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林業管理可持續發展研究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林業作為生態環境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其的管理及可持續發展愈來愈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本文結合實際,先是分析了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而后提出了加強林業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效策略,旨在做出重要的分享。
【關鍵詞】林業管理問題可持續發展策略
縱觀世界各國,我國在森林資源總量、自然環境條件、人工林面積等方面存有優勢。然而,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現狀無法滿足生態環境及國民經濟發展所提出的要求。最近幾年,可持續發展觀念在林業管理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即科學管理、發展林業自然、社會、經濟資源,以使其順應發展潮流,且對后代林業需求及發展沒有損害。現今,改善生態環境、保護及發展森林資源是國家對林業的需求。
一、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存在的問題
目前,林業資源屬于可更新、有用的資源范疇。然而,如果人類只顧眼前利益,而不顧持續維護,后代則無法繼續享用林業資源[1]。因此,加強林業可持續發展尤為必要,對造福后代、改善生態環境等具有積極的意義。當前林業可持續發展存有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內容:
1單一的林業產權結構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森林資源的產權主體為集體或國有。這種林業產權結構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制度。然而,該產權結構對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負面影響。
2采伐與培育失去平衡
最近幾年,我國森林積蓄量及覆蓋率不但攀升。然而,較世界平均水平而言,我國人均森林擁有率有很大的差距。此外,我國某些地區森林資源不斷銳減。究其原因,當屬采伐及培育失去平衡[2]。對于森林采伐量來講,其遠遠大于森林生長量,待采伐后,森林更新工作并未充分落實。與此同時,人們并未全面利用采伐的木材。在實際調查中,筆者發現頭運出的原木其體積所占比例為66.67%,剩余部分木材則會被丟棄。而對于運出原木的加工率來講,其在60%-80%范圍內波動。由此可見,采伐后的原木存有嚴重的資源浪費現象。
3尚未完善生態補償機制
生態補償機制是指針對自然資源補償所制定、出臺的相關制度。據研究,自然資源具備自然性特點,受益人或使用者在挖掘、利用自然資源時需努力保護及改善生態環境或支付相應的費用。然而,生態補償機制在法律方面仍舊有所欠缺。
4缺乏足夠的林業監管
不可否認,我國在保護、管理林業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監管的重視、投資力度。為防止出現毀林墾地、違法征地等現象的發生,設立了森林監管機構。此外,為挽回森林資源損失、恢復森林植被等,政府施行了退耕還林等政策。然而,某些地區并未采取有效措施對林業進行監管,并未落實有關林業管理規定。
二、加強林業管理有效策略
1注重林業管理的推廣及宣傳
為有效管理林業,筆者建議從以下內容著手:設立組織機構以專門負責管理工作。對于人員的分配須嚴格遵循“科學、合理”原則,并將林業資源管理納入常規工作范疇,規劃、制定管理目標、計劃、檢查制度等。組織領導對林業資源管理至關重要,當發現問題時須對其進行及時處理。與此同時,大力推廣及宣傳深林資源的管理及保護。為強化林業職工保護及管理森林資源的意識,須定期開設培訓、座談等。如此,便能使得職工轉變以往的用林理念,進而將保護及管理林業資源理念落實到日常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須對林區周邊的居民進行宣傳教育,以實現林區全體人員護林的目標。報紙、電視廣播、活動等經常被應用于林業資源保護宣傳[3]。
2建立并完善林業管理及保護制度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建立并完善林業管理及保護制度尤為必要。一般來說,林業管理由林業保護、林政資源管理兩個部分構成。其中,林政資源管理可包括多種管理:木材經營、林權、資源、法規等。對于林業資源管理,須權責統一,以激發民眾參與林業管理、保護、經營的興趣。為減少或避免濫砍濫伐現象及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須施行憑證采伐、經營、運輸等制度。此外,林業管理部門須嚴格監督、管理林木采伐過程,以達成全面保護目標。林業職工是保護、管理林業資源的重要主體,其的素質與專業技能與林業管理工作成效存有密切的聯系。因而,須注重培養林區的職工,以強化其責任意識。
3加大管護林業及培育資源的力度
從林業管護角度來看,其由森林防火工作、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動植物區的管護等構成。加大培訓木材運輸人員的力度,以使其工作更具統一化、規范化;提高檢疫御災、監測預警、防治減災的水平,以防有害生物入侵對林業造成危害;明晰森林防火有關條例,以做好相關預防措施,且加強防火演練;設立保護區以管護野生動植物。
三、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設性措施
可持續發展觀屬于新興理念范疇,其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以達成林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第一,注重運用先進科學技術。當前,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可利用其研究壯苗、樹種結構;可利用先進技術改進制造、加工技術,以充分利用木材,并提高林業產品核心競爭力;可利用先進科學技術以創新環境及自然資源發展模式,繼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改革現有的林業科技體制。圍繞科技,改革傳統信息、實踐體制,加強林業經營管護的現代化、科學化、合理化等;第三,對林業經濟結構加以優化,以使得經濟效益有所提升。鑒于此,采用多種經營的林業發展模式[4](以林為主,林農結合)及科學的管理模式(多樣化及規模化造林等),以提升林業資源的社會、經濟、生態環境效益。
結束語
目前,濫砍濫伐現象在林業發展中層出不窮,嚴重影響著生態環境、人民生活質量、國民經濟發展等,采取有效對策以加強林業資源管理及可持續發展刻不容緩。希冀,我國充分利用先進科學技術、完善林業管護法律法規等以提高林業資源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申興剛.做好林業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5,06:66-67.
[2]鐘娟.做好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的探討[J].南方農機,2015,06:47-48.
[3]趙樹榮.淺談做好林業管理實現可持續發展[J].生物技術世界,2016,02:47.
[4]林莉.關于做好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的途徑[J].科技與企業,2014,10:59.
作者:李春東 單位:沙灣縣四道河子鎮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