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園林景觀的家園意象設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家園意象設計的重要性
住區園林實質上是一種居民戶外生活的場所,是居住活動從基本居住單元向外延伸的空間,屬于部分人共享的相對私密、開發程度較低的公共生活空間類型。這種功能決定了住區園林的基本特征有私密性和開放性兩方面的要求,即需要同時給予處于此種空間環境中的居民自我認同和場所認同。環境提供的信息對于居民的日常生活至關重要,居民會自發地收集來自環境的信息,并判斷是否滿足自己對家園的需要。住區園林對于人們心中家園愿景的滿足,一般來自感知景觀的物質形態是否含有家園意象。家園意象有關于審美價值判斷、生活方式、社會分工等一系列社會文化方面的要求與暗示,能夠讓居民辨認出符合自身理想家園愿景的景觀特征,認同其承載的社會文化觀念并認同自我,進而規范自身在住區場所中的行為。
居民一般是通過辨認住區園林的景觀營造形式來感知住區園林傳達的家園愿景,因而住區園林景觀形式是居民追求理想家園具象的、可觸的表現符號。
2.1景觀是信息傳遞的符號
景觀的表現符號即景觀的形式,是人體通過感覺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景觀元素的基本信息,如形狀、色彩、體量、肌理等,這些基本信息可以通過人體的視覺觀察直接傳達。景觀的實意符號即景觀的內容,則揭示了景觀更深層的含義,包括審美價值、使用功能、社會學背景等。居民從感知景觀表現符號來獲取景觀實意信息,因此,景觀的形式需要服從景觀的內容,只有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高度統一,才能搭建信息通暢傳遞的基礎。
2.2住區園林景觀的實意信息
住區園林是居民生活活動從私密的居住空間向戶外擴展的第一級起點,也是最便捷的公共生活場所之一,除滿足居民基本的戶外活動需求外,還應滿足人多層次的心理體驗,反映居民情感的需求。因此,住區園林景觀的實意信息是人向往理想家園的愿景,景觀的形式是家園情感的對象化后的產物。景觀成為情感對象化的形式,實質上是一種審美活動。居民的審美過程即是景觀實意信息傳遞的實現。
2.3國內居民的審美習慣
國人的審美觀念深受儒、釋、道文化影響,表現在比德思想、道法自然、形外之意3個方面。中國人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喜歡將客觀的“景”與主觀的“情”相聯成一,實現物我交融。以園林意境為例,其定義是指對身處在園林空間的游憩者被所在空間場所和物質景觀引發情緒上的反應和聯想的產生,進而與自身的生活體驗或處境對比,產生的思想共鳴。它是一種由空間體驗及觀景而產生的精神體驗和思索。這種精神體驗和思索有時候是簡明了然的,有時候則是復雜而難以言表的,是一種情緒、聯想、對過去生活體驗的回憶懷念、甚至是某種期望和欲求等復雜因素的綜合。意境審美是中國人審美活動的最高境界。
2.4意象取材決定意境審美
“意象”一說大約成形在漢魏六朝,與劉勰、陸機等文論家對情物關系的闡釋有關。意象可被定義為富含主體情感投射并具有物質形態的客體。因定義中有主觀認定,那么即使可以被稱為意象的事物涉及范圍極廣,但能夠得到現代住區居民認同的家園意象必須具有大眾性、典型性和文化傳承性:
(1)大眾性,即必須是具有某種普遍性和正面價值觀的情感。因為住區園林的使用對象通常并非是個體而是大眾,出于個人偶然經驗的特殊情感往往不能為大眾所理解和接受。設計者應當在大眾的視野角度去體會、領悟當下時代中國人的家園愿景需求和情感傳達傾向。
(2)典型性,即客體形態源于生活、貼近生活,在居住生活中有高識別度和較強代表性。
(3)文化傳承性,即在民族發展歷史里代代相傳并保留下來,且仍有旺盛的生命力能夠承載當前的社會文化內容。…“意境”是唐代美學家在“意象”基礎上提出的美學范疇,并逐漸成為歷代詩學審美追求的目標。意境的生成往往由多個意象的契合疊加而成,即“意象”是激發人到達“意境”審美狀態的基本因子,“意象”可觸,“意境”才可感。
2.5從詩學意象到家園意象
溯源意象,就是一條中國古典文藝的發展脈絡。詩學意象作為中國古典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情景交融、借以抒懷的特點與家園意象想要實現的居民審美心理高度吻合。唐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精髓佳作,詩學意象豐富并大量出現描寫人居生活的作品,這些作品流傳至今經久不衰,依舊能讓人產生理想家園的審美體驗。這樣的詩學意象符合大眾性、典型性和文化傳承性特征,能夠作為現代住區園林設計中家園意象的使用。從唐詩中尋找到這樣的家園意象,再轉化塑造為園林景觀的物質形式,即是景觀設計中一種有價值的審美客體營造手法,實現了現代居民的家園愿景情感的傳達,可供現代住區園林景觀建設的參考、借鑒和使用。
3基于白居易詩歌中可用于住區景觀設計的家園意象
3.1基于白居易詩歌的原因
唐代文人常以山水人居入詩,對自然風貌和人居景象的鑒賞普遍具備一定的能力和水平。許多著名文人不僅參與公共景觀的開發和美化,而且還動手建造自家宅院。這方面的集大成者有比較全面和深刻的園林造景觀,詩人白居易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員。他的園林觀不僅融入儒、道的哲理,還注進了佛家的禪理,參悟了禪理與園居生活的契合。白居易曾先后主持經營四處私宅:洛陽履道坊宅院、廬山草堂、長安新昌坊宅園和渭水之濱的別墅園。因而以白居易的詩歌作例,有較強的研究價值。
3.2白居易詩歌中適用的家園意象歸類和剖析
根據《白居易全集》卷五至卷八閑適詩部分反映人居生活的作品,其反復出現的有代表性的意象如附表所示。從附表詩歌中提取的家園意象的歸類,基本可見白居易所處的中唐時代社會中上層人居生活的側影。受農耕文化和文人風骨的影響,既有親近土地的建造生養,如家畜、筑池、柴荊;又有追求雅致的情趣逸興,如觀竹、彈琴、飲酒。而將這些單個意象實體具體應用在住區園林設計上,從分析成功作品及實踐經驗積累出發,其應用形式大約分為3種方式或途徑:
(1)直接的復制和套用,例如植物配置以竹為主、水景池塘的營造等;
(2)把意象素材轉化為藝術形態從而間接應用于設計,例如公共藝術雕塑、匾額和對聯題詠、書法碑刻景墻等做法;
(3)把合適的意象運用于整體園林布局以及空間處理之中,這是一種深層次的思想文化運用,對設計者和使用者都有較高要求,稍稍處理不當或不到位就可能難以實現思想傳達。
4結語
現代住區園林景觀的實意信息是人向往理想家園的愿景,此種景觀的形式應當是居民家園情感的對象化后的產物。景觀成為情感對象化的形式,實質上是一種審美活動。居民的審美過程便是景觀實意信息傳遞的實現。中國人一般的審美方式是由“象”生“境”,因而從研究國人審美習慣入手,探尋最佳的設計方式——意象設計,其展現出人性…化的研究方法和深厚的文化背景。文章是基于唐詩提煉家園意象實體作為國內現代住區園林景觀意象設計的思路,以期為國內住區園林景觀設計工作者提供參考和借鑒。意象設計結合了風景園林美學理論和風景園林學空間與形態營造理論,有著廣闊的研究空間和應用范圍,值得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并構建完整的意象設計理論體系。
作者:李寒嚴力蛟單位:浙江大學生態規劃與景觀設計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