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清單計價定額比較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定義;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定額”計價的不同之處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計價的作用比較、工程量計算的比較、單位工程造價構成比較、分部分項工程單價構成比較、項目劃分比較、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必然階段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從計價方法、工程量計算、單價構成、風險處理方式等方面對比分析了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傳統定額計價方式的區別,指出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企業可以按照自己的個別成本參與市場競爭,從而使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公平合理。
【關鍵詞】工程量清單計價;定額計價;區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建設部在認真總結我國工程招標、投標實行“定額”計價的基礎上,借鑒國外招標、投標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做法,制定了我國《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并于2003年7月1日起實施。
1.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定義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招標人依據施工圖紙、招標文件要求和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以及統一的施工項目劃分規定,為投標人提供工程量清單。投標人根據本企業的消耗標準、利潤目標,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市場競爭情況和企業實力,并充分考慮各種風險因素,自主填報清單所列項目,包括工程直接成本、間接成本、利潤和稅金在內的單價和合價,并以所報的單價作為竣工結算時增減工程量的計價標準調整工程造價。
2.工程量清單計價與“定額”計價的不同之處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計價的作用比較。
綜合定額的人工、材料、機械等的費用是按社會平均水平編制的,是靜止形態的價格,已不適應動態的、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它沒有把工程實體消耗與措施消耗分開,沒有反映工程建設的特點。如:對于一個基礎土方開挖項目,構成工程實體消耗是一定的,但施工方法則是多種多樣的,承包人可根據自己的技術裝備、施工方法、管理水平等措施進行施工。
工程量清單計價只反映工程分部分項實體消耗標準,體現“控制量、指導價、競爭費”的原則,它把工程實體消耗與措施項目分開,對實體項目提出社會平均消耗標準。在目前企業還不具備建立自己消耗定額條件下,工程計價表消耗量標準成為工程量清單計價方式下編制招標標底的主要依據和投標報價的重要參考。
2.2工程量計算的比較
定額計價的工程量,一律由承包方負責計算,計算規則執行的是計價定額(即消耗量定額)的規定,由發包方進行審核。
清單計價的工程量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清單項目的工程量,由清單編制人根據《計價規范》各附錄和陜西省補充項目中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并填寫工程量清單作為招標文件的一部分發至投標人。二是組成清單項目的各個定額分項工程的工程量,由投標人根據計價定額規定的工程量計算規則計算,并執行相應計價定額組成綜合單價。
2.3單位工程造價構成比較。
綜合定額單位工程造價由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稅金組成,直接工程費是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組成,其他費用是以直接工程費為計算基數,最后將直接工程費、間接費、利潤、稅金匯總為單位工程造價。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造價組成是由分部分項工程量清單費用、措施項目清單費用、其他項目費用、規費、稅金五部分構成,這種劃分將工程實體性消耗和施工措施性消耗分離開。對于工程實體性消耗費用,投標人根據招標文件中的工程量清單數量報出每個清單項目的綜合單價;對于措施性項目消耗費用招標人只給出工程項目名稱,投標人根據招標文件要求和施工現場情況、施工方案再結合自身隊伍的技術、管理水平自行確定,體現競爭費的市場競爭。
2.4分部分項工程單價構成比較。
綜合定額計價時分部分項工程的單價是工料單價,由人工費、材料費、機械費構成。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分部分項工程單價是綜合單價,包括人工費、材料費、機械使用費、管理費、利潤和考慮一定的風險費。綜合單價是投標人根據自己企業的技術專長、材料采購渠道、機械裝備水平、管理能力、投標策略等確定的價格,綜合單價的報出是一個自主報價、市場競爭的過程。
2.5項目劃分比較。
綜合定額有幾千個項目,它的劃分十分詳細,劃分原則是按工程的不同部位、不同材料、不同工藝、不同施工機械、不同施工方法和材料規格型號。
工程量清單計價的項目劃分有較大的綜合性,規范中建筑工程只有幾百個項目,它的劃分考慮了工程部位、材料、項目特征,但不考慮具體的施工方法、措施。如挖土方只給出工程項目特征,沒有給出是人工挖土還是機械挖土或者是人機配合挖及機械的型號等。同時對同一項目不再按階段或過程分為幾項,而是綜合到一起。如混凝土項目,將混凝土制作、運輸、澆筑、振搗、養護、接頭、灌縫等綜合為一項。這樣給了施工企業選擇施工方法的空間,報價時有更多的自主性,使施工企業放棄對定額的依賴,慢慢轉向靠企業內部建立或不斷完善的報價及管理定額和價格體系。
2.6生產要素價格的比較。
定額計價時,工料機價格是取定價格。即使存在動態調整,其調整的標準也是造價管理部門的市場信息價格。這種市場信息價格只反映不同時期的變動情況,而在同一時期內,它是一種平均價格,不同的施工企業均按這個平均價格找差,其結果不反映企業的管理水平。
清單計價使用的工料機價格,是報價期內由企業的管理水平所決定的市場價格,在同一報價期內,不同投標人因其管理水平不同,工料機價格也是不同的。因此,清單計價時,使用的生產要素價格也具有多樣性。
2.7價格形成機制比較。
定額計價時,施工單位獲得工程有兩種情況:一是通過指令性計劃獲得工程。通常是先獲得工程后計價,其工程價格是通過預算、結算的審批形成的。二是投標獲得工程。雖然通過了競爭,但由于都使用了同一水平的定額和生產要素價格,競爭并不充分。并且,這種競爭只是預算人員計算工程量的競爭和人際關系的競爭,不是企業綜合生產能力的競爭,阻礙了生產力發展。
清單計價是通過招標投標,在“低價中標”的市場環境中獲得工程,中標價基本上就是竣工結算價(或竣工結算價的主體部分)。由于競爭中各投標人使用的定額和生產要素價格具有個性化,反映了企業的實際情況,使真正具有生產能力優勢的企業中標,體現客觀、公正、公平競爭原則。
2.8風險處理的方式比較。
定額計價,風險只在投資一方,所有的風險在不可預見費中考慮;結算時,按合同約定,可以調整。可以說投標人沒有風險,不利于控制工程造價。
工程量清單計價,使招標人與投標人風險合理分擔,投標人對自己所報的成本、綜合單價負責,還要考慮各種風險對價格的影響,綜合單價一經合同確定,結算時不可以調整(除工程量有變化),且對工程量的變更或計算錯誤不負責任;招標人相應在計算工程量時要準確,對于這一部分風險應由招標人承擔,從而有利于控制工程造價
總之,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是傳統的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必然階段,也是我國經濟發展與世界接軌的必經之路。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建立與完善與企業自身相適應的企業定額,以個別成本參與市場競爭,從而使建筑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來決定。這樣不但可以提高企業自身市場競爭力,使企業在競爭中日漸成熟,日益壯大,并且可以使整個建筑市場的競爭更加公平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