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民技術員培養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業技術推廣的發展趨勢
“農業推廣”一詞在我國的應用起于上世紀30年代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統一改為“農業技術推廣”。從含義上講,“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科技推廣”是相同的。2012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多次提到農業技術推廣的重要作用。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就是教育培訓的過程。
1.1農業技術推廣越來越趨向基層公益服務
本人認為農業技術推廣的基層公益性是由農業技術推廣的原則和特征決定的。農業技術推廣的原則是:效益最佳原則;技術上的可行性與先進性相結合原則;決策者、科技人員和農民相結合的原則;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兼顧的原則。通常來講農業技術推廣的特征具有:直接的生產性、突出的教育性、明顯的周期性(時效性)、極大的社會性、高度的綜合性、廣泛的服務性。
1.2由政府引導的科研教育機構日益成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主力
隨著農業技術的不斷發展,為了能夠更好的服務“三農”,高效整合有限的資源,使人、財、物的優勢發揮最大,當務之急,應由政府大力加強引導組織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實施。許多高等學校、科研院所日益的成為公益性農技推廣的重要力量,科研教學人員有機會走進田間地頭,深入基層從事農技推廣服務。加速了農業知識的傳播,提高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使知識———技術———實踐之間得到了有效的承接。如果可以將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績效納入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工作考核中,推行推廣教授、推廣型研究員制度,勢必可以增強從業人員的榮譽感、提高工資待遇。
1.3服務需求人性化催生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
由農民專業合作社興辦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參股龍頭企業在解決了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的同時,也壯大了農村集體經濟。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對于建設農村信息一體化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農業生產經營、質量安全控制、市場流通等方面都可以發揮積極的作用。
2新型農民培訓對農業技術推廣的作用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農業,就得依靠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即新型農民,就必須普遍開展農業技術培訓推廣工作。大力開展農業技術推廣事業有利于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也會使農業技術推廣事業取得更大的成效變得事半功倍。
2.1培養農民的自主創業意識
在農村選拔一些有科技和文化基礎的農民,選入農業院校進行深造通過相關考核回到農村,解決農村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用所學的知識從事農業科技生產,進行自主創業,影響帶動農戶共同致富,起到自主創業的帶頭示范效應。
2.2加速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
堅持以能人帶動的模式,通過農村科技帶頭人的示范作用,將傳統的農技推廣手段與現代農業技術推廣手段相結合。中國廣大農村的農民文化素質不高,對新事物接受能力較弱,他們只相信自己看到的東西,他們可以看到周圍的能人是采用何種方式、技術致富的,他們會主動積極地去學習。這便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農業技術推廣傳播的速度。
2.3促進農村科技文化事業的發展
農民培訓課程的設置方面,應更多的考慮到培訓對象不僅有獲取專業知識的需要,還應充分體諒到農民有獲得更多精神、文化、娛樂等方面知識的強烈愿望。引導農民接受有意義的文學作品,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結束培訓后,這種新的文化思想也會隨著受訓的農民傳播到農村的廣大地區。配合其它的傳播途徑如:電視、網絡等培養農村向上的、積極的、正面的文化氛圍。提高農民的文化生活質量。
3.1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的基本情況
“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是由政府出資,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地,在農村種養殖科技示范戶中選拔有一定實踐經驗的農民進入省內農業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為導向,半年制、非學歷的技術培訓,使其成為現代農業技術的示范者和傳播者,帶動周邊農民共同致富。
3.2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的主要做法和作用
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以沈陽農業大學、大連海洋大學、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遼東學院、遼寧職業學院、遼寧醫學院、朝陽工程技術學校等七所涉農院校為依托,設置水田、旱田、家禽、養豬、花卉、藥用植物、蔬菜、果樹、食用菌、榛子、小漿果栽培、牛羊飼養、淡水養殖、海水養殖等十四個專業,培訓教師由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生產實踐經驗的學校教授、副教授及省內科研院所優秀專家擔任。培訓程注重培養學員的綜合素質,在教學安排上把理論授課與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理論教學除了開設專業理論課,還開設了市場營銷、農業企業管理、合作社管理、農業政策法規等經營管理課程。實踐教學除了安排大量的實驗、實習課程,還開展“農民技術員上講臺”、“學習科技自主創業”主題班會等教學活動,以及各類文體活動。截止到2011年1月,遼寧省農民技術員培訓班已舉辦八期,累計培養農民技術員5742人。學成回鄉的農民技術員,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技術應用到實際生產中,不但為個人帶來經濟效益,也把新技術、新產品和新的經營理念帶到了鄉村。他們有的成為種養殖大戶,有的創辦了農事企業,有的創建了專業合作社。四年來,農民技術員創建農業專業合作社705個,發展社員10萬多人,注冊品牌產品173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1248項。先期畢業的學員年收入基本都在10萬元以上。農民技術員隊伍的壯大,創新了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為遼寧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4完善該項工程的一些設想
農民技術員隊伍的壯大,創新了農業技術服務體系,為遼寧省農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與此同時,如何建立一套科學、有效的評價指標體系,使農民技術員培養工程能夠得到更加高效的操作,是一個可以探討的話題。能否在評價體系中采取“跟蹤隨訪”的方式,不間斷的觀察培訓效果,在定量、定向的歸納總結。以便在科學的數據基礎上,更加合理的開展新型農民培訓工程,為更好的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