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農業機械化培訓思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省農村共有農機校(拖拉機駕校)87所,其中農墾總局9所,森工總局3所,地方75所,地方社會化辦學16所。農機校負責農機行業產品生產、銷售、維修、技術推廣、質量管理和行政管理等農機化技術和行業政策培訓普及工作。拖拉機駕校主要負責農機安全駕駛和使用培訓工作。全省共有教職員工575人,其中教師422名,平均年齡37歲,大學以上文化程度155人占教師比例的28%,大專以上251人,占44.3%,高中專200人,占37.4%。農機專業2l】人,占40%。全省農機校現有房舍建筑面積61085m。教學教室面積16738m。有電教設備480臺套,教具527件。固定資產9677萬元。年培訓能力225000人。全省縣級農機校,均是由當地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有著固定的辦公場所,大多數歸口農機局管理,有部分歸口當地職教中心管理。
1.“一把手”培訓工程取得成效。幾年來,我省實施“一把手”培訓工程,把地市縣農機局長培養成行業帶頭人。每年都舉辦市(地)縣農機局一把手培訓班,通過高新農機技術裝備學習和政策學習,使大家認清形勢和農機化面臨的機遇,增強搞好農機化工作的信心,把握工作重點、著眼點、著力點及奮斗目標,掌握了農機化管理相關業務知識和農機化新技術,提高了領導能力,2009年8月在五常市舉辦全省農機局局長培訓班,共有83個市縣農機局局長和省局機關120人參加培訓。2010年1月我局在黑龍江省黨校舉辦各縣市農機局局長、業務局長培訓班,共有380人參加培訓。請中國農業工程院院長朱明同志作現代農業裝備報告,請農業部經合站站長趙鐵橋作農業合作經濟發展報告,請三江農管局姜云濤作水旱田全程機械化技術報告,培訓效果非常顯著。
2.農機化重點技術培訓作用顯著。我省把先進實用的機械深松、保護性耕作、種子等離子體處理、玉米、水稻全程機械化技術作為培訓工作重點,使培訓工作深入農機化中心工作中。在每年冬檢冬訓活動中廣大教師深入農村農戶講解農機化增產技術。5年共舉辦科技大集910次,下發科技書籍40萬冊,發放科技資料11萬份,開展科技咨詢55萬人次,科技人員下鄉l2萬人次。
3.堅持以農機實用人才培養為主導的辦學方向,創新辦學形式和方法。“十一五”期間全省各級農機培訓機構為全省農機化發展培養了大批人才。共培訓各類人員1125000人,其中培訓農機駕駛員755570人;農機管理人員20000人;農機推廣技術人員21500人;購機補貼農民60000人;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培gl13430人;農機銷售員71000人;農機修理工91000人;農機大戶98000人;合作社管理人員4500人。幾年來,全省各縣級農機校克服困難,知難而進,為全省農村基層培養了大批農機、農技實用人才,為全省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巨大貢獻,起到了農村科技知識培訓排頭兵的作用。
4.把行業技術工人培訓納入農機培訓的環節,提高行業的技術服務質量。全省各地農機校加強對農機銷售、維修網點從業人員進行崗位技能培訓,對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進行農機作業標準的培訓,使農機社會化服務質量明顯改善。
5.以政策和技術普及為手段提高農民對農機化發展的認識。幾年來,各農機校針對廣大農民積極開展農機化促進法、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使用方面培訓,激發了農民購置使用農機具的熱情。
6.開展陽光工程農機培訓工作,使農機校教學領域拓寬。我省已累計開展陽光工程農機培訓近3萬人,其中,2009年全省農機陽光培N4600人,超額完成部里任務(2300人)。
7.牢牢把住農機安全第一關,加強拖拉機駕駛操作培訓。通過對拖拉機駕駛員開展相關法律、法規、機械常識和操作技能的培訓,使全省拖拉機駕駛員的遵法守法意識、駕駛技術和作業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三、影響農機培訓質量的幾個因素
1.農機化培訓學校的職能弱化。農機化教育培訓是一項公益性事業。其培訓學校是當地培訓農機人才的服務機構,社會各有關部門要大力支持,實行政府扶持,多方投資,統籌規劃,按需施教,確保農機培訓學校工作的正常開展。
2.農機培訓經費不足,使農機培訓難度加大。農機校承載著農機培訓的社會職能,負責農業新機具、新技術的培訓,每年需抽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到農村進行科普宣傳,具有明顯的公益性。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國家沒有農機培訓專項資金投入,致使農機校整體能力減弱。
3.校舍陳舊,教學手段落后。因多年沒有基建和維修投資,大多數農機校的校舍陳舊。農機校教學設備多是一些老式、過時的機具、設備,缺乏現代教學手段、教學設施和良好教學環境,影響培訓質量。
4.師資力量薄弱,培訓缺乏后勁。目前學校教師多數是半路出家,缺少教師應具有的教學能力和經驗。大多教師專業知識比較單一,知識老化問題突出,缺少專業性的進修,對各種新型現代化農業機械知識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識明顯落后于新時期農機培訓工作的要求。
5.農機駕校收取的培訓費用偏低,使農機培訓質量受到影響。2010年我省對綏化市北林區、肇東市、安達市、阿城市、哈爾濱市呼蘭區5個縣市區進行農機駕駛員培訓收費成本調研,按農業部下發新的教學大綱《大中小型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教學計劃、教學大綱》新學時標準要求,核實農機駕駛員培訓成本,大中型拖拉機學員平均培訓成本為489元,小型拖拉機學員平均培訓成本為341元,均高于現行380元和160元的標準。
四、對農機培訓工作的幾點建議
1.出臺相關文件,進~步強化農機校的教育培訓職能,穩定和發展農機教育培訓陣地。培養師資人才,在省里建立數據庫備案,實現資源共享。
2.要加大對農機培訓機構基礎設施投入,改善(市)縣級農機駕校硬件、軟件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與競爭的活力。給縣級農機培訓機構撥專項資金完善充實和更新與農機教育培訓相適應的現代化教學設備和儀器,完善和配齊四機一儀(錄放機、錄音機、幻燈機、電視機、投影儀)、教練車、解剖車,購置和自制各種模型、示教板、演示臺、教學軟片(投影片、錄音帶、錄像帶、幻燈片及各種掛圖),建設好電化教室、機具解剖室、圖書室,使教學能廣泛利用投影、幻燈、電影、聲響、錄像等多媒體的電化教學,各類電教片逐步做到系列化、標準化。實現教學的直觀化、形象化、立體化,保證教學質量。
3.要進一步提高農機培訓機構教師的綜合素質,確保農機教育培訓質量。教師隊伍的素質是培訓質量的關鍵。首先加強農機教師培訓力度,不斷更新和拓寬了教師知識,培養一批思想作風過硬和技術水平較高的優秀教師。保證教師隊伍適應農機教育培訓的需要。其次開展教學演講和崗位練兵,做到一專多能。改進教學方法,善于啟發式教學、現場直觀教學和案例教學,課堂能講解,現場能操作。鼓勵教師結合實際編寫教案的同時,進行教學設備的研制,自制教具、軟片等,造就綜合素質優秀的教師隊伍。
4.深化教育改革,突出辦學特色。農機化教育培訓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在于創新。農機化教育只有面向市場,面向“三農”,深化改革,不斷創新,才有生機和活力。學校要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以擴大就業為導向,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突出辦學特色。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農機教育資源,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規格的培訓形式。穩定和擴大學校的辦學規模。二要面向市場、面向“三農”,調整培訓形式。積極推行訂單辦學、以需定培、以培供需、校企合作、校鄉結合、“學校+基地+農戶”等多種辦學形式,即市場和農村需要什么專業,就辦什么專業;需要什么人才就培養什么人才,以特色和質量求生存,以改革和創新促發展。三要加強信息化建設,平時注意信息的收集、整理,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廣開辦學門路。同時,突出實踐性教學,注重學生職業道德、專業技能、創業精神、動手能力的培養,為生產和服務一線培養輸送更多的高素質勞動者和實用型人才,為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振興作出新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