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探究高校內部審計質量和審計風險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高校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使得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越發重要,同時,其審計風險也不斷加大。為能保證高校內部審計質量,使高校內部得到有效管理與控制,就必須做好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本文簡單闡述了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概念與特征,分析了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之間的關系,探討了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產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高校;審計質量;審計風險
我國高校教育不斷改革,伴隨管理體制改革的深化與辦學自主權的擴大,現高校資金已從原來的僅源于政府撥款逐步轉變為政府撥款為主、多渠道引資為輔的局面。資金的不斷增長,有效改善了高校的財務狀況,但隨著資金周轉量的增加以及高校建設速度與規模的加強,高校內部的審計工作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影響了高校內部的審計質量,進而影響著高校的進一步發展。
一、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概述
(一)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概念與特征
審計風險是指注冊會計師審計后針對會計報表中所存在的重大錯報或漏報等現象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依高校的實際情況,高校內部的審計風險主要包括審計職業風險與審計工作風險[1]。其中審計職業風險是指可能會對高校內部審計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與環境;審計工作風險是指高校內部審計主體可能會對審計結果產生一定影響的因素。高校內部審計風險具有客觀性、普遍性、潛在性和可控性。其中客觀性是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當中必然會存在一定的審計風險,不管審計人員采取何種措施,此風險也不可能降至零;普遍性一方面是指審計風險可能存在于每一所高校,另一方面是指審計風險可能存在于審計過程當中的每一個環節;潛在性是指高校內部的審計風險雖可能暫時不會對高校本身或是審計人員構成實質性損失,但存在導致損失發生的可能性;可控性是指通過內部有效控制采取補救措施,可將內部審計風險降至可接受水平[2]。
(二)高校內部審計風險與審計質量的關系
高校內部審計質量是指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過程與結果的優劣程度。就本質而言,高校內部審計質量與普通內部審計質量的概念并無明顯差別,但高校內部的審計質量需在高校規定程度內,為實現高校發展目標而實施運作。高校內部的審計風險是審計質量控制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正確認識審計風險,才能更好地實施審計,保證審計質量,進而使高校內部得到有效的管理與控制。
二、高校內部出現審計風險的原因分析
(一)審計部門缺乏獨立性
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對本部門及單位行使監督、服務與評價等權利,以為本單位領導決策提供可靠依據。現高校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主要采取兩種方法:一種是單獨設立審計處,另一種是將審計機構與監察、紀檢等部門進行合并。內部審計機構雖行使著審計權利,但其仍屬高校內設的管理機構,受單位領導及上級審計機關管理,這使得高校內部審計工作存在一定困難。另外,部分高校的領導者既管理財務部門,同時也兼職審計部門,在從事審計工作時難免會出現因考慮到本校利益而作出的偏差決定。尤其是當某些領導本身涉及違紀或參與違紀時,內部審計工作很難順利開展,以致無法做出客觀、真實的評價,容易產生審計風險。
(二)審計觀念及方法落后
現多數高校的內部審計仍是采取傳統的審計方法,遵從“以賬論賬”,審計工作也多以核準財務數據準確性和差異性為重點,而忽視了對學校教育資金使用情況的分析,如使用的合理性、所能產生的效益等,同時也忽視了對整體教育經費的定性分析,審計內容相對單一,審計深度有所欠缺,不利于教育資金使用率的提高。很多國外及國內社會審計已廣泛應用的風險基礎審計、抽樣審計等審計方式也未在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當中推廣使用,抑制了高校的進一步發展。并且,高校領導與審計人員的審計觀念相對落后,認為審計只是形式上的“對賬”,并未認識到審計工作對于高校發展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現高校內多數任職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多源于其他崗位,其不了解審計工作的實質,工作能力也有限,整體綜合素質偏低,給高校內部審計帶來一定風險。一方面,部分審計人員缺乏職業道德,隨意放松審計要求,為達目的故意隱瞞審計事實,針對存在嚴重問題的經濟現象,也不及時報告或處理,給高校發展埋下隱患。另一方面,審計工作要求審計人員具有專業審計知識、豐富的實踐經驗及較強的判斷能力,而高校多數審計人員都是會計轉崗而來,對審計工作比較陌生,綜合素質及專業技能限制了審計工作的開展,進而形成審計風險。
三、控制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的措施
(一)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1)高校領導應重視內部的審計工作,科學設置審計機構,優化配置審計人員,并做好內部職能部門的協調工作,以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2)審計部門應準確定位自身角色,認識到審計部門是高校領導作出決策的參謀和助手,以“服務學校,服務大局”意識,促進高校內部管理水平的提高。(3)審計部門應重視與上級領導的溝通和交流,定期或不定期向上級匯報自身工作情況,以引起領導對審計工作的重視與支持。(4)審計部門應全面把握學校的規章制度,了解學校的財務狀況,充分利用其優勢,并及時將校領導決策的落實情況進行反饋,以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促進學校辦學效益的增長。
(二)改善內部審計觀念與方法
(1)高校領導應改善自身審計觀念,充分認識到審計工作對于高校發展的重要性,最大限度地支持內部審計工作。(2)審計人員也應改善自身審計觀念,正確定位審計部門在高校中的角色,樹立科學審計理念,保證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以充分發揮審計部門的參謀作用。(3)改善當前審計方法,利用先進的審計理論,如預算執行與決算審計相結合,客觀、真實地反映學校的財政財務收支情況;事前、事中及事后審計相結合,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保證審計效果。(4)采取現代化的審計手段,積極引進現代化技術,如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等,以輔助審計工作的開展,提高審計質量及效率,有效識別并預防審計風險。
(三)加強審計人員綜合素質培養
(1)要加強審計人員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使其能夠正確認識自身作為審計人員應擔負的責任,了解風險預防措施;(2)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專業培訓,及時更新審計人員審計的相關知識,提高其專業知識及技能水平,以有效提高審計風險控制效果;(3)鼓勵審計人員深入研究理論,并結合自身實踐經驗進行總結提煉,以進一步豐富理論知識,提高自身認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4)依據高校現有的審計人員狀況,適當補充一定審計人員,嚴格審計人員的選拔與考核,可與社會企業進行合作,從社會企業當中聘任一些具有專業審計知識、審計業務能力較強的人員來校擔任審計工作,以充實高校內部審計力量,提高審計效益及水平。
四、結語
高校內部審計風險的控制是決定審計質量的重要因素,為盡量降低高校內部的審計風險,保證審計質量,就必須做好審計風險的控制。一方面要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保證審計工作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要改善當前的審計觀念與方法,引入新的審計技術,以提高審計風險控制與審計效率。同時,要加強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培養,最大限度地將審計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
參考文獻:
[1]張瑞清.我國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初探[J].財會學習,2017,(1):132.
[2]余燦,夏午寧.信息化環境下的高校內部審計風險控制[J].中國內部審計,2014,(10):70-74.
[3]樊昊東.論高校內部審計風險分析及防范對策[J].科技經濟市場,2015,(12):197-198.
作者:蘭國海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