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評估依據
為有效開展煤礦安全風險評估工作,提高評估質量,做到科學、客觀的評估,必須依據法律、法規以及相關標準和規范性文件進行評估。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估主要依據:以福建煤礦安全監察局2011年制定的《福建省煤礦安全現狀綜合評價標準》,以下簡稱《標準》,作為評估模板,結合各級政府、部門新出臺的與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的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特別是《煤礦礦長保護礦工生命安全七條規定》、“七大攻堅舉措”以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行補充、修訂《標準》,形成《煤礦評估檢查表》。
2評估單元
評估單元就是通過對危險、有害因素進行定性、定量分析,按照評估目的和評估方法的需要,將系統分成若干個有限的、明確的評估范圍。根據福建省煤礦開采現狀,結合單位實際情況,決定將煤礦安全評估范圍劃分為生產系統(含隱蔽致災因素)和生產后勁等2個母單元,每個母單元再劃分為若干子單元進行評估。
(1)礦井生產系統。參照《標準》的評估單元分類,將煤礦生產系統評估母單元再劃分為11個子單元,分別是:①安全管理系統;②爆破、開采系統;③通風系統;④防治水;⑤瓦斯防治;⑥人員定位、安全監控及緊急避險系統;⑦提升、運輸及壓風系統;⑧防塵、防滅火及供水施救系統;⑨電氣及通信系統;⑩地面輔助系統;隱蔽致災因素。參照“七大攻堅舉措”及《意見》對隱蔽致災因素要求,為進一步查明礦井隱蔽致災因素,將生產系統評估母單元中隱蔽致災因素子單元再細分為水害、火災、瓦斯和其它等4個小單元。
(2)礦井生產后勁。結合礦井實際,生產后勁母單元再劃分為5個子單元,分別是:①礦井儲量;②礦井“三量”;③生產接替;④生產布局;⑤效益。
3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的選擇是評估工作的一個關鍵節點,其直接關系到評估結論是否科學、合理和可靠。針對煤礦的實際情況,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通過查閱基礎資料和現場全面檢查相結合的辦法,選用以安全檢查表法為主的評估方法。依據法律、法規和文件規定煤礦必備的基本安全生產條件為基礎,結合福建煤礦實際和有關部門要求,根據所劃分的評估單元,修訂安全檢查表,形成《煤礦評估檢查表》,通過評估檢查表法的形式進行全面分析,確保評估工作的科學、客觀和合理性,對存在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措施及建議。
4評估工作程序
(1)準備工作。①成立評估小組,組織評估人員認真學習《標準》、“雙七條”規定、《意見》和新修訂的《煤礦評估檢查表》,明確工作職責、工作內容。②根據評估要求,準備有關文件、圖紙資料和檢查表。
(2)現場檢查。①根據所確定的評估內容,現場開展全面地逐項檢查和驗證工作,并按要求實事求是地記錄《煤礦評估檢查表》。②通過全面對檢查表和評估表的分析,評判礦井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其影響程度,對各項評估內容提出評估意見、對策措施和建議。
(3)編制報告。根據檢查情況,如實編制評估報告,并且須滿足以下要求:①真實反映煤礦安全現狀評估的過程。②科學分析煤礦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及影響程度。③客觀評估煤礦生產系統現狀、隱蔽致災因素和生產后勁。④作出客觀的安全評估結論、安全對策措施和建議。評估報告必須做到結論明確,各項評估內容、結論和評估總體結論必須保持一致。
5評估結果的分類和管理
(1)評估結果的分類。①生產系統評估結果劃分為4個類別:A類安全礦井、B類基本安全礦井、C類安全較差礦井、D類安全不合格礦井。②生產后勁評估結果劃分為4個類別:充足、一般、不足、嚴重不足(資源枯竭)。
(2)評估結果的管理。按照“分類監控”原則對評估結果進行管理,實行分類指導和重點監管:①對A類礦井繼續鞏固提高,指導其推進安全示范礦井建設;②對B類礦井加強指導和服務力度,督促其改進提高;③對C類但仍有一定可采儲量的礦井,責令限期整改,并列入重點監管對象,進行專門的技術指導;④對C類且生產后勁嚴重不足、資源枯竭礦井和D類礦井,責令停產整頓或建議予以關閉。對煤礦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實行動態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預警機制,進一步加強對危險、有害因素的監測和治理,重視災害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提高應對安全事故的能力,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努力實現安全生產。
6評估結果分析及處理意見
(1)評估結果的分析。福能集團公司所屬31對生產礦井按照上述方法進行了煤礦安全風險綜合評估,結果如下:①生產系統評估結果:A類安全礦井10對、B類基本安全礦井13對、C類安全較差礦井8對。沒有D類安全不合格的礦井。②生產后勁評估結果:充足礦井3對,一般礦井12對、不足礦井10對、嚴重不足(資源枯竭)礦井6對。生產系統評估結果為C類的8對礦井,大部分屬于資源枯竭礦井,由于開采經濟性較差,安全投入相對較少,導致安全生產條件較差。
(2)評估結果的處理意見。①生產系統評估結果為A、B類的23對礦井,生產系統均較為完善。對于資源儲量較為充足、可靠的礦井,可繼續保持有序、正常開采;對于資源儲量不足的礦井,可進一步通過“探底擴邊”、加大地質找煤等措施,提高煤炭資源儲量,延長礦井服務年限。②生產系統評估結果為C類的礦井,有2對仍有一定的可采儲量,責令限期整改。通過加大安全投入,完善生產薄弱環節,加強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治理與防范,可達到基本安全生產條件。在今后的煤炭開采活動過程中,針對存在的安全影響因素,進一步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以“管理、裝備、培訓”3并重原則,強化礦井安全管理工作。③生產系統評估結果為C類的礦井,有6對因個別系統不完善、礦井隱蔽致災因素較嚴重、資源枯竭,其投入產出經濟價值低,給企業經營帶來較大壓力,在目前煤炭市場形勢下處于嚴重虧損狀態,決定立即停止掘進巷道施工,在采取切實有效的安全措施后,進行煤炭資源和材料、設備回收,以實現效益的最大化,并于2014年底前分批實施關閉。
7結論
對煤礦進行全方位的安全風險評估,通過采取有針對性的安全措施,可以實現事前防范,消除隱患,減少危害,預防和控制事故的發生。為了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管理水平,結合礦井實際情況,必須同時落實以下工作:
(1)加強培訓教育,增強對安全風險度的認識,提高自我保安能力。
(2)提高對隱蔽致災因素的普查,采用電法勘探等先進設備和技術手段,努力消除安全隱患。只要防范措施落實到位,通過對煤礦安全風險評估,礦井可以實現規范、合理和安全開采。(本文來自于《能源與環境》雜志。《能源與環境》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李桂營單位:福建省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