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人資會計模式建構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蘇鈺雅作者單位:玉林師范學院
(一)加強和改善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是前提
1.堅持人本管理理念,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人本管理是現代管理學中的一種新的管理理念,其內涵是強調管理過程中以人的價值觀為核心,把做好人的工作、全面調動人的積極性為根本,從而提高管理效率,實現事業發展目標。高校的人力資源載體主要是教師,高校的人力資源管理核心在于教師。作為高級知識分子,他們擁有很強的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能力,在高校中有很強的獨立性與自主性,同時也擁有較強的自我價值實現的期望,因此在高校人力資源管理中要遵循“知識優先,人才優先”的原則,以人為本,把學校發展目標與教師主體自我發展目標相結合,為高校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化建設創造一個良性的發展環境。
2.建立科學評價機制,完善柔性激勵制度。科學的評價機制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環,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有完整的評價機制,以便對本組織的每個成員進行考核并給予合理的獎懲,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更需要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完善激勵制度。在國內高校評價體系中主要有教職工年度考核、教師教學質量考評、科研成果獎勵評價、干部的考核和任免等,通過建立公正、公平的評價指標體系,對每個教師的能力進行正確客觀的評定,有利于促使教師們產生認同感,充分發揮個人積極性,提高整體核心凝聚力。激勵是人們在追求滿足高層次需求時最有效的管理手段,高校人才特殊群體的需求定位和人性定位,決定高校人力資源管理應當充分運用激勵手段,激發教師的創造潛能,制定優化的激勵制度,如目標激勵、獎懲激勵、參與激勵等方法。
3.制定合理的高校人力資源建設規劃。高校人力資源建設的重點在于師資隊伍建設,是高校核心競爭力的基礎,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的三大功能的主體力量。據統計數據表明,我國普通高校的教師總量并不少,甚至有些學校趨于飽滿狀態,然而卻在學科建設、專業發展中頻頻出現師資緊缺的問題,造成高校師資力量結構不合理、整體水平低,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科研質量,嚴重制約了高校的學科發展。因此,在開展高校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化工作之前,必須制定合理的高校人力資源建設規劃,走內涵式發展的道路,以符合自身發展的學校定位為前提,培養素質精良、結構優化的高層次人力資源隊伍,滿足學校的長足持續的發展。
(二)構建高校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化模式的具體措施
1.準確把握高校人力資源會計的需求定位。我國高校會計均采用預算管理的方式,將學校的所有收入全部納入預算管理,形成高校的綜合財務收支計劃。高校人力資源會計必須根據高校專業的設置和培養,人才緊缺的需求方向來確定其計劃目標,形成財務全面預算的量化指標,并以此作為日常控制的依據,指導高校人力資源會計的開展工作,大大提高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和管理的效率。高校人力資源的預算應歸類于業務預算中的“專項預算”,由人事處負責提供編制計劃基礎數據。采用增量預算的編制方法,以上一年度的支出數為基數,加以合理的發展系數進行計算,確定本年度的預算控制數,準確把握了高校人力資源會計的需求定位。
2.建立高校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新形勢下,人事管理工作逐漸向人力資源管理和人力資源開發轉化,對于人事信息管理以手工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的發展。為了更好地、系統地、規范地進行人力資源管理,展開高校人力資源會計具體業務的需要,對人事管理轉向信息化管理的模式創新,開發與新形勢相適應的高校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勢在必行。整個信息管理系統的開發立足于高校人力資源會計業務工作,以提高管理效率為中心,根據日常的操作流程、業務要求,基于人本管理理念來設計開發。其建設過程必須經過三個階段。首先,對人力資源相關業務產生大量復雜繁瑣的基本數據進行詳細歸集、整理,并按照各個職能管理要求進行重新分類、加工,初步形成人事基本信息流,并創建人力資源信息管理表,具體內容包括:人員編號、部門名稱、姓名、身份證號碼、性別、出生年月、年齡、民族、籍貫、參加工作時間、編制類型、人員類型、工作類型、學歷、學位等。第二階段,采用SQL數據庫開發C/S模式的三層分布式的體系結構,它是由應用層、業務服務層和數據層三層構成。以統一身份認證,單點登錄,靈活角色的訪問控制模型,實現有序的訪問控制體系,支持信息的系統管理模塊,對人力資源信息進行整體收集,個體分散管理,避免重復信息建立,對整個人力資源信息實現系統共享、實時更新。最后,對人力資源信息管理系統進行測試。在系統完全測試成功后,再針對不足進行改進完善,精益求精,投入使用管理。
3.創立高校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化模式。高校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化管理模式是目前眾多高校實現會計信息化的一種創新管理模式,其理念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網絡高速的信息服務功能,強大的數據庫后臺操作程序,專門面向高校人本管理設計開發的會計運作模式。會計信息在信息化環境中的運動軌跡是會計人員根據人事部門制定的年度人力資源計劃進行具體的人力資源資金使用預算編制,并將各項人力資源的預算經費錄入財務管理系統,同時與人力資源信息系統產生的信息流匯合,抵達交換中心,通過信息流的分布式實時處理手段,對因高校人力資源引起的資金流變動進行監控,挖掘深層次加工信息,傳達到使用者手中,提供決策量化的重要依據。在會計信息化建設中,我們采用SQL、Oracle等大型數據庫來提高會計業務數據處理能力,通過價值鏈管理來控制同步動態的海量信息整合與交換,減少因網絡用戶操作而對數據庫造成的信息失真或丟失等現象,同時也提高網絡安全性。采用三層結構技術和組件開發技術對客戶服務端、中間層服務和數據庫服務進行組件開發,根據價值鏈端業務數據和特性獨立設置與封裝,使業務工作對象化、具體化。比如根據資金流、任務流、信息流的流程,將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系統作為一個組件形成人力資源模塊,在三層結構的中間層封裝該模塊組件,與財務管理中心系統連接形成動態的會計信息管理體系。通過統一門戶認證,用戶可以完成各種服務請求、用戶管理、資源管理、數據查詢、統計和可視化數據處理,建立區域性的人力資源信息管理平臺和資源平臺,實現高校人力資源會計數據的認證、互換、共享模式,為高校人力資源會計管理提供規范化的控制標準,促進高校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化建設跨越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