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審計風險識別程序運用淺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引言
現階段,社會各界對于審計風險的認識不斷深化,但是還未對其概念達成一致的意見,但是總的來說,審計風險主要是由于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審計結果與客觀事實相互背離,進而蒙受損失的可能性。因此,必須要在審計過程中運用必要的風險識別程序,以增強審計組織或者審計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對審計風險的把握能力,進而有效控制審計風險,增強審計結果的準確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審計風險識別程序得以運用的主要原因,其次對其應用的主要方面進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有效運用審計風險識別程序的對策,以期取得預期的審計效果。
二、運用審計風險識別程序的原因
(一)被審計單位方面的原因
很多被審計單位的財務人員由于沒有受到專門的教育和訓練,因此整體素質較差,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對會計核算顯得十分不規范,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存在較大的疑問,很多企業為了在市場競爭中保持一定的優勢進而實現自身的發展,其日常經營和交易的范圍不斷擴大,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對其進行審計的風險。企業管理層為了實現企業的發展會出現舞弊現象,對注冊會計師以及相關的審計部門的工作帶來一定的阻力。因此,必須要實施審計風險識別程序。
(二)注冊會計師及會計師事務所方面的原因
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及事務所數量的不斷增加,為我國會計審計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力量,但是我國很多注冊會計師由于過于重視專業知識,而在綜合知識方面顯得相對欠缺,而且其專業知識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其在對企業行為進行審計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惑性。同時,注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其風險意識與法制觀念相對滯后,沒有完全認識到職業責任的重要性,因此必須要借助于審計風險識別程序等輔助會計事務所或者注冊會計師的相關工作。
三、審計風險識別程序運用的主要方面
(一)經營環境風險識別
審計風險識別程序在企業經營環境風險識別方面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重要的方面。首先,企業所處的行業背景。企業所處的行業決定了其資產和業績的構成比例以及相關的會計及財務行為,很多新興行業內的企業會利用會計行為隱瞞自身的真實狀況以謀求更好地發展。其次,公司管理層。一方面,由于公司管理層會向投資者、政府、債權人等作出一定的承諾,并不斷調整公司的會計信息,隱瞞真實的財務報表,進而產生欺詐行為。另一方面,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如果出現頻繁變更,則說明該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出現較大的問題,進而出現很多徇私舞弊現象。其次,企業員工。如果企業員工在工作過程中存在不滿情緒,則表明企業日常的管理工作存在舞弊行為,進而對財務問題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二)財務指標風險識別
第一,企業營業現金比率較小或者不斷下降。出現這一現象則說明企業在資金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大量的閑置資金會產生諸多壞賬,增加經營風險。第二,銷售毛利率變化較大。如果企業在沒有原材料或者產品市場出現巨大變動的前提,則其可能會利用銷售進行舞弊。第三,應收賬款周轉率較小或者不斷下降。這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企業的生存壓力較大,除了產品積壓之外還可能是為了取得市場競爭優勢而不斷擴大信用銷售或者是不斷虛擬資產造成的,因此必須要對其進行必要的關注。第四,固定資產擴張率不斷變動。一般情況下,企業固定資產的頻發變動會對其產生重大的財務危機,威脅企業的健康長期發展。
四、強化審計風險識別程序運用的對策
(一)審計風險宏觀控制
對審計風險的宏觀控制是保證審計風險識別程序得以有效運用的重要策略之一。一方面,要加強注冊會計師的行業自律,要切實維護注冊會計師的切身利益,為其提供有效的法律支持,完善整個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另一方面,要不斷強化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管。財政部門要依法對會計師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等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指導,在日常工作中嚴格落實會計師事務所的設立以及對注冊會計師執業等相關文件的審批等職能,同時要不斷強化對相關違法行為的處罰等,以進一步完善現有的會計審計制度,進而保證審計風險識別程序的順利應用。
(二)審計風險微觀控制
微觀層面的風險控制也是保證審計風險識別程序得以有效運用的重要措施。首先,審計主體風險控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審計風險控制制度和風險防范機制來強化會計師事務所及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控制能力。其次,審計客體風險控制。要促使企業鼓勵相關會計及財務人員的不斷學習和進修,使其主動承擔相應的會計責任。同時要不斷完善公司的治理結構,強化對經營風險的控制,降低企業財務、經營等方面的風險。最后,審計環境風險控制。
五、總結
從本文的分析結果來看,被審計單位、審計組織或審計人員以及審計環境都是運用審計風險識別程序的重要原因,同時該項程序主要應用在企業經營環境、財務指標以及內部控制等多個方面,從審計風險宏觀及微觀兩個方面進行控制是強化審計風險程序運用的重要對策。因此,必須要清晰把握如何有效運用審計風險識別程序,才是降低審計風險的重要措施。
作者:張罡 單位: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