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當代煙草農業發展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努力提高煙葉生產的機械化程度。
現代農業的首要特征就是生產機械化。煙葉生產的高度機械化,能夠大大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保證能夠根據農時需要進行田間管理和適時采收,從而提高單產和煙葉質量。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限制,我國南部山地煙區煙葉生產機械化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煙葉生產的各個環節都是依靠人力、畜力來完成,勞動強度極大,生產效率及效益極低。但煙葉生產又是當地農村的重要經濟來源,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集約化種植是今后煙葉生產發展的必然趨勢,因此引進和研制適合這些煙區生產實際的先進煙草農業機械及其配套技術進行示范推廣,制定適當的補貼激勵機制鼓勵煙農購買煙草農業機械,實現煙葉生產部分環節的機械化或半機械化,有利于這些煙區煙葉生產整體水平的提高,從而帶動這些煙區優質煙葉的規?;l展。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山地煙區煙草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首先要搞好煙水配套工程。山地煙區生產發展的首要制約因素就是水資源缺乏,缺少江河、溪流、湖泊等灌溉水源,造成這些煙區的煙葉生產活動不是按合適的農時進行,而是依降雨情況而定,收成毫無保障。由于氣候的原因,這些煙區主要是在育苗至團棵期缺水,團棵期后降雨充足,基本無需人工灌溉。而煙草在苗期至團棵期的水分需求量不是很大,也就是說,解決這些山地煙區的缺水問題并不一定需要建設很大型的水利工程,在資金不是很充裕的情況下,應該以建設小水池、小水窖等小型蓄水設施為主。建設小型蓄水設施既可以解決煙區苗期缺水的問題,又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在相對比較廣的面上,有利于帶動這些煙區擴大生產規模。
其次,與平原煙區不同,道路交通條件也是制約山地煙區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山地煙區生產上的運輸主要還是靠馬馱人挑,化肥、農家肥、農膜等煙葉生產物資以及采摘的煙葉,都是靠馬馱人挑,勞動強度非常大。由于勞動強度過大,很多煙農在煙葉種植過程中減少化肥用量,更不用說施農家肥了,煙葉也不能適時采收,這就造成了土壤退化和煙葉內在質量下降的惡性循環,嚴重制約了煙葉生產的發展。另外,糟糕的交通條件也限制了現代農業機械的使用。所以,要促進這些煙區的發展,政府和各級煙草部門還應該下大力氣幫助其改善道路交通條件。
此外,還應該加強密集式智能化烤房、基層煙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傳統烤房烘烤程序繁雜,農民不易掌握,且工作量很大,而密集式智能化烤房自動化水平比較高,比較容易操作,烘烤失敗的幾率大為降低,農民的利益可以得到較好的保障,有利于促進農民擴大種植規模。基層煙站是煙葉員工工作、生活的重要場所,搞好基層煙站的建設,可以改善員工的工作、生活環境,讓員工有歸屬感,提高員工的職業幸福感,而良好的歸屬感和職業幸福感可以大大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發揮員工的創造力,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益。
三、發展適度規模種植。
長期以來,這些山地煙區農民進行著“小而全”的生產經營方式,以種煙為副業,戶均種植煙葉5畝左右,同時種植其它作物,這就造成其它作物與煙葉搶資金、搶勞力的情況出現,無法保證煙葉生產管理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因而不利于煙葉產量、質量的提高。同時,由于經營面積小而分散,不利于土地、勞力、資金等要素的合理優化組合,使生產成本高,規模效益差。由于煙農把煙草種植當作副業,很多煙農不重視科技投入,使先進技術難以推廣,導致種煙的比較效益不高。這種小而散的經營方式也降低了煙葉部門的社會服務效能,制約了煙葉生產水平的提高。所以這種分散的經營方式只能是一種粗放的經營方式,不可能取得高效益。
要改變這種落后的經營方式,就應該引導農民發展適度規模種植。由于人力、物力、土地、基礎設施等條件的限制,山區不可能實現農場式的種植模式,只能采取大戶式的適度規模種植模式,即鼓勵發展戶均種植10~30畝左右的種煙專業戶。面積太小則無法體現規模效益,面積過大則會因為資金、勞力不足而管理不到位,降低效益。發展適度規模種植還有利于發展連片種植,給發展機械化生產和基層煙站的技術指導工作帶來方便。
要實現煙葉適度規?;N植,必須首先研究和解決種煙地塊的流轉問題,按照“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使適合種煙的土地向種煙大戶和專業戶轉移。我國的土地政策決定了土地平均分配在大量農民手中,每戶農民手中適合種植煙葉的土地不多,不利于發展規模經營。目前種煙大戶的土地多是農戶之間相互協商、有償轉移的。要發展適度規模種植,就要通過適當的激勵政策,幫助一些種煙能手承包土地進行煙葉生產,把他們變成種煙專業戶。
要實現煙葉適度規?;N植,還要制定適當的政策培育種煙大戶和種煙專業戶。一般情況下,種煙大戶和種煙專業戶文化程度和技術素質相對較高,對先進的生產技術接受較快,種煙面積相對穩定,注重煙葉生產的精細化管理。要實現煙葉生產規模化種植,就要在政策引導、技術扶持、生產補貼、災害保險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對種煙大戶和種煙專業戶給予照顧,把他們培養為職業煙農。
四、加強科技創新。
要推動煙葉生產可持續發展,實現煙葉生產的現代化,就必須加大科學研究開發力度,為優質煙葉生產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在煙草科技方面,前人的研究大都是在平原煙區進行,針對的也大都是平原煙區的生產實際,旱地煙葉生產應用技術研究嚴重滯后,還沒有一套適應旱地煙生產實際的比較成熟的技術方案。而山地煙區煙葉種植存在與糧爭地的情況,煙葉種植以旱地為主,由于沒有完整、成熟的技術方案來指導生產,使得這些煙區的煙葉生產水平低下,嚴重阻礙了當地煙葉生產的發展。而完整、成熟的適合當地生產實際的旱地煙生產技術,不可能由平原煙區的煙葉科研人員來完成,只能依靠當地的科研人員來完成,這就要求當地煙草公司加大科技投入,組織科研人員,針對當地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展開相應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完整的、適合當地生產需要的實用生產技術方案。
五、加大對煙農的技術培訓力度。
目前山地煙區大部分煙農把煙葉種植當作副業而不是主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煙農生產技術水平低。由于不是傳統煙區,這些山地煙區煙農整體生產技術水平不高,對煙葉生產各技術環節的理解和執行不到位,通常不能夠嚴格按照煙葉生產各環節技術要求進行操作,導致煙葉種植收益不高,所以農民一般只選擇在不適合種植其它作物的地塊上種植煙葉,這也是這些煙區種植規模無法擴大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想讓農民擴大種植規模,就要采取措施提高農民的煙葉種植效益,而提高煙葉種植效益的最佳方式就是提高他們的煙葉生產技術水平,包括煙葉種植水平和烘烤技術水平。這就要求作為技術支持、提供者的煙草公司加大對煙農的技術培訓力度,使煙農能夠使用當前比較先進的技術進行生產,提高種煙收益,從而增加種植規模。
對煙農的培訓可以采取各種各樣的形式,可以采取開培訓班統一培訓的形式,也可以深入村屯開展小規模培訓,還可以采用對部分煙農進行重點培訓、指導并通過他們去指導更多煙農的培訓方式。要善于在培訓過程中總結經驗,摸索出適合當地實際的高效、經濟的培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