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臺灣休閑農業跨越式發展啟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臺灣省休閑農業的產生
臺灣休閑農業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當時由于受工業和商業快速發展的影響,特別是全球化和知識經濟時代所帶來的激烈競爭,使臺灣的傳統農業步入明顯的停滯、萎縮時期。為了使當地農業走出困境,提升農業效益,臺灣農政部門便積極改善農業結構,尋求新的農業經營形式,倡導農業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方面綜合發展,擴大農業經營范圍,同時發展農業服務業,包括旅游農業、休閑農業、農業運輸等。因此,在尋求農業發展“新經濟增長點”的過程中,臺灣休閑農業已經初具雛形。
(2)臺灣省休閑農業的發展
在臺灣農業主管部門的扶持和不斷探索過程中,臺灣休閑農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臺灣農業出現了供游客品嘗、購買農產品的觀光農園;20世紀80年代后期,觀光農園向內容更豐富的休閑農業發展,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休閑區,臺灣休閑農業的層次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臺灣省休閑農業的跨越
進入21世紀,隨著休閑農業企業數量的不斷增多,臺灣休閑農業在形式和內容上難免有雷同。為此,臺灣2000年通過立法界定了“休閑農業”的概念,并于2002年開始推行“一鄉一休閑農漁園區計劃”,將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觀、農產品及農村人力等各項資源整合,實現了休閑農業的跨越式發展,收到了顯著的成效。臺灣休閑農業所走過的歷程在世界休閑農業發展史上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在不斷發展過程中積累了很多成功經驗。
(4)政策和機構的支持力度較大
臺灣休閑農業由農委會主管,觀光局、經建會協同管理。臺灣于1983年實施“發展觀光農業示范計劃”,制定了“休閑農業輔導辦法”、“休閑農業輔導管理相關規定”等,在原有基礎上修訂了“休閑農業區設置管理辦法”。
(5)法規和行業標準健全完善
臺灣休閑農業規范化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作為臺灣農業最高管理部門的農委會,下設休閑農業管理、輔導處和推廣科,負責制定休閑農業行業管理標準,對當地休閑農業企業進行規范化的考核管理,使休閑農業活動的參與主體———廣大游客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景點的品質也得到了提升,二者相互促進,形成了休閑農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6)布局和發展規劃科學合理
臺灣從省一級到市、縣、區、鄉鎮,自上而下都形成了統一的休閑農業規劃管理格局。每一個農園和農戶,也大都有一個近期、中期、遠期的規劃,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市場定位、開發原則、項目設置、經費預算、效益分析等。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和布局,明確了休閑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方向。
(7)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創新
臺灣南投縣的“桃米生態村”雖然建成不足2年,卻已成為臺灣著名休閑觀光農業景點。走進村落,呈現在眼前的是一派綠色、精致、充滿生機的農村風光,很難讓人相信它是在地震廢墟上建成的。村民在災后重建時,受到政府的啟發,為了銘記這場災難,別出心裁地用紙做建材,建成一個全球唯一的紙教堂;把地震造成的洼地改造成一片人工湖,在湖邊立起幾個彈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桿,人站船上,能夠體驗地震的搖晃感覺,并將小船命名為“搖晃的記憶”。這些都很好地說明了“創新”在經營管理中的作用。
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現狀
(1)海南休閑農業的產生和發展
與歐美、日本等一些發達地區、國家以及我國臺灣的休閑農業相比較,海南休閑農業起步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這一年,海南省政府在全國率先提出建設生態省,制定了《海南省生態省建設規劃綱要》,拉開了以“建設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培育生態文化”為主題的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另外,海南目前正式對外開放的休閑農業企業大都是由原來的農場、林場逐漸演變而來,經營者對于發展休閑農業最初的設想都是從“農家樂”起步,產業形態較為簡單。海南于2009年在全國率先設立了休閑農業發展局,得益于政府和農業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扶持,近幾年來海南的休閑農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休閑農業園區133個,從業人員1.45萬人,營業收入達1.32億元。全省涌現出一大批富有特色的休閑農業企業,其中有以農業科學研究、新技術推廣、科普教育為主題的興隆熱帶植物園,以地方特色民俗風情為主題的文昌椰鄉民俗村,以綠色無公害水果、蔬菜采摘、特色餐飲為主題的鳳生香草園,以休閑度假、自然養生為主題的瓊海官塘溫泉休閑中心等。盡管各企業的經營理念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在積極探索著海南休閑農業的發展之路。
(2)海南休閑農業存在的不足
雖然海南發展休閑農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臺灣省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是普遍存在市場定位不明確,特色不明顯,企業間相互低水平模仿的問題。二是基礎設施不完善,環境條件較差。不少園區硬件設施較為簡陋,影響了游客的游覽體驗。三是沒有行業發展協會,導致休閑農業企業間的信息溝通不暢。四是缺乏行業管理規范標準,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五是企業管理人員及從業人員素質低,管理粗放。六是資金短缺和專業人才稀缺,嚴重制約了海南休閑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海南發展休閑農業在學習借鑒中的啟示
《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加強與臺灣的農業合作。積極推動熱帶特色農業與旅游相結合,制定實施觀光農業、休閑農業支持計劃,建設示范基地,拓展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空間。”海南自古便與一水相隔的臺灣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二者在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上都有著與生俱來的相似性。而海南悠久的歷史、豐饒的自然資源,以及神秘多彩的黎族、苗族民族風情,更具備發展休閑農業的優勢。
(1)加大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扶持力度
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于2010年6月8日獲國家發改委的正式批復,各級部門都對海南省發展休閑農業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繼2009年12月“冬交會”在海南省休閑農業體驗之旅啟動儀式上推出5條休閑農業精品景點線路之后,2010年8月6日,海南省農業廳與海口市人民政府簽訂了《關于加快發展海口熱帶現代農業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致力于發展??谑行蓍e農業產業帶、低碳農業產業示范區、海南省優勢牛產業帶等,計劃3年內建成35個休閑農業示范點,把??谑薪ㄔO成為國家級休閑農業示范市。
(2)盡快建立和完善休閑農業法規及行業標準
海南目前還沒有關于休閑農業專項的法規和行業標準,由休閑農業發展局主編的《海南省休閑農業示范點評定標準和管理暫行辦法》剛剛出臺,迫切需要根據本省的實際情況,并結合臺灣的成功經驗,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
(3)主管部門合理規劃和規范管理
以政府和休閑農業局以及海南省休閑農業協會為主導的海南休閑農業,需要加強各部門間的協作,制訂科學合理的發展規劃。另外,要充分利用海南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最大化。
(4)采用市場營銷來提升海南休閑農業
海南休閑農業的知名度還比較有限,要增強市場營銷意識,采用多樣化的市場營銷手段,提升海南休閑農業的知名度,以吸引更多的省內外游客,推動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共同提升。
(5)多渠道加強同臺灣的合作與交流
受地理位置和經濟條件的限制,海南同其他休閑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交流學習的機會還較少。目前,臺灣休閑農業的發展已經走在了世界前列。因此,改變思路、拓寬渠道、降低臺商準入門檻、鼓勵兩省合作交流,對海南和臺灣休閑農業發展實現“雙贏”將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