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解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當前,我國建筑規模不斷擴大,建筑設計的風格和格局也存在著十分顯著的差異,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美和藝術水平,其中建筑設計本土化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將重點分析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以供借鑒。
關鍵詞: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
1引言
起初,現代建筑設計來源于西方,在我國得以推廣。從審美角度來看,中西方在現代建筑設計中均有優勢,而中國現代建筑設計需積極發展本土化的建筑風格,以凸顯中國建筑的獨特魅力。
2現代建筑設計“本土化”
本土化主要指現代建筑設計中融入當地的人文和歷史元素,彰顯獨特風格特征。現代建筑本土化應用并非靜態過程。建筑設計人員需嚴格遵照當前建筑設計的規范和要求完成設計工作,且設置實踐體驗環節,采取有效的方式以地域特點為基礎完成設計工作。現代建筑發展中,社會環境的開放性明顯增強,文化交融趨勢顯著,時代特色和時代氣息尤為明顯。在現代建筑本土化設計中,需全面考量自然及人文環境。自然環境主要包括氣候條件、地形地貌和水文條件。人文環境則主要指歷史文化和地域特色,其主要側重于精神層面。
3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總體思路
3.1以橫向與縱向本土化為基礎
現如今,建筑師人數明顯增多,人們更加重視感官刺激和享受,也更加關注本土化風格設計。設計人員基于橫向與縱向設計的理念完成設計工作。橫向設計主要指建筑設計人員以各地的習俗和地方特色建筑為設計靈感,采取傳統的建筑設計方式,就地取材,一方面展現了濃厚的鄉土氣息,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其與自然的高度融合,形成了別具特色的文化建筑群。縱向主要表現為滲透歷史文化,在建筑設計中融入歷史傳統,凸顯城市建筑中的神秘感和莊嚴感。
3.2傳統與現代、內與外的高度融合
現代建筑設計中普遍體現出內外結合、傳統與現代結合的設計手法。我國本土化不是單一的固步自封,局限于本源性質的形式,而是植根于本國國情與民族傳統,同樣吸收西方的先進文明,不是簡單的嫁接、拼湊,而是注重整體貫穿融合的方式。同時,在尊重昔日文明的基礎上,利用時代進步的科技成果,既吸取傳統精華,又灌輸新時代特色。這些都是本土化在建筑設計風格中的革新與應用。在漫長的本土化建筑發展演進過程中,每個國家不同階段的建筑風格也有著不同的本土化體現。
3.3實現人文情懷與工業文明的平衡發展
建筑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更加關注建筑功能的適用性及建筑周邊環境的協調性。建筑與周邊的環境逐漸形成了統一整體。在該完整的空間系統當中,群眾可工作、生活、娛樂,始終保持相對穩定和平衡的狀態。發達國家的工業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初期建設的建筑風格相對生硬,容易給人以距離感。但是我國工業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較強,強調人文情懷與工業文明的協調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道德理念,充分學習和借鑒西方的經驗和教訓,結合建筑功能和環境,采取不同的應對措施。比如,現如今形成的工廠、醫院和物流站等多種建筑物,以及基于情感藝術建設的教堂和藝術館。現代建筑設計風格除滿足人類情感需求外,也需要滿足人們的物質需要。本土化建筑風格成為建筑設計未來發展的主要趨勢。
4現代建筑風格本土化設計策略
4.1結合實際應用傳統建筑材料
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者需積極發展并傳承建筑文化,科學應用傳統的建筑材料,轉變建筑形式和工藝。當前,新型建筑材料類型較多,并在建筑設計中得以廣泛應用,創新型材料以傳統材料為基礎進行創新,材料本身也體現出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社會文明發展中,不同類型的創新型建筑材料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角色,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建筑材料。但是新型材料的發展并不等于完全不用傳統材料,傳統材料當中暗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這也是新型材料無法體現的獨特優勢。再者,在傳承本民族文化的過程中,雖然現代化的語言形式能夠更好地展現文化特點,但是影響力十分有限。而科學應用傳統材料則能夠激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因此,建筑設計人員應合理應用傳統建筑材料,正確認識和解讀民族文化,以期更好地展現現代建筑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
4.2利用本土文化符號,凸顯地域文化的特征及內涵
文化符號能夠清晰地表達事物,展現事物的內涵,使人們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現代建筑。本土文化符號在傳統建筑文化中占據重要位置,而且其也是現代建筑設計領域中典型的藝術特征和文化元素。但現代建筑設計中,為將時展的主要特征與文化特點深度融合,需要簡化和概括文化符號,一方面保留其最為核心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要融入地方特色,而后實現重塑,傳承并弘揚本土文化,這也有利于提高現代建筑設計的綜合水平。另外,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需充分體現本土文化符號的引申意義和藝術價值,全面把握傳統建筑文化的內涵方可保證建筑設計的總體效果,全面滿足城市發展的基本要求。
4.3正確認識傳統形制,完善現代建筑的布局
形制從本質上來看即為形式模式,體現在建筑物上即指建筑物的物理造型形式及外觀特征。其與本土文化符號的相似性較強,均為傳統建筑文化中的主要內容。在現代建筑設計中,為更好地繼承和弘揚建筑文化,設計人員要充分結合傳統形制與現代思想,實現創新型拼接和處理,既要充分保留本土文化的精華,也需在現代建筑中應用不同以往的表現形式,將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有機結合。
4.4加強色彩搭配的合理性,展現建筑的主要特征
色彩搭配是傳統建筑文化的主要載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建筑的整體風格。傳統的建筑設計中主要采用黃、白、黑、赤、青等顏色。傳統建筑色彩搭配更加重視視覺感官刺激,將建筑與自然融為一體,在現代建筑設計中重新排列組合傳統色彩,能夠有效增強設計的整體效果。
4.5合理融入傳統人文觀念
傳統文化十分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天人合一也蘊含了古老的智慧。現代建筑設計中,設計人員要在地域環境和建筑關系的層面采取人本理念,重視人文關懷,將天人合一的理念落到實處。不僅如此,現代建筑設計階段,應將傳統文化與建筑設計有機結合,凸顯建筑的人文特征,真正實現自然、建筑和工藝的協調發展。融入人文理念后的建筑設計內涵將更為豐富。
5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發展趨勢
5.1滲透本土文化,構建特色建筑
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需充分融入當地的特色,全面展現建筑設計的個性化特征。具有顯著地域特色的設計融合了建筑設計與本土特色文化,也展現了本土文化和當地歷史,繼承、弘揚了當地的歷史文化。目前,我國民族意識顯著增強,因此,地域特色鮮明的建筑也受到了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群眾也對此十分關注,這對我國地域特色建筑的建設與發展起到了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地域特色建筑一方面可有效展現出當地的特色和習俗,彰顯出當地的文化和歷史底蘊,另一方面可為居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休閑和工作場所。不同地區的建筑特點有所不同,但其設計理念的相似性較強,在設計中均合理融入了本土特色和本土文化。
5.2開展個性化設計,促進建筑多樣化發展
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發展中,不僅要繼承本土傳統建筑的設計風格,而且也需高度關注建筑發展的豐富性與多樣性。也就是說,在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發展中,務必采取個性化設計手段,豐富建筑風格。首先,在建筑風格本土化設計中,應與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地域文化緊密結合,豐富建筑的功能和性能,以此實現風格的創新,更好地展現本土特色。如福州馬鞍墻即為建筑設計與本土文化高度融合的典范。該建筑造型具有鮮明特色和較高的審美價值,同時也暗含了吉祥如意的內涵與寓意。其次,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需在展現其世界性的同時,關注本土化、歷史和現代的全面結合。在建筑當中根據地域特色和地方文化開展設計工作,能夠更加深入地展現當地的人文和歷史,實現本土文化的高效滲透。設計人員要在建筑設計中不斷學習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維,學習先進的設計思路和設計技術,從而在彰顯建筑本土特色文化的基礎上,融合現代元素。深圳的世界之窗就采用了這種設計方式,融合了自然風光、世界奇觀和民族文化,真正實現了民族與世界的深度融合。
6結語
現代建筑風格本土化設計已經成為建筑設計發展中的主體趨勢,其一方面能夠促進建筑設計的創新與優化,另一方面也能夠更好地傳承我國的傳統文化,為我國建筑行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紅權.對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的探析[J].山東工業技術,2019(11).
[2]楊剛.現代建筑設計風格本土化研究[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9(1).
[3]化春雨.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探討[J].科技資訊,2018(20).
[4]呂平.試論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J].居舍,2018(1).
[5]王鵬.現代建筑設計風格的本土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9(31).
作者:韋興 單位:廣西華業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