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地方觀光農業發展策略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中國觀光農業發展概況
20世紀90年代,我國的觀光農業首先在一些大中城市迅速興起[4]。1998年國家旅游局以“華夏城鄉游”作為主題旅游年,使“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做農家活、看農家景”成了農村一景。目前我國觀光農業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廣州等大型城市近郊。廣東省迄今已有100多個觀光農業園,每年接待游客達500多萬人次,旅游收入每年超過10億元。近年來,上海、江蘇等地還出現了引進國際先進農業設施的觀光農業園,實現電腦控溫、控濕、無土栽培和研究新特農產品,成為具有農業科普價值的觀光農業園。如上海的孫橋現代農業區、北京的錦繡大地農業觀光園、蘇州的大地園和珠海農業科技園等。我國在發展觀光農業方面具有旅游農業資源豐富、科技實力雄厚等優勢,但也面臨著諸如觀念制度滯后、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夠等問題。因此,必須堅持統籌規劃、因地制宜的原則,把發展觀光農業作為推進農業產業化、市場化,促進農業結構升級的重要環節,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實現觀光農業的規模經營和特色經營。
2珠海發展觀光農業的優勢
2.1自然環境優越,生物資源豐富珠海地處北回歸線以南,瀕臨南海,光熱豐富,降水豐沛,年日溫差較小,形成了兼具南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特征和北熱帶氣候特色的氣候。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植被群落結構復雜,種類多樣,形成了形式多樣的復合性分布的生態結構和系統,為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許多嶺南作物不僅富有南國情調,而且可以發掘出其深刻的文化內涵。珠海富有海江湖河、溪流和濕地,水產資源極為豐富,并擁有“斗門青蟹”、“三泥魚”等特產。
2.2浪漫之城,城市特色突出珠海位于珠江水系八大出海匯處,海域寬闊(6339hm2),海島眾多,素有“百島之城”的美稱。同時,珠海又是一個花園式的海濱旅游城市,四季鮮花盛開,滿目蒼翠。于1999年獲聯合國人居中心頒發的“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范例獎”,成為我國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并以整座城市作為景區入選“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2007年又榮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和“中國和諧名城”稱號等殊榮。并且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關于中國城市競爭力的調查報告中,珠海的環境競爭力居全國第一。
2.3交通便利,交通優勢突出珠海市位于廣東省南部,東臨珠江口,距香港36海里,與深圳市隔海相望;西臨新會市,與臺山市海域相連;南接澳門半島;北距廣州市140km。珠海交通發達,為游客前來旅游提供了便利,為珠海西部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可能。珠海交通設施完善,擁有珠海港、珠海機場等,并規劃在建沿海高速、珠港大道、廣珠鐵路、港珠澳大橋,對于溝通香港、澳門與珠海的聯系,拓展觀光農業提供了便利。
2.4人文資源豐富珠海市人文資源豐富,梅溪牌坊、鳳凰山文化村、草堂灣沙丘遺址、竹仙洞摩崖石刻群、摩崖、唐紹儀故居、唐家共樂園等皆為著名的人文景觀。乾務鎮,民間傳統藝術“乾務飄色”始于明朝,至今仍經久不衰,揚名港澳,聞名遐邇。南屏鎮北山村楊氏大宗祠,作為市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被評為“廣東最美鄉村旅游示范區”之一。
2.5消費心態進步,客源廣闊廣東省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珠江三角洲地區普遍富裕起來,此外還有大批外來經商的企業家,以及臨近的港澳臺同胞和入境游客。珠海作為最早進行改革開放的區域之一,居民消費心態相對開放,容易接受西方“陽光地帶”的生活方式,環保意識較高。人們除了追求城市高層次的消費外,還希望去風景美麗、空氣新鮮、環境幽靜的鄉村觀光農業園區去觀光休閑,這就為珠海發展觀光農業提供了充裕的客源。
2.6籌資融資環境良好,外資籌集獨具優勢珠海作為經濟特區,籌資融資環境良好,國家支持力度較大。同時,作為僑鄉、鄰近港澳,可以引進僑資、港澳臺資等其他外資。1980~2008年間珠海特區吸收外資逐年增加,1980年實際利用外資1575萬美元,1990年為7073萬美元,2000年為81518萬美元,到2008年達到113849萬美元[5]。2008年以后,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范圍內投資環境不良,而國內投資環境相對較好,這勢必會吸引到更多的投資。
2.7創辦觀光農業園的成功經驗豐富成立于1963年的珠海市農科中心是珠海市有名的生態觀光農業景點,是“廣東省農業科技園”和“國家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基地”。曾成功舉辦了“南瓜文化藝術節”、“珍奇蔬菜文化節”等大型種植主題活動,成為珠海觀光農業的品牌和亮點。近年來,珠海年均接待游客30余萬人,年均旅游創收達1200多萬元,在珠三角地區、港澳地區乃至海內外均享有較高的知名度,并被評為“珠海十景”之一、“廣東省文明旅游景區示范點”和“全國工農業旅游示范點”,對于珠海發展觀光農業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3珠海發展觀光農業的措施
珠海發展觀光農業的目標應當以保持農業體系內部的良性循環和生態合理性為基礎,秉承以農業經營為主,以自然環境保護建設為重點,以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滿足消費需求為導向的原則,鼓勵經營形式多樣化及內容創新,以實現可持續發展[4,6-7]??偨Y國內觀光農業的發展經驗與教訓,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加強行業管理,創新觀光農業的新品牌項目,使珠海的觀光農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方向邁進。
3.1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完善相關法規制度相關指導部門要做好資源分析、市場預測,以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和可行性。在景點建設、人員培訓、服務項目等方面都要有全面安排。通過統一管理、統籌經營,將觀光農業納入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大框架中,實現有序、健康地發展。珠海市政府應根據產業發展的需求,制定相關的法規和促進生態旅游業的發展規劃,要加強規章制度、行政條例的制定與落實。如《珠海市旅游條例(草案)》對具有鮮明珠海特色的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和有關扶持政策都作了較為全面的規定。并將農業觀光旅游定為特色旅游產品。其次,充分利用國家的相關產業政策,如《全國農墾經濟與社會發展第11個五年規劃(2006~2010年)》中提出有條件的墾區可結合實際情況,發展觀光農業、休閑農業。
3.2發掘資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觀光農業是基于傳統農業又高于傳統農業的經營模式,是以當地所特有的農村生產、風土人情、鄉土景觀融合旅游休閑經營,為民眾提供觀光旅游休閑的場所。同時,布局應注重與客源市場的聯系,充分發揮項目所在區域的交通區位優勢,還應考慮與周圍其他觀光項目的關系。避免與周圍已有觀光項目雷同,力求與周圍其他觀光項目優勢互補、相互促進。珠海應抓住其亞熱帶的水稻文化,創辦具有獨特內容和風貌的觀光農業園。利用珠?!靶蓍e度假”的主題,致力于開發特色的觀光農業的旅游資源。利用珠海農副產品豐富的優勢,推出觀光農業旅游和農副產品營銷相互促進的觀光農業主題活動。同時要注重創旅游品牌和特色產品,展現鄉土風味、風土人情和傳統工藝,提高農副產品的質量和附加值,重點培育特色綠色產品。如建立野菜種植園,介紹野菜知識,舉辦“野菜節”、野菜宴,還可以現場介紹新奇美味的野菜烹調示例。
3.3多渠道籌資,多元化宣傳國家政府應該予以支持,實現國家、地方、集體、個人共同投資,引進僑資、港澳臺資和外資等方式,堅持以港澳市場為導向。加強對市區居民和港、澳、臺、僑胞的宣傳,拓展客源。利用傳統的媒體和新型的信息網絡,建立自己的網站,向游客諸如景區新聞、景點介紹、農園地圖等信息。同時開展網絡營銷,實現網上訂房、網上訂票等業務。珠海觀光農業的發展可以利用新農村的成果———中國鄉村旅游網和中國休閑農業網,面向全國,面向世界。
3.4群體定位,市場調節依據市場需求,找準服務群體。觀光農業滿足了城市人逃避城市污染和緊張的生活,去風景美麗、空氣新鮮、環境幽靜的鄉村觀光農業園區去觀光休閑的心理需求。應該面對此類消費群體,并且立足珠海,開發出對路的鄉村旅游產品,將客源定位在鄰近城市、港澳臺和入境游客上。在實際操作上,可同其他服務性行業(餐飲業、零售業)聯手,可以通過與定點飯店建立起長期的合作關系,推銷特色旅游產品和鮮活農產品。門票價格應根據旺淡季來設置,對珠海市周邊市民實行月票或年票制,根據市場形勢實行浮動價格。在旅游旺季,應通過適當提高門票的價格,控制游客數量,以增強旅游的“質量意識”,保證游人的最佳觀賞效果;并且防止游人過多導致果樹采摘過度、草地枯死、土壤板結現象的出現。觀光農業園建設應注意防止經濟效益外溢,以保護觀光農業園投資者的利益。
3.5加強人員培訓,建立反饋體制觀光農業的發展僅靠美麗的風景以及硬件設施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優質的、人性化的服務人員以及先進的、完善的管理模式。需要通過對農民進行培訓講座,引導農民對觀光農業園區進行科學管理、文明經營;同時可以院校來培養專業人才,進行維護管理。在培訓方式上,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形式,有計劃地分批選調人員到觀光農業發達地區參觀學習;同時選聘農業和旅游方面的專家和業內人士來農業園舉辦培訓班,培訓農業基本知識、農業科技管理知識、旅游服務知識等。在具體經營時要主動出擊,了解市場信息,把握游客的需求,同時要建立反饋機制,關注游客的反映,不斷完善景觀、提升服務,實現長足發展。
3.6豐富娛樂項目,創新功能設計珠海觀光農業的發展要具有前瞻性,在產品內容和功能設計上要體現鄉土特色,具體實施時可以考慮以下幾種模式[8-13]。①生態林園。培育特色林業,讓游客感受都市綠肺,天然“氧吧”。②花草藝苑。建立花圃和花苑,發展花卉、盆景生產、加工、銷售,開展觀賞、作畫、小憩等休閑游。③百果園。水果成熟期的果園供游客入園觀賞、采摘、品嘗,從中體驗果農生活。④生態農園。利用原有農田發展以蔬菜為主兼顧特種農產品的以無公害綠色生產和反季節生產,開展田園風光游。⑤垂釣風雅園。利用和改造原有池塘發展淡水養殖,供游客觀賞、垂釣和品嘗。⑥自助耕耘園。開發小塊式租用式土地,租給游客和會員,由園區提供勞作用具,發展游客自怡式休閑度假活動,讓游客體驗農業生產的過程、享受田間耕作樂趣。⑦頤養中心。建設具有嶺南特色和農家風味的,為大陸和港澳臺退休人士和休閑療養人士提供多元優質服務的頤養中心。⑧高科技農業觀光示范園。利用現代農業科技生產技術的先進性、生產工藝的獨特性和生產成果的新穎性,吸引都市居民,把農業科技新成果展示在農園內,如無土栽培技術、生物基因工程技術等。⑨民俗觀光村。利用農村特色地域文化或風俗習慣、民俗活動等,讓游客“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充分享受農村濃郁的鄉村風情以及別具一格的民間文化和地方習俗。
3.7建立協會促進市場,制定觀光農業服務標準珠海觀光農業的發展還可以建立諸如“觀光農業發展協會”等非政府組織,用于觀光農業的整體發展與市場拓展。并進一步利用非政府組織(協會等)在行業自律和自我保護等方面的作用,進行整體宣傳,通過制定行業標準來規范觀光農業發展。尤其要制定觀光農業全行業服務標準,用于規范服務質量,推行觀光農業品質認證制度,從而實現珠海觀光農業行業的健康發展。
3.8杜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觀光農業園的建設應著力保持其“農”味、“土”味和“野”味,杜絕對生態環境與景觀的破壞現象[14]。嚴格控制觀光農業園周邊地帶工業化、城市化對觀光農業園的不利影響。依據循環經濟的理念,建立觀光農業綠色消費體系,以此提高公眾對農產品的綠色消費意識。在觀光農業區生態農業綠色消費體系中,按照循環經濟的3R原則確定營運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4結語
觀光農業將提供鳥語花香、依山傍水、漁樵耕讀的“都市桃花源”,還可了解農村風情習俗,因此觀光農業是新世紀極有潛力的產業。近年來,觀光農業發展的實踐證明,規范化、特色化、品牌化、信息化發展是實現觀光農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方向。珠海發展觀光農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觀光農業將會促進珠海的發展,既可以充分利用農業資源,又可以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珠海向全國乃至世界旅游城市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