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供銷社參與農產業進程的理性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整合廣東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系統
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應利用廣東農村現有有序農業產業組織、尤其是流通組織的缺檔,領辦、創立各種農業產業化聯合社團,著力建立逐步為農民接受、具有一定凝聚力和吸引力的并可進行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咨詢以及對市場無序競爭進行協調、規范的農村經濟合作組織。農業產業組織的功能就是進行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咨詢以及對市場無序競爭進行協調規范,同時,還可保護農民的利益,使其在不斷加長的產業鏈條中得到其應得的利潤。這類組織應是隨著全省農業生產專業化、規模化、區域化的發展,以三高農業為主體、產加銷一條龍、農工技貿一體化的綜合或單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其形式可以是各種農產品聯合會協會,聯合進行農產品的多項或單項的技術服務、物資服務、供銷服務以及金融服務、生產保險等;可以是各種同業公會等中介組織,組織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使眾多分散的小規模生產經營的農民聯合起來形成統一的較大規模的經營群體,實現規模效益,并逐步形成村、鄉鎮、縣三級農村合作經濟組織。
在這方面,廣東農業產業化進程有需求,而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有原有的網絡,總體投人不很大,且為建立廣東農村產業組織、尤其是流通組織進行的新嘗試,并有可能以新形式重組供銷合作社系統,進行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的第二次重建,實為吹糠見米之舉措。廣東供銷合作社應爭取政府支持,建議制定相關政策,積極創造內外環境,扶持和引導農村產業組織的建立、健全和發展。
2.搭建廣東農業產業化信息網絡
由于受到市場范圍、信息渠道以及對相關地區資源、市場了解程度和條件的制約,農民的農產品產銷存在種種盲目性,這不僅阻礙了農業產業化鏈條的延伸,而且浪費了農業資源,影響了農民收益。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可以通過搭建廣東農業產業化信息網絡,建立廣東權威性的農產品供給、需求、市場價格變動的預測預報信息系統,創建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運作系統和管理流程平臺,提供農產品生產、加工、運輸、倉儲、配送、銷售等信息服務,提供農產品市場預測服務,提供農產品網上交易、遞送服務,提供網上貨品跟蹤服務,提供高效農產品倉儲技術設計服務等,幫助農村和農民搞好資源調查、市場調查和區域優勢比較分析,引導和幫助農民調整生產結構,合理組織或引導規劃布局,減少資源配置的盲目性和農民利益損失,加速農業產業化進程,努力增加農民收人,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搭建廣東農業產業化信息網絡中心的一次性投人測算資本約為3一5千萬元,省市兩級供銷合作社人員投人約為50人左右,年維持費約為150萬元左右,這于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目前的人物財力是可以通過爭取努力做到的。
3.培育廣東農業產業化新組織典型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在土地、房產、經營和人脈等方面,仍有一些可動用的實力,預計經過努力可獲得接近兩位數的貸款授信,廣東供銷合作社在保證供銷合作社正常運作的同時,應組合廣東供銷合作社社有企業的資產(本)經營實力及必要授信,集中促成廣東供銷合作社在參與廣東農業產業化進程中一至幾件實事,這是廣東供銷合作社今后賴以生存的事業基礎,也是各級政府評價供銷合作社功能的重要指標。省市級聯合社可考慮按照事業性定位、社團性職能、企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的定位思路,在省直和全省各市培育三類60個左右農業產業化新組織典型。一類是中樞性農產品研發服務中心。從研發服務重點上可著重面向三高農業發展、綠色產品開發、農產品技術服務、農產品深加工等;從農產品類別上可區別與WTO過渡期結束后國外進人的及臨近省區人粵的大宗農產品類別,重點研發地方特色性的、鮮活性的、無公害或低公害的、高值或高附加值的“名、優、新、特”的農產品;從區域覆蓋分布上可著重點東西南北軸線,以廣州(佛山)、深圳、香港和整個珠三角地區輻射全省,覆蓋山區、東西兩翼的欠發達地區,可考慮全省分布6一8個中樞性農產品研發服務中心,組合成廣東農業綜合農產品研發服務網絡,以促進廣東農業產業化向更高層次拓展。
一類是區域性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要適應廣東日益成熟的農產品市場要求,建立區域性、開放型、規模化和有競爭力的物流網絡。從初中高級的發展序列和小中大的投資額度來看,區域性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可以是分貨型的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進行分貨、分裝、轉運、轉銷;可以是加工型的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進行收購、分級、精制、配貨、包裝、存儲、銷售;可以是綜合型的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進行全方位的農副產品收購、存儲、運輸、加工、配送、,并逐步發展為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一體化的現代農產品物流中心。可考慮在全省以大宗農產品流向分布20個左右的區域性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且以分貨型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和加工型農產品物流交易中心為主,合理分布,節省投資,分步擴充,逐步搭建廣東的農產品物流網絡。
一類是縣域性農產品“龍頭”企業。其形式可以是一項或多項農產品的“公司十基地+農戶”的產銷一體化經營的“頭龍”企業,進行農產品的種養、深度加工、營銷營運、各項服務等;可以是創辦農業產業示范區的農產品生產示范型的“龍頭”企業,如以優質水產、珍稀動物養殖、無公害蔬菜、優質水果種植等種養項目,帶動區內農戶致富;可以是建立專業化、規范化的商品生產基地的集約化、商品化的“龍頭”企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各類的種養基地。可考慮在全省樹立30余個典型,看準一個,成熟一個,確定一個。基于供銷合作社以往做法的經驗教訓和供銷合作社目前的能力,對縣域性農產品“龍頭”企業應更多的是采取掛鉤、引導、牽線的作法,不宜直接全額或大額投人。供銷合作社應以利用當地農業資源、發展傳統農副產品、形成區域性主導農業產業為指導思想,以開發“名、優、新、特”農產品為目的,對那些資源優勢最突出、經濟優勢最明顯、生產優勢較穩定的項目,進行重點規劃、宣傳、引導、牽線、搭橋,主動幫助縣域性農產品“龍頭”企業得到政府支持和扶持,積極聯系有條件的工商企業進入農業開發領域,牽頭對縣域性農產品“龍頭”企業提供信息傳遞、技術推廣、深度加工、貯運銷售等多種服務,以推動縣域性農產品“龍頭”企業的發育、發展。
4.培訓廣東農業產業化產銷人材
廣東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必須有賴于大批農業產業化產銷人材的形成。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應在培訓廣東農業產業化產銷人材方面有所作為。目前,廣東供銷合作社系統擁有省級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一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7所,在校生約1萬人,不僅每年培養出3千余名營銷、管理、服務類的初中級專業人材,而且有農產品加工、農民經紀人、評茶師等37個供銷合作社特有工種的國家職業資格培訓評定權限。我們應積極開展農業產業化產銷人才的培訓與教育工作,努力幫助農民提高就業增收的知識素質和勞動技能,為廣東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