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索林業碳匯市場交易規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國際市場林業碳匯交易概述
通過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對于碳匯市場的研究主要理論基礎是碳匯是一種公共物品的理論以及碳匯市場的外部性理論、融資理論、碳匯經濟價值評估理論等,在這些基本理論中,筆者認為,融資理論是其中的價值核心理念,也是世界發展碳匯市場交易機制的前提所在。在融資理論支撐的基礎上,林業碳匯的交易市場分為志愿市場與非志愿市場兩類,這是國際碳匯市場對碳匯交易的基本分類。在此基礎上對碳匯交易機制進行深入研究。
二、林業碳匯的自愿市場交易機制
在《京都議定書》中對林業碳匯市場規定了進行約束的非自愿林業碳匯機制,相對而言,也即產生了自愿碳匯交易市場。所謂的自愿交易市場,是指不以實現《京都議定書》的碳匯目標而購買碳信用額度的市場主體之間所進行的碳匯交易。這是針對《京都議定書》中的強制碳匯交易市場而言的,在碳匯發展的過程中是比較活躍的一種交易方式。在碳匯交易的自愿交易機制中,由于其不受《京都議定書》的約束,使得自愿市場在主體、客體等方面都變現出了不同,在自愿交易機制的指導下,項目級碳匯交易一般由交易雙方自由約定,準許市場下地碳匯交易一般由交易所統一規定,這就導致具體的技術標準已經交易價格有所不同。在世界碳匯的發展歷史中,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和哥斯達黎加的林業碳匯交易在世界碳匯行業的發展來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分別概括如下:首先,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在世界的資源碳匯發展中較為進步。其是為了北美溫室氣體排放和補償項目以及巴西的相關氣候補償項目提供的首個溫室氣體資源交易體系和排放交易控制的平臺,主要以美國的芝加哥州為基礎,波及其他的七個州,該地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已經達到整個美國氣體排放量的20%,這也是成為氣候交易所的基本原因。截止到2003年,諸如美國的知名的大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美國供電公司、摩托羅拉等也都參加了該交易所,該交易所在交易機制的健全過程中吸引了幾乎所有的行業。美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的發展經歷了一下四個階段:2001年下半年交易所系統發起了基本的準備工作;2002年,美國的七個中西部地區參與者承諾溫室氣體減排;2003年,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參與者承諾減排并進行交易;2004年,芝加哥氣候交易所開始吸納國際會員。從交易主體上來看,主要可以分為一下幾類:主要成員、副成員、參與成員、交易參與者,其中的主要成員包括政府的市政當局、公司企業等;副成員包括哪些對溫室氣體的排放沒有明顯影響的公司企業單位;參與成員包括補償提供者和流動階段的提供者;交易的參與者主要是指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注冊的企業,其中這些企業一獲取碳匯融資為基本目的。其次,哥斯達黎加的氣候交易所,是繼芝加哥交易所的又一典范。在整個碳匯交易市場中,哥斯達黎加政府在森林服務中主要充當的是中介角色,政府機構將森林服務,如碳匯和相關流域的保護服務出售給國內以及國際的有實力的購買者,使得政府有能力對服務的提供者進行等價支付,這就是政府的中介作用之所在。在具體的實踐中,哥斯達黎加政府將出售林業碳匯的收入視為一種巨大的潛在的市場元素,繼而進行開發利用。使得在國際市場上的碳匯資源占有量節節攀升。
三、林業碳匯的非自愿市場交易機制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中都對大氣的排放標準做了具體的規定,溫室的氣體濃度達到了一個安全的水平,在公平原則以及“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的基礎上對各國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做了具體的要求,進而也對林業碳匯的需求量提出了新標準。在現階段,世界的碳交易都是圍繞這個市場進行的,因此,具有強制性,稱之為非自愿的市場交易機制,市場主體、交易價格、成本等都有別于資源碳匯交易機制的規定。關于交易主體。國際林業碳匯交易中的非資源交易機制的主體是國際法上的國家,都是在國家的主體操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交易手法,但是也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資格進行此類交易,對于其交易條件有一定的規定。在國際林業碳匯的買賣雙方的確定方面,《京都議定書》規定只存在于締約國之間,關于碳匯的交易量以及交易任務等并沒有指導性的意見,因此,規定的較為呆板。關于交易價格。非自愿碳匯市場交易機制中的交易價格的確定,主要由價格政策、碳匯市場基礎以及技術投入等決定。其中主要影響因素有:國際以及國內碳匯市場的政策風險、監測以及對審核標準的認可、風險因素的傳遞以及項目實施對社會的影響,其中市場因素的影響因子是最強的。現階段的碳匯交易已經進入各國的攻堅階段,各國的專家都在制定自己相對有利的價格策略,贏得市場上的主動地位。關于林業碳匯的交易成本。對于林業碳匯市場,一般來說,林業碳匯的成本包括從市場交易雙方尋找交易合作者開始,一直延續到需求方完全獲得了減排量為止發生的一切生產領域的相關費用。這些成本都需要雙方在價格交易中相互博弈,尋求基本的合作基點。關于融資機制。融資機制在碳匯交易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碳匯只有在這種機制下才能有效的長足的發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碳匯資源的開發。在融資機制中包含了需求方、供應方、市場客體以及雙方在合作基礎上的共同利益。關于融資機制的研究需要對國內外進行長期的觀察,才能進行系統的規劃,在此不一一贅述。非自愿的碳匯市場交易機制對于世界碳匯市場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發展血液,對于我國的碳匯事業的發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對此需進一步深化研究。
四、我國碳匯交易的路徑選擇
我國的碳匯市場,是指在中國境內開展的林業碳匯項目以及將要開展的林業碳匯流通的二級市場。在我國林業碳匯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我國已經緊隨世界發展的步伐,世界碳匯的發展對于我國碳匯市場的開發有著指導性的作用。我國在發展碳匯市場的同時也進行了相關的準備:成立了由中央國家機關牽頭并主管的碳匯市場管理機構,具體有發改委以及林業相關部門進行調控;在相關組織的引導下,搭建了碳匯市場發展的信息平臺,進行國內外的談會市場的發展與交流;國家相關機關在國際碳匯發展理念的引導下設置了專項的林業碳匯市場的發展基金;信息溝通得當以及政府機構的重視使得碳匯市場的發展有了比較優勢的發展區域,進行了相關的實驗區探索。在上述相關準備的基礎上我國非志愿碳匯項目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如廣西林業碳匯項目、內蒙古林業碳匯項目、四川林業碳匯項目等,這些都是在理論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實踐考證。當然,在進行這些實踐項目的同時,我國也發現其中存在嚴重的問題,碳匯市場的發展風險較大、融資成本較高、技術因素禁不起考驗、與國外的信息交流匱乏等都成為碳匯市場發展的嚴重障礙。綜上,對于構建我國完善的自愿交易機制以及非自愿交易機制,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首先,在政策研究上減少市場發展風險。政策的導向是市場走向的風向標,無論是自愿性的碳匯市場的發展還是非自愿市場的發展都需要在政策上進行嚴格的掌握,政府高層應該對碳匯市場有較為明確的認識,減少政策制定上的不確定性,用以保障我國碳匯市場的有效發展。其次,盡量降低碳匯交易成本。在發展市場經濟過程中,成本是市場主體選擇交易對象的主要因素,要對碳匯市場進行市場機制的衡量,設計并使用碳匯交易的標準化合同形式,開發林業碳匯行業的發展規模,簡化交易程序,保障交易安全,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碳匯交易的基本成本。再次,提升碳匯發展中的技術手段。在碳匯行業的發展中,需要的是林業發展中的資源轉化,這其中需要的是技術投入以及技術手段的提升,目前,我國對碳匯資源的開發所投入的技術能量是比較薄弱的,需要對此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與國外先進的技術進行交流合作,取得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信息以及碳匯發展信息,發現不足,取長補短,尋求技術上的優勢,發展碳匯這一朝陽產業。最后,建立完善碳匯交易市場并強化制度保障。碳匯市場的發展是需要政府與企業相互合作并實現共贏的,我國應該建立國內自有的碳匯交易市場,在市場的發展中實現碳匯企業的蓬勃發展,并由政府出臺一些列便于碳匯行業發展的相關策略,在此政策措施的指導下強化碳匯交易市場。綜上所述,國內外的碳匯交易機制的建立已經形成規模并逐步強大,自愿性的碳匯交易機制與非自愿性的碳匯交易機制都對該行業的體系化建設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碳匯市場也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較之國外發達國家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國要在總結自身碳匯發展現狀的情況下,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不斷豐富我國碳匯市場的發展原動力,建立完善的林業碳匯的市場交易機制。
作者:石媛媛單位: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數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