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電子技術理論教學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電子技術課程教學的研究
(一)課程內容的創新
課程內容是課程改革的核心,電子技術基礎課是一門技術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不僅學會了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又掌握了必要的基本專業技能是我們對課程改革的基本思路,為此,精選課程內容至關重要,合理取舍,選擇具有代表性的核心內容,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進行了課程內容設置。電子技術內容包括模擬電子技術和數字電子技術兩部分內容,教學內容化分為10個具有實際功能的項目模塊。每個模塊都明確了項目功能和工作任務,以及要達到的技能目標,例如,對集成運算放大電路的教學一方面要求學生“要知道:差分放大電路結構及特點、理想集成運放的條件及‘虛短’、‘虛斷’、‘虛地’的概念等;會畫出:集成運放反相及同相比例、加法及減法、積分和微分等運算電路結構形式;會計算:基本差分放大電路的差模電壓放大倍數。”[1-2]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用運放制作函數信號發生器,并進行測試,通過實際制作和調式,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潛能,進一步理解了理論教學的含義。另外,例題和習題的內容力求以實際應用電路為主,避免繁雜的理論推導和計算,使電子技術理論課的教學能完成一定的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和關鍵能力目標,做到保證基礎、適當提高。通過理論與實踐互動教學和實驗、實訓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舉一反三,將職業素質培養和綜合能力培養融入到教學的精心設計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探索
首先要結合高職高專學生的自身特點,選擇或自編實用的教材及輔導資料,進而強調知識向技術的轉化,在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上,采用項目式教學的方法,建立了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知識與技術緊密結合的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
1.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教學方法上,徹底打破了“黑板上種田收莊稼”傳統教學模式,綜合考慮了必須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確定了課程的知識性目標、技能性目標、關鍵能力目標,把課程分成若干個具有實際功能的項目模塊。模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把所需的知識融于一個個項目中,老師在課堂上講解必須的理論知識,然后走出課堂,在實訓室讓學生進行一個個的實際操作,由老師給出各項目模塊的功能任務,提出完成項目的基本知識、技能要求和要提交的項目資料,學生分組進行分析、制作、調試,共同完成,強調的是教、學、做一體,通過對一個個小課題的制作和調試,鞏固知識、深化知識、綜合知識、應用知識、掌握技術,把比較枯燥和抽象的教學內容在實踐中化解,例如,從最初淺的單管放大電路制作開始,把課堂上講的電子器件,發到學生手中,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到,在實踐中體會電子器件的性能,學生通過制作和調試,就能真正意義上理解和掌握電子器件在實際電路中的應用,理解電路的工作原理,使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大大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課程最后,復雜的多功能數字鐘的制作,涵蓋了電子技術的綜合知識,學生完成了從數字鐘的原理、組成、邏輯電路圖以及實際制作、測試,一個較完整的綜合項目開發過程。這種教學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基本的專業技能,提高應用能力[3]。同時,還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與人合作的能力。
2.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教學EDA技術是一門借助計算機來完成各種電子電路設計的自動化過程,電子產品從電路設計、到芯片設計等都可以用EDA工具完成,還可以進行仿真分析、規則檢查等[4],通過運用EDA技術,能夠使學生在電子技術中難以實現的硬件設計轉為軟件設計,綜合所學的教學內容,進行接近實際電路的設計、仿真、分析,加強理論知識的理解,當仿真出錯時,可以在電腦上反復修改電路,即節省了器件資源、又能讓學生體會參數對電路的影響,利用EDA工具,可以大大縮短設計周期,提高設計效率,減小設計風險[5]。EDA技術的輔助教學,與本教學保持步調一致,密切配合。利用晚上或周末時間,到實驗室制作調試實際項目,項目由教師給出,學生任選2~3個,以小組為單位實施完成。教師根據學生的完成效果給出評定,作為成績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課程考核的新思路考試是目標,是誘因,是導向,是檢驗每個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效果體現[6],課程考核改變了以往的一張試卷定成績的傳統辦法,采用了試卷和項目測答并用的方式,項目測答由學生提交“作品”的功能演示,性能測試、知識技能答辯的考評。注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專業技能的測試。以創造性能力考核為主、常規作業設計和實際技能測試相結合的考評制度,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占總分值得40%;試卷考試主要考核學生本門課程基本知識、概念的掌握、綜合運用能力。占總分值得60%;在“做中學,學中練,練中用,用中強”。最終達到課程教學目標。
結束語
經過幾年的教學研究與探索,本課程的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大綱都已完成,并逐漸加以完善,經過幾屆學生的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電子技術課程的厭學情緒沒有了,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電子技術的熱情,學生不但掌握了電子理論知識,還掌握了必要的專業技能,達到了良好的效果,電子技術理論課成為了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概括起來,本課程的成功之處就在于把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的教學改變為最終讓學生掌握這門技術為目的的教學,把傳統的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試的學習方式改變為學生在實訓室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勤于動手的主動學習方式,從原來的枯燥乏味變成了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了極大的挖掘,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新精神得到了極大的發揮,學生說,通過這門課的學習,心中有了知識,手中有了技術。
作者:楊敏孫露劉丹潔單位:長春汽車工業高等專科學校機電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