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可持續發展林業資源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中國林業資源情況
世界各國平均森林覆蓋率為29.6%,而我國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6%,并且我國人均占有蓄積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2%,人均占有森林面積也只有世界水平的20%。總體上講,森林資源總量不足一直是限制我國林業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森林資源質量不高、分布不均也給林業發展造成困難。《森林法》規定我國林種大體分為五類:用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特種用途林,其中用材林(含竹林)約占我國森林總面積的66%。我國是多人工林的國家,畝均蓄積量為2立方米/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8%,有相當一部分郁閉度低于0.4,導致人工林的生態服務功能不高。我國森林分布其它區域少,東北、西南多。其中甘肅、寧夏、新疆等省區的森林覆蓋率達不到5%,尤其青海省森林覆蓋率只有0.4%。盡快恢復森林資源是我國新時期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前提。現階段,我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的自然保護區有22處,其中有3處為世界自然遺產地,21處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我國林業系統長久以來建立的各類自然保護區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重點地區。
2我國林業資源發展存在的問題
2.1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旱澇災害等問題嚴重
我國沙化土地占國土總面積的18%,沙化土地面積達174.3平方公里,除大型沙漠和沙地外,各沿河、沿海也分布著數量較多的零星沙地。我國每年有不到5億人的生產生活受到沙化土地的影響,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0億元。從數字上不難看出,在世界范圍內我國是受土地沙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我國水土流失嚴重,水土流失總面積接近國土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尤其我國北部及西部地區的黃土高原,每年約有不到17億噸泥沙流入黃河,帶走土壤中相當大比例的土壤養分。洪澇危害嚴重,近50年來共發生大洪水20余次,洪水成災面積一億余畝,糧食損失不計其數。同時,常年無節制的破壞森林濕地,導致土壤蓄水能力低下,對土壤徑流和大氣氣侯調節能力等下降,致使旱情連年不斷,洪澇災害也同時無法得到根本治理。
2.2林業資源的開發缺乏科學的利用和健全的制度保障
林業資源在先期的開發過程中沒有預先制定好科學的開發方案,在利用過程中粗狂、隨意,由于國情的限制,大部分企業或個人還無法在林業資源開發利用的過程中運用科學、系統的管理模式,僅從自身需要出發,開發利用的同時,也浪費著寶貴的林業資源。我國是傳統的木制品消費國,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人們對木材及木制品的需求量都非常巨大,這些都需要大量林業資源的支撐,木材作為最初的原材料生長周期較長,回收利用率低,這些均導致了林業資源供需市場的嚴重不平衡。我國幅員遼闊,林業資源豐富的地區一般地廣人稀、現代化程度不高、交通也不是十分便利,再加上沒有健全有效的法律、法規制度作為保障,使我國林業資源數量銳減,更給可持續生態平衡的發展造成嚴重的威脅。
2.3林業資源的管理存在缺失
資源利用率低林業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以粗放經營為主、科學管理為輔,片面注重砍伐工作,不講求砍伐后后續資源的利用,也不對林業資源進行撫育、管理,這些都阻礙了林業資源多樣化的發展,并且造成開發地區產品數量、質量下降,也容易導致開發區域土壤貧瘠、生態環境惡化等嚴重問題。當前我國林業資源的開發利用還停留在粗放的砍伐經營或初級的簡單加工上,沒有深層次的研究和開發利用林業資源,更提不上林業資源的高效利用,這對我國本就存在的林業資源匱乏雪上加霜。
3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3.1優化資源結構
促進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現林業資源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優化調整林業資源經濟結構以及推進林業資源產業的持續發展作為物質保證。增強新科技、新方法的研究力度,由低層次的原料粗加工向高層次的原料產品深加工轉變。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支持速生豐產林、竹林及新型經濟林的開發研究,促進短周期原料林的發展。深化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科學改造落后林業經濟方式,培育和推動新興林業經濟結構的發展,在根本上解決林業產業結構不合理的問題。發展地區優勢林木資源,拓展林木產品新用途,增加林業產品附加值。
3.2堅決遏制毀林占林行為
緊抓退耕還林工作國務院及地方政府嚴正強調保護森林資源遏制毀林開墾、亂占林地行為。“封山育樹,退耕還林”也是我國林業資源保護的重要方針政策。一些地方法律不嚴、治理不善,毀林開墾、亂占林地的行為屢禁不止。這需要各地政府處理好經濟發展與林木資源保護的關系,杜絕以犧牲林木資源及生態環境安全為代價的經濟發展方式,做好退耕還林工作的同時也要認識到退耕還林工作對我國林業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3.3全面調整林業資源發展方向
建立健全林業開發體制機制依據我國現階段經濟改革發展步伐和可持續生態環境的需要,需要從長遠角度出發,全面改革森林資源開發開放的管理機制和體制。從重點國有林區入手,取消傳統森林工業企業對森林資源的管理職能,企業重點對林業資源的利用享有經營權。同時成立新型的國有林區專業管理部門,代表國家對森林林區進行管理的同時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享有所有者的權益。進一步加快林業分類經營進程,依照使用利用目的的區別將森林林業分為兩大類:公益林業和商品林業,分別研究制定符合各自特點的管理體制、經營機制以及政策措施。公益林業以政府投資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共同投資,按照社會公益事業方式管理。商品林業實行企業化管理,作為政府扶持項目,按照市場調節機制發展,在滿足采伐限額的同時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砍伐數量。
作者:馬嬋單位:天津市濱海新區塘沽林業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