要的相關農業科技人才的缺口將越來越大。而且不少學歷高、知識新、能力強的農業科技人才更愿意進入公務員或事業單位工作,不愿意到農業企業和基層農村去發展;而愿意進入農業企業和基層農村發展的農業科技人員又往往達不到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要求。因此,農業科技人才的培養不均衡,將對市場化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有效運轉和現代農業的建設形成深層次障礙。
(三)農業信息化發展較緩
農業生產經營已經完全融入到市場經濟體制之中,因此更需要加快農業信息化的發展程度,讓農業企業和農民能夠及時地搜集分析市場交易信息,獲取學習農業新科技,從而更有效地推動農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同時,信息化能夠大大降低農業科技推廣和普及的成本,幫助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更直接、更便利、更迅速地將農業種植、養殖信息傳遞給加盟農戶,從而使農戶更有效地掌握農業新科技、更及時地把握農業市場信息,提高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成效,并使得農業發展能夠跟上市場經濟發展的步伐。但當前我國大部分農業生產地區的農業信息化發展程度并不高。目前只有少量的農業科技是農民直接通過現代信息手段獲取的,而絕大部分農業科學技術還是依靠傳統的自上而下的公益性農業科技推廣體制而傳遞到農民手中的。因此,農業信息化發展程度低、速度緩慢,實際上已經構成了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發展的瓶頸。
二、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市場化發展緩慢的原因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收入,市場化服務理念和機制都將逐漸進入社會生產的各個領域,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也需要在市場體系中發展壯大。而當前我國農業科技推廣中出現種種問題,則表明在政府政策引導、市場體系組建和農業科技企業經營等方面存在阻礙農業科技推廣的因素。
(一)原有的政府引導的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和政策無法滿足市場化服務體系發展
為服務農業發展,我國在縣區級政府設立了農業科技推廣站,隨后逐漸增加投入擴大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隊伍并改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尤其是鄉鎮農技站的辦公條件,從而逐漸形成了包括種植業技術推廣體系、畜牧業技術推廣體系、水產業技術推廣體系、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林業技術推廣體系、水利技術推廣體系這六大體系在內的、以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體的農業技術推廣系統。但隨著市場體制的確立,農業生產和經營也實行市場化發展的情況下,這種由政府包辦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已經滯后于市場變化和農民多樣需求的形勢發展。而且各級農業科技推廣機構出現經費缺乏、機構臃腫、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人員老化、知識技術落后等諸多問題,無法滿足農民多樣的農業技術指導需求,對我國農業科技推廣的持續發展形成了障礙。
(二)農業市場體系機構不夠健全導致農業科技市場化推廣發展緩慢
農業生產與經營也逐漸進入市場經濟環境下,農業科技推廣也需要在完整的市場體系環境下才有可能發展完善。而我國農業市場經濟體系還不夠健全,阻礙了農業科技推廣服務的發展。完整的市場體系包括農業科技商品和農業科技生產要素市場,與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金融、信息、勞動力等市場要素均應發展以使得農業科技資源市場主體和客體能夠充分發揮應有的功能,并推動農業科技推廣市場化發展。在當前農業科技資源市場中,政府機構包辦太多,農業科技資源市場的主體不夠明確;立足于城市工業發展的金融、信息、勞動力等市場體系與農業發展存在較大隔閡,服務于農業科技推廣的意識和動力不足。農業科技發展所需要的完善的市場體系缺位使得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難以滿足農業科技和農業發展的步伐。
(三)農業科技企業未能對農業科技推廣發揮積極作用
農業科技企業是指以從事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開發為主,能夠在農業科技研發方面投入較多的人力、物力和資金,以企業研發成果形成農業高新技術產品規模化生產的企業。農業科技企業應在農業科技發展和農業科技推廣中承擔農業科技資金融資、農業產品研發和農業產品市場化的職責,在農業生產經營中引領農業科技發展,實現農業科技推廣的市場化。但在農業科技企業發展過程中,缺乏資金的嚴重程度已經制約了農業科技企業的正常經營。農業科技企業不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扶持資金,通過金融機構融資的成功幾率也沒有工業和信息產業的企業高,再加上研發產品不能被長期進行定式農業生產的農戶接納,不少農業科技企業發展陷入兩難困境。市場機制的競爭性迫使這些面臨發展難題的農業科技企業進行生產模式轉型,脫離農業科技研發和農業科技推廣實為無奈之舉。但不少農業科技企業沒有積極進行農業科技推廣卻是事實。
三、促進農業科技推廣市場化服務體系發展的對策建議
在整個農業科技推廣市場化服務體系中,農民滿意并能夠得到實惠是一切措施的實踐準則。
(一)政府履行公共職能,促進市場化服務體系建設
在當前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構建中,政府最關鍵的任務是重構現行農業管理體制,理順政府與企業、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系,整合涉農各部門、聚集政府的農業資源,從而提高農業資源的使用效率,降低農業市場運行的成本。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中政府公共職能的履行,應該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財政投入和政策扶持,將資源向能夠更有效地促進現代農業發展、滿足農民對農業科技需求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主體———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并通過行政服務幫助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解決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引導、支持和鼓勵農業科技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市場經濟體制中成長發展的同時,各級政府機構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以推動市場化的農業科技資源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政府通過修改農業金融政策,提高貸款金額、延長還款期限、簡化信貸手續,降低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甚至個體農戶的融資成本和風險;政府也可以設立農業科技項目、農業示范項目等方式,鼓勵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項目申報獲取經費支持,示范和推廣農業新技術。政府還可以引導和支持涉農院校和農科機構,按照農業種植、養殖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培養相關人才;同時通過資金獎勵、政策鼓勵的方式,引導農業科技人才到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基層農技機構工作,并支持各基層政府根據本地區農業發展要求有針對性地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二)完善農業市場體系,推動農業信息化平臺建設
農產品市場發揮功能,需要形成完整的農產品市場體系,提供價格、競爭、風險、信貸等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的條件。農產品生產要素進入農業生產過程后,能夠快速轉化為市場所需要的商品,還需要大力推行“互聯網+農業”模式。通過建設農業信息平臺,能夠提高農業新科技的傳播和推廣速度,并讓農民更快速、更便捷、成本更低地獲得各種農業技術指導;而且農業信息平臺也能夠將農產品市場的交易信息及時有效地傳遞給農業科技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普通農戶,從而能幫助它們更為直觀地了解農業市場行情、更為準確地判斷農產品交易時機,以提高經濟收益。因此,在未來的現代農業建設和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構中,通過加大對農業信息平臺建設的投入,提高農業信息化發展水平,是政府承擔農業中介服務職能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發揮農業科技企業功能,增加農業科技投入
農業科技企業,既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也是農業市場交易的主體,是農業生產種植、農產品加工和農業市場交易中“前線”。因此,農業科技的資源和投入,應該向農業科技企業傾斜,強化其作為農業生產經營和農業市場交易的”雙主體”的科技能力、提高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加工的科技含量,才能從根本上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在農業科技推廣過程中,農業科技企業要主動承擔起科技研發、科技服務和成果推廣等任務,增加農業科技研發、試驗和示范方面的資金投入,積極研發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農業科學技術,并以此為支撐推動農業新科技的推廣應用。農業科技企業通過專項資金招投標、農業實驗項目獎勵、農業技術人才培訓等方式吸引農業高校、科研院共建農業科技研發和示范平臺,以農業科研基地為基礎、以市場經濟為橋梁,構建“農業科研機構十農業科技企業”協調聯動的農業科技資源流動機制。農業科技企業購買農業科研機構的農業科技發明專利,或與農業科研機構共建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從而更為有效的實現農業科技的研發和轉化。農業科技企業以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經營,或通過吸納個體農戶加盟,或通過示范點的輻射效應,為個體農戶實現農業科技的推廣和指導等服務工作。同時農業科技企業也可以將急需的農業科技信息向農業科研機構反映,以此促進農業科技的研發、轉化和應用。由此,通過市場經濟的渠道,將農業科研機構和農業生產經營和農產品市場交易的主體有機地聯系起來,從而能夠更為有效地解決農業科技轉化應用難的問題。
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是一個開放多元的、平等自愿的、雙向選擇的農業科技推廣和服務體系。政府還需要要強化市場準入機制、市場運行監管機制兩個方面的職責,履行農業市場的公共管理職責,市場化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才能夠真正地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提供助力。
參考文獻:
[1]陶佩君.農村發展概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144-146.
[2]吳石磊,趙鑫,李英禹.農業科技推廣、不確定性與農業生產有效性[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6):88-91.
[3]滕衛雙.河南省農業科技推廣問題探析[J].農業經濟,2013(1):29-31.
[4]賀景霖.土地規模經營的生產模型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5(6):139-141.
[5]李秀峰,陳守合,郭雷風.大數據時代農業信息服務的技術創新[J].中國農業科技導報,2014(4):10-15.
[6]張曉雯,眭海霞.現代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創新實踐與思考———以成都市為例[J].農村經濟,2015(12):89-93.
[7]劉佳,王巖鑫.流程再造:我國農業科技服務體系構建的新模式[J].湖北農業科學,2012(22):5228-5231.
[8]張新民.中國農業信息化服務的現狀與前景展望[J].河北農業科學,2010(6):106-108.
[9]阮懷軍,封文杰,唐研,趙佳,李道亮.農業信息化建設的實證研究———以山東省為例[J].中國農業科學,2014(20):4117-4127.
作者:賀景霖 單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