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目前農業與鄉村發展突出問題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農村耕地撂荒及其所反映的農業生產問理
農村耕地落荒現象從九十年代初就開姑出現,近年來,情形更加產重。據荊門職業技術學院發展研究所的賀雪峰、劉玉成及王明初等同志對位于江漢平原的沙洋縣的調查資轉顯示,沙洋縣每個鄉鎮,少則百來畝,多則三、五百畝落荒,與其相距不選的京山縣癱門口鎮,落荒豐地總1達1.6萬畝。四川、福建、安徽、俠西、甘肅、青海等省情況也大致如此。前幾年,我國的耕地落荒還主要發生在氣侯地理條件相對惡劣的西邵地區,而今連耕作條件十分優越的東部地區、中部平原地區都發生大面積耕地落荒,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當前,農村耕地德荒的原因有多種多樣,如政府前幾年到處圈地搞開發區,而后由于種種原因卻無廠商、資金來開發;如舊宅基地復耕不及時和墳地大面積占用良田等;但轟主要的原因還是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業生產成本上升所造成的。近年,隨著對外開波范圍的日漸擴大,我國進口依食的關悅降低到了一個較低水平,幾種主要旅食產品的進口醉儷逐年增加,使得國外推食大黃涌入我國市場,我國的旅食供求格局迅速由供不應求轉變成了供大于求,旅食價格大幅度下降。以四川旅食為例,1997年稻谷價格為1.1一1.2元j公斤,到今年上半年價格已降至0.6一0.7元/公斤,降福接近50%。而農民使用的種子、化肥、農藥價格還略有上升。這一降一升,使得本來就獲利苦徽的農業生產幾乎無利可圖。在一些地方,擁有土地使用權對農民不再是一種權利,而成T一種義務、一種負擔。在南方省區,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強度相當大,而其回報率近年又如此低,使得凡是已有其他固定收入,能免強栩口的農民都不愿再種地,都怨把承包土地文還給集體。而作為集體的生產隊卻常由于沒有人愿意多種地而無法接收。結果是這部分土地要么被直接落荒,要么被數衍了事。
前兩類落荒土屬于階段性、政策失誤性的落荒,它們通過政府行政命令,通過土地管理部門的嚴格執法比較容易解決。后一類沙及農業生產效益和農民收入如何提高問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抹食也是商品,具有商品的一般特征,其價格要受市場供求狀況影響,這無可非議。但是,推食又是一種特殊商品,它對國計民生都有重要影響。在戰爭期間,它還是最重要的、最必不可少的戰備物資。因此,旅食的生產銘售除了受市場調節外,一定程度上還得受計劃調節。在世界上,即使市場經濟十分發達的國家也很少有將其推食供給完全依按于外國、依摘于市場的。日本,國土面積狡小,土地資源貧乏,栽種旅食絕無任何優勢可言,但日本通過政府補貼,使其推食自給率始終保特在一個較高水平。美國、歐盆各國市場經濟都高度發達,但他們從未放松過對本國農牡業的時政扶特和關悅保護,彼此間常為了他國農產品關枕的些徽升降而爭吵不休。我國有12億多人口,任何時候吃飯都是頭等大事,任何時侯都不能動搖農業的基礎地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00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抹食是農業的基拙,也是結構調整的基礎。在結構調整中,一定要注意保護推食生產能力,要切實保護基本農田,嚴禁亂占耕地”。
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要解決耕地落荒問題和阻止農業生產滑坡,必須將計劃與市場調節有機結合。通過市場調節農業種植結構,生產適鉑對路農產品,通過落實中央文件精神,提高旅食收的的最低限價,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生產收益,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具體措施為:
(一)、本著“減負就是增收”的思路,盡最大可能減輕農民負擔,讓農民休養生息。(二)、堅特現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度30年不變,保降農民擁有較長時期的土地使用權,稱定農村社會和現有農業生產能力。(三)、在條件其各的地區適當加大土地集中度,大力推廣機械化作業,栽種優質高產農作物新品種,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四)、大力岌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優質名牌產品,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強農村就地安!剩余勞動力的能力。(五)、完善和發展各種層次的農村市場,充分發揮市場反映靈敏、徽調迅速的優勢,引導農民根據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種植結構,進免風險的軍積和價格的大幅度波動。(六)、及早制定措施,對國內農產品市場進行適度保護,以應對加入WTO以后國際市場的挑戰。總之,只要我國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了,農村利余勞動力能基本安豆,農民增收有了切實的保降,當前全國較為嚴峻的土地撂荒及農業生產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二、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問題
農村勞動力利余問題在我國改革開放以后就一直存在。近年來,隨著農業生產比較收益的降低和農業機械的逐步推擴,農村剎余勞動力問題顯得越來越突出。按照專家們怡計,我國農村劉余勞動力最小口徑為1.2億,最大口徑為2.2億,幾乎占了農村現有勞動力總數的一豐。解放初時,一個農業勞動力平均有耕地12畝,現在下降到一個勞動力平均有可耕種土地2.7畝。如果除去又龍沁、新任、內蒙古子幾個地廣人稀省區,全國其他地區人均耕地會更少。
人多地少是我國最基本國情,揚長進短、走精薪細作道路是我國農業生產方式的必然選擇。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的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正是適應了生產力發展的這一雷要,既較好地解決了農村人口的就業問題,又使我國旅食生產在八十年代年年增收,農村經濟、社會得以迅速發展。目前,我國土地生產率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我們的谷物單產甚至高于發達國家中農業大國的旅食單產。但是,猜耕細作的潛力畢竟有限,特別是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方面。例如我國生產一叱稻米所投入的勞動為58個工作日,每個工作日的價格為9元人民幣。而在美國的稻米生產中,每個工作日的價值為50美元。因此,要使農民們也分享大開發和經濟增長的利益,最重要的就是必須大幅度降低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比重,推廣機械化作業,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現在我國條件稍好的農村,推廣機械化作業,實現規模經管,在資金、技米方面都不成問題,現在最大的降礙就是農村利余勞動力的安主問題。
據專家枯側,倘若我國農村普遮實行機械化耕種,所熏勞動力僅為現在農村勞動力的10%。我們考慮到我國自然地理條件的復雜性,許多地區可能長期來用半機械化、半手工方式進行耕種。因此按最保寧情形估計,我國實行機械化耕種土地雷轉移的人口將占現有農村人口的213,大概在5億左右。今后幾十年,能否完成這幾億農村人口的轉移安1工作,是農民能否增收和農村經濟社會能否較快發展的關健。
農村利余勞動力的轉移安里途徑何在?在八十年代,鄉鎮企業的飛速發展曹給我國農村大蚤剎余勞動力的轉移安工帶來希望。但從94、95年以后,受市場及其他因紊影響,我國的鄉鎮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拐、破產,鄉鎮企業的發展在全國轉入低谷,其對農村利余勞動力的吸納已十分有限。工業化曹經也是解決農村利余勞動力的最有效途徑,但是經過幾十年發展,我國的工業無論是從產值利悅值,還是從所擁有資產總1看,都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化目標基本實現。今后,我國工業的發展重.點是進行結構調整,而不是進行規模擴張。況且,目前重.點發展的新興高科技工業對資本和技米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對一般勞動.力的雷求很少。因此,工業化對今后解決農村利余勞動力問題作用將十分有限。
現在農村剎余勞動力轉移安呈的主要出路在于城市化和第三產業的發展。在我國,城市化的重.點是加快小城鎮建設。目前我國大城市無論在人口、規模、分布密度等方面都超過了西方發達國家。但我們的小城鎮密度還相對較低,特別是西部地區城鎮水平十分落后,今后加快小城鎮建設還有相當潛力。為此,政府要做好政策引導工作,放寬對農村、城鎮人口的戶口f民制,讓有條件、有稱定收入來源的農村人口向城鎮聚集。與此同時,國家財政要結合西部大開發戰略,適當增加對西部貧困地區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改善人們的生活、生產條件。爭取經過5年到10年的努力,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建成一批具有較強帶動能力的小城鎮和農村區城性經濟文化中心。發展第三產業與城市化緊密相連。第三產業中的許多行業娜屬勞動密集型,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可以有力推動城鎮第三產業的發展,而第三產業的岌展又能使這些新轉移人口獲得德定收入,有利于城市化進程。
我國農村剎余勞動力童大面廣,其有效轉移安五對農業生產、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但其其體工程沙及國家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必然受多方制約,不可能單兵獨進。為此,我們要根據中央的有關文件精神和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積機德妥地推進,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與德定的關系,有作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怨準備。
三、農民負擔過,問初
在我國,農民可葬是王好的老百性。他們受教育不是很多,但他們葉未來美好社會的到來有著純樸而堅定的信念。他們在工作止最能吃苦,在物質享受上又很容易知足。他們從不對國家提過多要求,只知用雙手和汗水去創過生活、去承擔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農民們比誰都更深刻地理解自力更生、任勞任怨的內涵。但是辜實上,近年我國許多地方農民的日子并不好過,他們耕種土地的負擔太重。自89、90年以來,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焦.占、訪談欄目圍燒這一問題曹進行多次專題報道。中央政府也三令五中,要把農民過高負擔降下來,并下發文件嚴格規定農民負擔不得超過當年家庭收入的5%。農村各級地方政府也紛紛設立農民負擔公示欄、農民收益監侖卡。這些措施對扼制農民負擔加重勢頭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農民負擔過重問題依然普遙存在。經調查,在中西部地區,農民人均負擔為150一180元,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在1600元一2000元之間,計算T來農民負擔在7%一12%之間,遠超出中央規定。
分析近年農民負擔過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由農民負擔的鄉鎮、村和村民小組干部越來越多。1978年,一個公社的干部編制一般為8一15人,大隊+部3一5人,小隊干部不脫產,由社員補貼一些工分。到1998年,一個鄉鎮的預算內編制和需要農民負擔的編制干部及財政縣鄉分灶吃飯后教師負擔有100一200人,多的達到400人;村干部一般為20一50人,村民小組干部6一10人,村和村民小組干部全部和部分由農民負擔。現僅就鄉村兩級干部計弄,取鄉鎮干部吃補貼的轟低人數100人,每人每年報酬為1萬元,全國44689個鄉鎮,一年全國農村鄉鎮干部的補貼總領為44.7億元。取每個村有干部20人,每人每年雷補貼4000元,全國近74萬個村一年全國村級干部的補貼總額為492億元。僅此兩項,每一農民每年就要負擔近59元。農民負擔加重的第二原因是鄉鎮和村的招待費增加。現在鄉村干部評比多、檢查多、干部下鄉多、各方面應酬多。僅以一個鄉鎮每年招待費40萬元計,每個鄉村每年招待費石萬元計,全國每年鄉村兩級招待費就為622億元,每一農民為此要負擔68元。這成農民負擔過t的第三個原因是過重的費稅和攤派。現在鄉鎮辦公電話、手機、轎車等費用,村鎮建設、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攤派,結婚、報戶口、出外務工千各種收費,屠宰稅、農村特產稅的擴大化等等,幾項加起來枯計有500億元,每一農民一年為此要負擔約55元。
農民負擔過重極大地傷害了農民種依積極性,阻礙了農業生產力的發展,解決農民負擔過重問題已迫在眉晚。具體措施:1、積機改善農業產業結構,以市場為導向,大力調整農村土地種植結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民收益。只有農民收入較大幅度增加.農民負擔過重問題才能從根本土得到緩解。2、加快政府機構改革,基層政府也要精減人員,減少地方時政剛性支出,減較農民負擔。3、抓緊落實依法治國方針。依法治國的核心是依法行政。令后要逐漸將政府各種行政行為限定在法律許可范圍內。4、加快費改悅進程,加強對政府預葬外資金管理,從體制止堵住亂收費、亂攤派漏洞,使降下來的農民負擔不再反彈。
以土分開論述了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幾個突出問題,分別提出了相應的一些解決措施,但并不表示它們彼此是完全獨立、互不相干的,相反,這幾個問題無論產生還是解決,都是相互.J約和緊密聯系著的,分開只是為了論述的方便。另外,當前影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問題還有很多,如農村社會保降體來的建立與完善問題,農業生產的氣候、市場風險的轉移化解問題,鄉鎮級政府機構的職能轉變問題、科學定位問題,鄉鎮企業的復興與發展問題,等等。
在此,筆者不一一展開論述。總的思路是:1、深化經濟休制改革,加強農產品市場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對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民按市場雷求進行結構調整。2、積極完善推食期貨貧易,分散、化解旅食收的部門和生產者的市場、氣候風險,保證農民種抹積樁性。3、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袖設施建設,逐步提高農村人口的生活質圣。4、西邵地區抓住大開發的有利時機。積樁實施退新還林還草工程,使西部生態環境有一大的改觀。5、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農業科技進步.以生物工程、基因工程為突破口,發展生悉高效農業。總之,作為農業大國,農亞、農村問題始終是影響全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德定的大問題,必須時刻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新階段,我們要認真分析當前農業生產、農民增收所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全面貫物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扎實工作,力爭通過三五年時問的努力,使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有較大發展、農民收入有大幅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