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植物生理教學中的問題及創新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手段已被廣泛運用于教學中,并顯示出其優越性。多媒體課件可插入圖片與視頻,具有較強的直觀性與趣味性,且大大增加了信息量,無疑受到了廣大師生的推崇。然而,多媒體的運用只是逐步取代了板書,多數情況下,我們看到的是學生在課堂上為了記筆記而忙得焦頭爛額,多媒體教學也變成“機授”為主的單向教學,并沒有突破傳統的授課模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很好地發揮。
實踐教學環節較為薄弱植物與植物生理的教學內容涵蓋植物形態解剖、植物生理生態和植物分類三大部分,無論是形態識別、植物分類、還是植物生理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然而,隨著教學時數被壓縮,實踐課時也相應減少,并且學校一般都只是重視專業技術課程的實訓設備投入,對于專業基礎課的投入往往較小。因此,植物與植物生理的實驗實訓環節受到一定制約。
改革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具針對性園林專業是一個學科交叉性極強的專業,學生學習內容涉及植物學、土壤學、栽培學、美學、建筑學、工程學、管理學等。如果要求學生對所有內容進行系統學習,不但教學時數不允許,學生也掌握不了。針對技校學生理論基礎比較差,以及職業教育講究理論夠用、技術實用的原則,根據園林專業的培養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有效選擇是非常必要的。植物與植物生理學是園林專業多門學科的基礎課,是為后續學習園林花卉、園林樹木、園林植物組織培養、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盆景與插花以及園林綠化設計等職業技術課服務的。因此,植物與植物生理的教學內容必須根據其服務的職業技術課程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與調整。教學內容調整和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關系到課程教學能否達到預期目標,也是課程建設與創新的重點和難點。如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這兩章,內容比較多,其中涉及的生化過程也比較難,不需要作系統學習。在教學中可讓學生重點掌握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概念、意義,簡要了解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幾個基本階段,其中的生化過程可刪除。而光照等環境因子通過影響光合呼吸作用而影響到植物的生長,是園林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盆景等課程的重要基礎,需要作重點學習。
改變教學方法,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采用現場教學,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植物與植物生理包含了三個分支學科,即植物形態解剖學、植物分類學和植物生理生態學。其中,形態解剖與分類兩部分內容看似簡單,但處理不好,就會使學生感到非常枯燥,心生厭煩。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在教學中除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提供大量圖片外,還大膽地把課堂搬出教室,走進校園,走進植物園,采用現場教學方法。如在學習根系的類型時,可帶學生在校園內選擇菊科植物的雜草(如小飛蓬)與禾本科植物雜草(如狗尾草),將其根部全部挖出。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描述其特征,找出不同點,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比較、分析,自己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很快就掌握了植物兩大根系即直根系與須根系的區別。因為站在植株邊,學生邊觀察邊分析總結,印象深刻。這時,教師還可進一步引導學生,在園林植物配置時,我們可利用直根系入土深而須根系入土淺的特性進行合理搭配以充分利用環境資源。在講解木蘭科植物的特征時,我們將學生分別帶到了白玉蘭、廣玉蘭及含笑等植物前進行觀察,現場解剖它們的花或果。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不但很快掌握了木蘭科植物的特征,還根據其花托的形狀、雌雄蕊的數目及排列方式,自己總結出:木蘭科植物雖然高大,然而卻是進化水平較低的植物??傊?,現場教學使理論與實際更緊密結合,不但有助學生掌握知識,也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和總結的能力。進行課堂互動,增強學生參與教學的主動意識傳統的教學主要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并記錄,少有師生互動的行為,教學行為的單一使課堂氛圍較沉悶。這種單調的“你講我聽”的教學形式,使課堂缺乏批判性和創造性,沒有靈氣,致使學生動手能力差,創新思維少,社會適應性較弱。課堂活躍度對學生的創造性培養極為重要,其中教與學的互動更為關鍵。教與學的互動要求授課教師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積極提問、積極參與教學,而不要讓學生成為只是接受信息的機器。為了增強課堂互動,我們可以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一般地不是把知識直接傳授給學生,而是圍繞知識設計一些問題,在課堂上以提問或啟發性的方式引導學生去尋求答案。例如,在學習影響植物根系吸水的外界因子時,可以先讓學生看一個案例:某天,學生對校園的草坪進行養護時給草坪植物噴施了尿素,但是,第二天卻發現草坪草的葉子發黃焦枯了。小草為什么枯黃了?教師組織學生根據前面所學的水分與礦質代謝基礎知識進行分析,找出答案。對于一些復雜的問題,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然后派代表發言,由學生相互點評,最后由教師總結評價。通過這些方法,課堂氣氛活躍,大大提高了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地位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強化實踐教學,注重學生職業技能的培養打破理論課與實踐課的界限,向一體化方向發展長期以來,植物與植物生理的理論課與實踐課都是獨立設置的。一般是先理論,后實踐。這種做法不但需要相對較多的課時,而且造成理論與實踐脫節。在目前教學時數相對縮減的情況下,打破理論課與實踐課界限,采取一體化教學,不但使理論能更好地服務于實踐,而且有利于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果實與種子的形態與結構時,原本是理論4學時,實踐2學時。現在,我們把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課前盡量準備好各種類型的果實與種子材料,無法準備的可用標本或圖片代替。上課時,在教師引導下,讓學生自己觀察和解剖,找出各種果實、種子的不同點,最后總結出它們的特征。這樣,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課時也得到了壓縮。學生學習時,不但沒有了以往單純學習理論時的枯燥乏味,而且很快掌握不同果實與種子的識別要點,為后續進行園林植物的識別打下扎實的基礎。充分利用周邊實習基地,加強教學實習在園林專業,園林植物識別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要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植物,首先要正確識別植物,了解其特性,這就需要從其外部形態到解剖結構充分地去認識它。植物分類學是按照植物的親緣關系對植物進行分類的學科。這部分內容較枯燥,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缺乏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充分利用周邊的杭州植物園、北高峰以及臨安神龍川等地的豐富植物資源,給學生安排教學實習。教學實習內容主要包括園林植物識別、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植物標本采集與制作、學習植物文獻的查閱以及植物檢索表的使用等。為了使學生能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我們還讓學生給校園內的植物掛牌,便于經常復習鞏固。因此,短短1~2周的教學實習實質上強化了學生前面所學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對提高學生綜合實踐技能具有重要意義。總之,多年教學實踐證明,在植物與植物生理教學中遵循理論夠用、技能實用的原則,有針對性地選擇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變學生的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
作者:陳杭芳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