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有機農業發展前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有機農業相關的概念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蘇丹紅、三聚氰胺、瘦肉精以及轉基因等名詞相繼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食品安全問題成為民生的頭等大事。于是,“無污染”、“純天然”的有機食品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
1.1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這一名詞是從英文OrganicAgricul-ture或OrganicFarming直譯過來的,與石油農業、化學農業、無機農業或工業式農業(IndustrialAgri-culture或Industrialfarming)相對應。有機農業是指遵照一定的有機農業生產標準,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有機農業關注的不僅是產品,而是整個生產體系的綜合效益。它在減少了農產品中的農藥殘留、提高農產品安全性的同時,還有效保護了農田及其他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同時,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肥料,避免了化學肥料帶來的氮磷流失及由此而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通過合理的耕作措施,切實防止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問題;通過農業廢棄物如作物秸稈、人畜糞便的綜合利用,減少了外部物質的投入,既利用了農村的廢棄物,也減輕了農村廢棄物不合理利用所帶來的環境污染。有機農業在發揮其生產功能即提供有機產品的同時,關注人與生態系統的相互作用以及環境、自然資源的可持續管理。有機農業基于健康的原則、生態學的原則、公平的原則和關愛的原則。這4項原則是有機農業得以發展的根基,也體現了有機農業能為世界發展做出的貢獻,在全世界范圍都被接受;有利于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和全球發展有機農業的目標和共同愿景。具體而言,有機農業的基本原則包括。①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領域,維持和促進生態系統和生物健康,包括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人類和地球的健康。有機農業尤其致力于生產高品質、高營養的食物,以服務于預防性的健康和福利保護。因此,有機農業盡量避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植物保護產品、獸藥和食品添加劑。②基于活的生態系統和物質能量循環,與自然和諧共處,效仿自然并維護自然。有機農業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生態、文化和規模的生產方式。通過回收、循環使用、有效的資源和能源管理,降低外部投入品的使用,以維持和改善環境質量,保護自然資源。③通過設計耕作系統、建立生物棲息地,保護基因多樣性和農業多樣性,以維持生態平衡。在生產、加工、流通和消費環節保護和改善我們共同的環境,包括景觀、氣候、生物棲息地、生物多樣性、空氣、土壤和水。④在所有層次上,對所有團體———農民、工人、加工者、銷售商、貿易商和消費者,以公平的方式處理相互關系。有機農業致力于生產和供應充足的、高品質的食品和其他產品,為每個人提供良好的生活質量,并為保障食品安全、消除貧困作出貢獻。⑤以符合社會公正和生態公正的方式管理自然和環境資源,并托付給子孫后代。有機農業倡導建立開放、機會均等的生產、流通和貿易體系,并考慮環境和社會成本。⑥為動物提供符合其生理需求、天然習性和福利的生活條件。⑦在提高效率、增加生產率的同時,避免對人體健康和動物造成傷害。因為對生態系統和農業理解的局限性,對新技術和已經存在的技術方法應采取謹慎的態度進行評估。有機農業在選擇技術時,強調預防和責任,確保有機農業是健康、安全的以及在生態學上是合理的。有機農業拒絕不可預測的技術,例如基因工程和電離輻射,避免給健康和生態帶來風險。
1.2有機食品
有機農業生產出的產品是當今世界上最高質量的產品,稱之為有機食品,有機食品這一名詞是從英文OrganicFood直譯過來的,在其他語言中也有叫生態或生物食品的。有機食品是指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有機產品標準生產、加工、銷售,并通過合法的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根據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委員會2011年12月1日,2012年3月1日實施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CNCA-N-009:2011)規定,我國有機認證機構可認證的有機產品,包括植物類(谷物、蔬菜、水果與堅果、豆類及其他油料作物、花卉、香辛料作物產品、制糖植物、其他類植物(青飼料植物、紡織用的植物、調香的植物、野生采集的植物)、種子與繁殖材料、植物類中藥等),畜禽類(活體動物、動物產品或副產品),水產類(鮮活魚、甲殼與無脊椎動物、水生脊椎動物、水生植物),加工類(肉制品及副產品加工、水產品加工、加工或貯藏蔬菜、果汁或蔬菜汁、加工或貯藏的水果和堅果、植物油加工、植物油加工副產品、經處理的液體奶或奶油、其他乳制品、谷物磨制、淀粉與淀粉制品、加工飼料、烘焙食品、面條等谷物粉制品、不另分類的食品(茶、代用茶、咖啡、貯藏的去殼禽蛋及其制品、調味品、植物類中草藥加工制品(顆粒/飲片)、白酒、啤酒、紡織用其他天然纖維(竹纖維、蠶絲)、服裝(紗、線、絲及其紡織制成品)等127類產品。
1.3有機蔬菜
有機蔬菜是指來自于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根據國際有機農業的生產技術標準生產出來的,經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允許使用有機食品標志的蔬菜。有機蔬菜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平衡,嚴格執行有機食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即生產過程中完全不使用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化學物質,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同時還必須經過獨立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全過程的質量控制和審查。所以有機蔬菜的生產必須按照有機食品的生產環境、質量要求和生產技術規范來生產,以保證它的無污染、富營養和高質量的特點。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追求純天然、無污染的有機食品消費將成為一種時尚。人們對農產品的要求不再滿足于吃飽、吃好,更要求吃得健康,對鮮活農產品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生產過程中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學品,不含轉基因成分,有機食品符合了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需求。發展有機蔬菜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也具有較好的綜合效益。
2國際有機農業發展現狀
目前,IFOAM組織已經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廣泛、最龐大、最權威的一個擁有來自120個國家700多個集體會員的國際有機農業組織。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有機農業始終保持高速發展,即使近年在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的大環境下,仍能保持一定的增長。據歐洲著名有機咨詢機構FiBL(ForschungsinstitutfürbiologischenLandbau歐洲有機農業研究所)和IFOAM在年度出版物《TheWorldofOrganicAgriculture———Statistics&EmergingTrends2012》中公布的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10年,全球約有160個國家超過160萬個有機農戶進行有機農業生產,獲得有機認證的土地面積有3700萬hm2,占全球生產總面積的0.9%,全球有機產品貿易額達到590億美元。美國是世界上有機食品銷售額最高的國家,2008年的銷售額達到了229億美元,是1997年的6倍,2004年的2倍。其有機產品中,大田作物產品大約占一半,其他主要產品有乳制品、速凍蔬菜、有機方便食品等。美國2008年的有機食品銷售額占全部食品銷售額的3.5%。據有機貿易協會估計,加拿大2008年的有機食品銷售額也達到約18億美元,也在有機食品消費大國之列。歐洲有機產品市場比較興旺的國家和地區有德國(58.5億美元)、法國(25.9億美元)、英國(24.9億美元)、意大利(19.7億美元)、瑞士(9.1億美元)、奧地利(8.1億美元)、丹麥(7.2億美元)、瑞典(6.2億美元)、荷蘭(5.4億美元)、西班牙(3.5億美元)和比利時(3.0億美元)(2008年數據)。
3我國有機農業存在問題及對策
3.1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歷史
中國有機食品的發展可分為三個階段。①起步階段(1989-2005年)。這一階段的特點是中國成為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合會(IFOAM)成員,開始了有機農業的生產、認證工作的探索,并出臺了相關規范、標準。1989年,多年積極從事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研究、實踐、推廣的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農村生態研究室加入了IFOAM,成為中國第一個IFOAM成員。該研究室的科研人員并于1990年參與了按照歐盟有機標準對浙江裴后茶園和臨安茶廠進行的有機認證檢查,揭開了中國有機農業認證的第一頁。與此同時,不斷完善的有機產品認證監管體系為保障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的有效性,促進有機產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1995年上半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制定和了《有機食品標志管理辦法》以及《有機食品生產與加工技術規范》。2001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相繼了《有機食品認證管理辦法》和行業標準《有機食品技術規范》,并成立國家有機(食品)認可委員會,批準了OFDC等首批認證機構。②發展階段(2006-2011年)。本階段以2004年和2005年,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先后制定了《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標志著中國有機產品事業邁上了一個規范化發展的新臺階。2006年我國有機產品出口總值超過4億美元(出口對象主要為美國、歐盟、日本和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國內銷售總額超過40億元,但由于市場開發相對滯后,每年都仍有相當比例的經過認證的有機產品未能按照有機產品出售。目前,我國有機產品已涉及蔬菜、茶葉、大米、雜糧、水果、蜂蜜、中藥材、水產品、畜禽產品等20多個大類500多個品種。我國2010年底有機生產面積達到199萬hm2,其中植物類生產面積109萬hm2,占我國耕地面積的0.9%。③規范發展階段(2012-)。2011年12月1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節目播出《以假充真“有機菜”》,披露山東部分農場將普通蔬菜冒充有機蔬菜銷售。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2011年10月21日了“關于進一步規范有機產品等食品農產品認證活動的緊急通知”(國認注[2011]68號)。為了應對有機蔬菜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規范從事有機產品認證的認證機構有機產品認證活動,提高從事認證活動人員的個人素質,加強有機產品生產、加工、營銷過程的檢查、檢測與管理,為我國有機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依據與保證,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于2011年12月1日,2012年3月1日實施的《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CNCA-N-009:2011),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和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也對2005年制訂的有機產品標準(GB/T19630-2005)進行了修訂。從此將開啟中國有機食品規范發展階段。
3.2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及制約因素分析
我國有機食品發展主要制約因素包括政策、法規、科技和觀念方面。普通農田改作有機農田,通常要3年的轉換期,國家對此沒有經濟補償,導致進入門檻高。研究與開發缺乏經費。消費者對有機食品認識不足也制約其發展,直到現在很多人可能仍不知道什么是有機食品,或者分不清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有什么區別。有機農業還面臨現代科學技術的挑戰,如基因技術、污泥利用、輻射技術和綜合防治技術等。有機農業也必須解決自身技術的持續性問題,如動植物病蟲害防治、有機肥使用引起的硝酸鹽污染以及重金屬污染問題等。
3.3我國有機農業的發展對策
應加大對有機農業的扶持力度。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已基本上建立了有機農業政策體系,并在法律層次上得到明確。有機農業作為保障食品安全和應對國際貿易壁壘的有效措施受到并將繼續受到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我國政府也應制定鼓勵政策對有機農業和有機食品開發實行政策傾斜,特別是在生產投入、技術咨詢、科研開發、認證管理、市場培育等方面加大補貼和投資,推動有機農業發展。應進一步規范有機產品的認證、生產、加工和經營。目前我國的有機產品認證實行的是“統一管理、共同實施”的工作模式。國家認監委會將同農業、環保等行業主管部門,共同加強對有機產品認證的監督管理工作。國家認監委每年都組織力量對認證機構、獲證企業、認證標志以及獲證產品進行監督抽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嚴肅處理,以切實提高有機農產品認證的有效性。應充分利用各種途徑宣傳和普及有機產品相關知識。鑒于目前消費者對有機產品的知曉程度不高,應加強有機產品的宣傳和普及,借鑒日本的做法,強化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的溝通,從事有機產品生產、加工、經營的企業、農業協會定期或不定期舉辦有機農業節、有機農業體驗教育、有機食品品嘗會及開展相關調查等活動。推廣、培訓有機生產技術,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報道有機產品,讓消費者對有機產品有所了解、有所認識、有所消費,提高認知度和接受度,提高公眾的健康意識、環境意識,以利于形成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同時應注重品牌創建工作,拓展和創新有機產品的銷售渠道和模式。應注重有機農業生產的配套服務體系建設。強化有機農業科研、培訓和開發,運用生態學、生物學原理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實現傳統農業精華與現代科研成果的結合。土壤肥力的維持依靠自然的輪作及生草覆蓋,病蟲害的防治靠自然天敵平衡是有機生產方式的一個方面,對傳統技術進行研究和改造,利用現有的高新生物技術,開展新型生態技術的攻關,如微生物快速發酵菌株的研制,提高生物肥料的肥效和養分含量,新型生物殺蟲劑、殺菌劑的引進和開發等。建立我國特色的有機產品的產業鏈條,發展有機種子、有機農業生產資料等產業,實現配套供應和加工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