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林業營林管理論文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現代林業營林工作的意義
雖然我國曾加大力進行過“退耕還林”等工作,但是林業土地還是在逐漸減少,主要原因是城市的擴張,導致土地面積大幅度縮減,所以,對林業的管理就愈加重要。通過有效的管理,能夠調節樹木的生長環境等,保證數目的長勢良好,這樣才能保證每個人享受到森林帶來的好處。另一個方面,進行良好的林業管理,能夠減少諸如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發生的頻率,如果在多沙漠地區進行林業管理,能夠防風固沙,減少沙塵暴的產生。林業管理對我們的生存也有諸多好處,大面積的綠化,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過濾污濁的空氣,給我們帶來新鮮的空氣和優良的生活環境,對保持生態平衡意義重大。
二、現代營林工作的一些問題
由于現今營林工作讓然處在探索發展階段,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一些問題。第一是森林的數目種類太少,這是由于種子種類比較少造成的,如果營林工作者的水平太低,就會造成樹木的培育工作遇到困難,在進行森林的改造工作時,數量不能達到要求,而且質量也會差強人意。第二是營林工作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由于經濟的發展,造成木材的大量緊缺,如果營林工作不完善,木材產量較少,再加上對市場的考察不周等因素,木材供應難以滿足市場需要,很多營林工作者只注重眼前的經濟效益,忽略了森林的可持續發展,目光短淺。第三是營林工作者沒有發掘出森林的潛在價值,太過重視經濟效益,造成這個問題的另一個因素是國家對營林的不重視,營林工作者福利少、工資低,工作缺乏主動性,效率低下。第四是營林工作者的知識水平以及工作素質不夠高,無法滿足森林的維護需求,樹木質量低下,很難保證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三、加強現代營林工作的策略
針對現代營林工作中的問題,需要采取多種措施來解決,才能保證營林工作的順林開展,保證森林和樹木的質量。
3.1因地制宜,效益結合
作為林業發展的基本,營林工作在生態發展和建設中都有重要作用,這些也都需要良好的森林資源支持。國家的政策也讓地方單位和政府加大了營林力度,但是沒有恰當把握,只看到了森林的生態性和公益性,忽視了經濟效益。造成的主要問題就是退耕還林過度,很多林農經濟效益非常差,無法滿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這個問題造成林農營林觀念的缺失,對營林工作有反對情緒。營林管理人員應該因地制宜,根據當地情況靈活轉變營林工作力度,同時允許林農使用一部分退耕還林的土地,終止經濟作物,保證自己的生活需求。也可以讓林農在森林中進行草地養殖,通過放牧獲得經濟效益。有的地區為了追求森林發展的速度,種植的樹木種類太過單一,如果發生病蟲害,就很有可能“全軍覆沒”。所以,應該隨著需求不同,靈活的進行營林工作,例如在北方地區,由于氣候比較干燥,風沙天氣較多,就可以種植諸如胡楊、沙棗等樹木,不僅滿足了營林工作的需求,還能夠緩解風沙天氣的影響。
3.2加強宣傳,提高意識
營林工作是需要多方面工作的,而不僅僅是政府或者單位的工作,同樣需要民眾的支持,民眾的森林保護意識就會顯得至關重要。由于營林工作的不完善,森林保護意識不普及,很多邊遠地區的人民,為了滿足經濟需求,不加限制的大肆破壞森林,而且意識缺乏,造成森林種植工作困難,森林生長遠遠無法滿足砍伐需求,森林的可持續發展受到了極大的威脅。所以,政府和相關的林業單位,應該加強宣傳,通過講座、傳單、廣播等方式,讓人民了解到森林保護的重要性,還應該著重強調,破壞森林會給他們帶來的不好的影響。通過宣傳工作,能夠在社會上營造出保護森林的氛圍,在群眾中普及森林保護的意識,這樣,群眾才能形成保護森林的主動性,保障森林的可持續發展。
3.3完善體系,提高水平
很多地區只重視樹木的種植,但是對后期的維護養護工作毫不在意,認為種植樹木就是全部工作。有些地區的林業部門,發放津貼的數額是依照種植樹木數量決定的,這就造成了“重造輕管”的現象非常嚴重。對于這個問題,完善體系,轉變營林工作者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營林工作者的績效考核不僅僅包括種植樹木,還應該包含后期的樹木維護工作。營林工作者態度良好,維護工作效果突出,可以給于適當的獎勵;而那些不把維護工作放在心上的工作人員,應該給于嚴厲的懲罰,以儆效尤?!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可以看到,傳統的森林養護方法已經無法滿足需要,應該將最新的科技運用到營林工作中,這樣能夠有效提高樹木成活率和樹木的健康狀況。林業部門應該以森林的發展為中心,研究相關的森林科技,例如遺傳、育種、病蟲害的防治等等。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的森林,可以進行適當的旅游業發展,開發森林,在森林中設置一些標語或者牌子,提醒人們保護森林,這樣不僅能夠加強人們的森林保護意識,還能夠通過森林,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這些經濟效益可以投入到營林工作中,保障森林的發展。很多地區有建設了森林公園等設施,這就是森林開發利用的實際例子,地區爭取也要適當的利用,讓森林承載文化和人文因素,促進文明社會的建設。
四、結語
綜上,新時期的森林營林工作仍然處在探索發展階段,所以會出現一些問題。林業部門應該因地制宜,加強管理和宣傳,讓森林保護的觀念深入人心,通過森林建設和經濟效益兩方面的平衡,做好營林工作。
作者:吳志勇張金華蘇桂云單位:內蒙古烏爾旗漢林業局西日特氣林場
第二篇:林業可持續發展管理論文
一、我國林業概況
林業部門是我國生產部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任務是從事于林木營造、保護、培養、采伐等多項工作。林業生產鏈可以大致分為三個環節,即苗木培育、木材采伐運輸與加工銷售等。通常情況下,林業產品可以歸納為兩類:一類是原木材料或經過粗略加工的原木產品,一類是從經濟林上采摘的果實。林業部門不僅可以從上述的林業產品中獲取較為豐厚的經濟回報,還能從對森林生態資源的保護工作中獲得較好的社會效益。我國幅員遼闊,占地約9326410km2,居于世界第三位。根據相關資料顯示,當前我國林業用地面積為26329.50萬hm2,森林面積15894.10萬hm2,活立木蓄積量124.90億m3,森林蓄積量112.70億m3。由此可見,我國具有相當豐富的森林資源。不僅如此,森林資源的分布也十分廣泛,多數為幼齡林與中齡林,成熟林與近成熟林較少(如表1所示)。但是隨著經濟發展的日益深入,部分企業為了獲取利益的最大化,不惜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嚴重破壞了生態平衡,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理念,需要相關部門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措施,對這一行為進行嚴厲打擊。
二、阻礙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因
2.1缺乏高水平的科學管理技術
當前我國的林業管理還處于探索階段,不具備豐富的管理經驗與理論基礎,使得林業管理水平較為薄弱。由于我國對森林資源的重視程度不夠,林業管理工作缺乏專業的技術型實用人才,就現階段而言,從事于林業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中,具有林業管理經驗的高級技術人才不到15%,與國際平均水平差距較為明顯。除此之外,我國林業管理工作還缺乏必要的科研支持與資金投入,沒有先進的技術設備,就不可能將技術轉化為實際生產力,高效高產更是無從體現。科技力量的缺乏使林業生產一直停留在人力勞動階段,不僅不利于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還阻礙了林業生產的健康、長遠發展。
2.2缺乏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林業管理活動多依靠當地政府部門撥款維持,沒有其他的渠道獲得管理經費。要想確保森林資源不斷增加,政府部門就要不斷加大資金投入,這無形中增加了政府的財政負擔,對林業的發展造成了阻礙。政府部門可以適當放寬要求,建立惠民政策,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支持林業發展,進一步拓寬籌資渠道。
2.3森林資源總量不斷減少,存在“少種多伐”現象
當前我國對原木需求量較大,且“種少伐多”現象較為突出。樹木作為一個生命體,具有一段較長的生長時限,一棵可被利用的樹木從苗木到成年,至少要歷經10年~20年的時間,而砍伐下它們只需要幾分鐘。我國地廣物博,森林資源較為豐富,但長此以往,極易出現“無木可采”現象。
2.4林業部門監管力度不夠
我國自從認識到森林資源對國家發展的重要性后,就制定了一系列較為嚴密的政策與法規,試圖以此為依據,加強違法打擊力度,以達到規范林業采伐行為、杜絕濫砍亂伐現象的目的。但經過多年的觀察,發現在許多地區,國家的規章制度只是一紙空文,相關管理部門沒有將監管工作落實到位,為違法砍伐樹木的企業或個人提供了可乘之機。甚至還有部分管理人員僅為了一己私利,喪失了最后的道德底線,放縱、默許、參與肆意破壞森林資源的行為,對林業監管工作造成了不良影響。
三、林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對策
3.1發揮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深化林業改革
相關政府部門可以用宏觀調控這個看不見的手,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讓林業逐漸向市場化方向過度,日益走向健康、長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要想進一步加強林業管理、促進林業向更好更快的方向發展,就必須要政府、林業管理部門與相關企業三方共同努力。林業管理部門要加大監管力度,偷伐木材或違規濫砍亂伐木材資源的個人或組織一經證實,就應該移交公安機關,結合國家現行的法律法規,視情節輕重予以懲處,徹底消滅這股不正之風,還林業一個干凈、和諧的發展環境。除此之外,以森林資源為生產原料的企業要充分認識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在采伐樹木的同時大力營林,為林業與企業雙方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3.2建立健全的責任制度與獎懲機制
林業管理部門要有建立健全的責任制度與獎懲制度,開設匿名舉報箱,舉報情況一經核實,就對舉報人實行物質獎勵或相應的職務獎勵等。同時,要視被舉報人違規情節的輕重采取懲處措施,若責任過重,具有犯罪行為,則應該將其及時移交公安機關處理,為林業管理的未來發展掃清障礙。除了林業管理部門內部外,還應該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個人,使護林人員與管理人員各司其職,提高管理效率。建立追責機制還能在發生森林火災或偷伐林木事件時,通過詳盡的值班表找到負責人,使其對該事件負責,以這種方法為每一位林業工作人員敲響警鐘,規范他們的行為,提升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將所有不利于林業發展的隱患扼殺在萌芽狀態。
3.3加大林業科研資金投入,引進先進技術與人才
資金與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約林業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林業部門要想迎來發展的春天,就必須要拓寬籌資渠道,加大科研資金投入,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與管理經驗,切實將人力資源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實現資源的優化合理配置,提高生產效率,為林業發展鋪平道路。除此之外,還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優秀管理人才,不斷增添新鮮血液,豐富壯大林業建設隊伍,使其用先進的管理理論與實戰經驗,對林業管理中的技術問題進行有效指導,帶領林業建設團隊走向健康、長遠、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四、結束語
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普及,可持續發展理念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在林業管理中體現可持續的發展觀,是時展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林業管理中還存在林業部門監管力度不夠、缺乏高水平的科學管理技術與人才、“少種多伐”現象突出、缺乏社會大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等問題,應該引起政府與相關部門的重視。充分發揮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深化林業改革,建立健全的責任制度與獎懲機制。加大林業科研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技術與人才,為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掃清障礙,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范淑珍單位:偏關縣林權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