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撰寫園林專業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他人的優秀作品,小編整理了5篇優秀范文,希望能夠為您的寫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景觀設計師(LandscapeArchitect)是以景觀的規劃設計為職業的專業人員,其終身目標是將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動與生存的地球和諧相處。景觀設計師的稱謂由美國景觀設計之父奧姆斯特德(Olmsted)于1858年非正式使用,1863年被正式作為職業稱號[2],奧姆斯特德堅持用景觀設計師這個稱謂,而不用在當時盛行的風景園林師(Landscapegardener),這不僅僅是職業稱謂上的創新,而是對該職業內涵和外延的一次意義深遠的擴充和革新。園林應用型技術人才是具有園林規劃設計、園林工程施工、組織與管理、花卉生產與應用等能力的高素質、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是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較高的職業操守、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面向園林建設第一線的人才。與國內其它院校的園林專業相比,塔里木大學的園林專業教學在教學的內容、手段和學科涉及的廣度、深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傳統的培養模式和教學體系顯然很難適應逐漸趨向“大眾化”要求的園林專業人才培養,因此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縮短與內地同類院校的差距,園林專業教學的調整和改革勢在必行?,F結合塔里木大學園林專業的現狀,提出一些改革的具體思路和方向。
1園林專業教學現狀
塔里木大學園林專業在十年的發展過程中,教學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與國內發達地區的同類院校相比較來看,還有諸多的不足,同時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
1.1教學內容狹窄塔里木大學的前身是塔里木農墾大學,是典型的農林院校。園林專業的課程側重于農業類課程。目前園林景觀設計學科已經成為和城市規劃、建筑學并稱為“設計類三姊妹”的學科之一,它也兼具文、理、工等多個學科門類的特點,無論是在廣度上和深度上都已不是過去園林綠化的范疇。而現今的塔里木大學園林專業課程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學生能力培養的需要。設計景觀類的課程開設嚴重不足,多數課程甚至仍以植物設計和應用為主,各門課程的重疊內容較多。
1.2理論教學比重偏大課堂理論教學比重很大,實踐課課時相對很少,實踐課中又要安排許多不同實踐內容,且時間安排上很分散,不能形成很好的整體連續性效果。從而使實踐教學支離破碎,很難系統完成一項內容。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較差,動手能力較差,遇到實際的項目眼高手低。專業設計和工程實踐課時明顯不足,缺乏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動手和創新能力不足[3]。
1.3師生外地實習機會少,時間短促園林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術性很強的學科,要想學好這門學科,更要創造出好的作品,就要多實習、多參觀和多參與項目。塔里木大學園林專業大三年級僅有一次去庫爾勒或烏魯木齊的機會,為期10d,由于地處偏遠,往返就需耗費一半的時間,因此時間倉促,實習效果不理想。況且,實習安排在正常的教學時間內,使本來就有限的專業課教學時間變得更加緊張。
1園林花卉學課程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時數少,教學內容與應用實踐不甚匹配地方本科院校為推廣素質教育,適應寬口徑、厚基礎的人才培養模式,普遍存在通識教育課時增加,專業課課時減少的現象。一些公辦院校如北京林業大學的園林專業園林花卉學單理論課時就有福建農林大學該課程學時理論是50、實驗20,實習7天,而其獨立學院東方學院該課程的理論學時為60、實驗10,實習10天。而一些高職院校如河南農業職業學院園林專業的園林花卉學理論也有70學時,實踐1周。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海學院該門課程的學時數僅為48,園林花卉學是一門內容繁多的綜合性課程,且隨著區域花卉產業的發展,內容更新快,面臨這樣一種“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急需調整教學內容。應用型本科院校培養目標主要是培養服務于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所以園林花卉學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使學生掌握足夠的園林花卉材料,滿足于植物造景及景觀設計的需要。目前,北航北海學院園林花卉學選用的是北林劉燕主編的經典教材《園林花卉學》,主要由總論和各論組成,總論部分包括緒論、園林花卉分類、生態因子、栽培設施、園林花卉繁殖、園林花卉花期調控6部分,學時數為12,要求學生掌握園林花卉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各論部分為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水生花卉、巖生花卉、室內花卉、蘭科花卉、仙人掌和多漿植物、食蟲和蕨類植物9部分,學時數為36,要求學生能夠識別常見園林花卉種類500種以上,并掌握其觀賞特性、生態習性和園林用途。根據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園林花卉學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是要求學生能通過課程學習掌握足夠的園林花卉材料,花卉理論知識只需掌握了解。因此需調整總論和各論部分的學時數,讓學生能在短時間內識別更多的園林花卉種類并能應用。
1.2課堂教學形式需調整完善目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教學廣泛運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圖片資料通過動態演示,增加了學生的感性認知,但是同時因為其信息量大,學生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忙于筆記,無暇思考,無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課堂氣氛變得沉悶,學生極易感到疲勞而失去興趣。因此,在充分利用多媒體的便捷與直觀等優勢的同時還需要探索結合其他教學形式去彌補多媒體的弊端,來提高教學效果。
1.3實踐教學嚴重不足園林花卉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需要識別園林花卉種類,掌握其觀賞特點和園林用途,這些教學內容都具有非常強的實踐性,通過現場教學實踐,學生才能理論聯系實際更加直觀地掌握園林花卉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一般本科院校園林花卉學基本都會保證有一周甚至更多的實踐時間,而北海學院卻在2010屆制定的園林專業培養計劃中園林花卉學只有理論48學時,缺乏實踐教學對實現教學目標極其不利。
2林專業園林花卉學教學改革探討
2.1改革教學內容,調整總論和各論的比例遵循課程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更多的園林花卉種類,更有效地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調整教學內容,總論和各論部分的課時數進行相應調整,總論部分由原來的12學時,壓縮到8學時,其中,緒論2學時,園林花卉分類2學時,生態因子1學時,園林花卉繁殖2學時,園林花卉花期調控1學時,栽培設施學生自學;各論部分由原來的36增加到40課時,其中,一二年生花卉6課時,宿根花卉6課時,球根花卉6學時,水生花卉4學時,巖生花卉2學時,室內花卉8學時,蘭科花卉4學時,仙人掌和多漿4學時,食蟲和蕨類4學時。通過調整,讓學生在了解、掌握園林花卉基本理論知識的同時,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掌握園林花卉種類。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選擇、有重點的增減,穿插新技術、新知識及新成果讓學生接觸到較為前沿的知識和設計方法,增長學識。結合地方特色,在各論的教學內容中,還會增加園林花卉應用形式的介紹,如近年出現的新的花卉品種和種類,新的節日用花等,應用于垂直綠化、花藝造型設計中焦點花等應用形式,讓學生能更加直觀地了解不同花卉的用途,以便與后續課程如《園林植物造景》和《插花藝術》等的銜接。使學生對知識形成更好地連貫性印象,更牢固地掌握并應用知識。
一、三個基礎
1綜合基礎綜合基礎
包括大學生計算機基礎、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共基礎課程的實驗環節,用于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多角度的思維能力和發展潛力。
2學科基礎
學科基礎是由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中的實驗實踐環節所構成,使學生獲得學科的基本知識,掌握繪畫及表現技法、制圖方法、規劃設計方法、插花技法、園林植物認知方法、栽培養護技術、育種技術,具備進行城鎮綠化、園林建筑、園林植物造景等規劃設計及表達、城市園林工程施工與組織管理及園林植物的繁殖、栽培、養護、管理與應用的基本能力。
3職業基礎
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園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目標
基于就業崗位的分析,園林專業需對接園林企業,培養具備園林工程專業必備的理論基礎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操作技能,適應各類園林綠地設計、施工、預決算以及園林植物栽培、養護、應用以及管理等現代園林第一線需要,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六會”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六會,即會說:清楚表達、有效溝通;會畫:方案設計、圖紙表現;會算:預算決算、成本控制;會做:圖紙放樣、園林施工;會養:植物栽培、養護修整;會管:工程管理、項目監理。
2確定“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
學院根據調研結果,基于當前高職園林的教學特點及學生的學習特點,確定了“遞進式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第一階段為“認知階段”,安排在第一學年。此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園林基本理論的培養和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同時,聘請高等院校的專家教授、企業的企業家和專業技術人員來學院,以講座的形式向學生傳授專業方面的新技術、新知識;第二階段為“項目實訓階段”,安排在第二學年。此階段主要以課程教學為主要形式對學生進行各單項項目的實踐技能操作訓練,同時進一步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及專業技能的掌握。第三階段為“專業綜合實訓階段”,安排在第五學期。由教研室牽頭,所有專業課老師參加,學生在模擬真實工作的情境中進行實訓,實訓包括方案設計、預決算、招投標、模型制作、放樣和工程施工等階段。學生通過綜合實訓,可以接觸到實際的工作情境,了解實際工作過程。第四階段為“企業頂崗實訓”階段,時間為半年。此階段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和特長選擇相應的企業(包括“校企共建”企業)進行專業技能實訓。在這一階段主要強化學生的實際工作技能,鍛煉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在專業能力培養過程中,學院亦注意不間斷地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和職業道德教育,盡力培養德、才兼備的雙優型人才。同時積極尋求與企業開展聯合辦學,力求“校內園林生產演練,校外預就業頂崗實習”,做到真正的工學結合培養專業人才。2005年,學院與寧波海通公司合作開辦“海通班”,并派遣專業老師到企業為一線工人授課,開始了“校企合作”的探索;2009年與森禾公司合作,開設“森禾班”,進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2011年6月,與浙江百花園林集團公司合作,開設“百花園林班”,以訂單形式培養學生。該班招收了30余名園林專業在校生,接受企業培訓,畢業后則將被擇優錄取到“百花園林公司”。目前,學院已與14家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有力地促進及支持了人才培養。
3以“能力”為主線整合課程,搭建課程框架
一、園林專業大學生培養實踐能力的現狀
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逐漸提高,對園林專業的學生來說,實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本領之一,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但對高職學生來講實踐能力是他們最薄弱的一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學生踏入社會后,面對本科生甚至更高學歷的競爭,沒有自己的專業優勢,理論知識不扎實,實踐能力也比較薄弱,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在園林專業的學生學習時,由于教師的能力素質有限,所以大多數教師更多的是照本宣科,并沒有把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加入到教學中,學生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不僅沒有興趣,也很難理解,學生的學習效果自然就不理想。而且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的看為主,沒有留給學生足夠的動手操作的時間和機會,學生的能力自然也得不到培養,在以后的工作中也會遇到困難,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
二、加強園林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有效措施
1.樹立新的教學觀念,改變原來的教學方式
高職院校是培養專業性人才的搖籃,但是由于受普通高校教學的影響,高職學校更多的也是理論知識的教育,忽視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這對高職學校的學生來講有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作為高職院校的領導和管理者,就應該改變陳舊落后的觀念,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打破理論知識占主導地位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以便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園林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都會從事與園林有關的工作,對他們的實踐能力有著很高的要求,所以就要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加強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實現高效率的教學。我們要轉變以理論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加強實踐的比例,使學生全面發展。
2.逐步完善課程設置,加強實踐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