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國內人資會計現況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本文作者:林榮榮作者單位:北京林業大學
人力資源投資成本缺乏明確的界定標準。人力資源成本是從企業對人力資源投入的角度出發,對企業人力資源的取得、開發和替代成本進行的核算,現行企業會計對人力資源投資直接計入當期費用,將其劃分為收益性支出,從本質上而言,這是違背會計準則的。我國準則明確規定對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要明確劃分其是收益性支出還是權益性支出,企業在人力資源投資上的投資支出,其收益期往往超過一個會計期間以上,屬于資本性支出,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應先予以資本化,然后在收益期內分期攤銷;但是,這種說法在實際操作中卻同樣面臨著眾多問題,因為人力資源投資支出的收益期不易辨別,其收益程度更是難以計量的。
人力資源會計報告難以保證會計信息使用者的要求。目前人力資源會計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理論體系,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研究工作正處于進一步深入開展階段。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如果能夠在財務報表中進行確認,那固然是最佳。但是人力資源貨幣性計量過程中存在的估計、判斷及主觀因素,人力資源要系統和完善地在財務報表中進行確認,存在著不少困難,所以最多只能將與人力資源相關的、可驗證的項目進行確認,并進行單獨標志。
人力資源會計的應用還沒有取得完全共識。理論學術界對人力資源會計的反對意見主要有兩種:第一種觀點是從倫理角度出發,認為資產是為人服務的,將人當作資產和財富是對人格的貶低,因此反對將人作為資產對待。第二種觀點則是從會計學角度出發,認為還沒有一個有效計量人力資源的核算體系,因此將人力資源作為企業會計的資產對待不合適。事實上,這也是人力資源會計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
以上從人力資源會計的確認、計量、報告和應用四個方面論述了當今人力資源會計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是,這些問題不應該成為我們繼續研究人力資源會計的障礙,我們應該視壓力為動力,進行更加全面仔細的研究探索,為我國會計事業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目前我國人力資源會計的全面實施除了要進一步加強理論研究,完善人力資源會計的理論體系、克服諸多困難以外,還應該具備下列條件:
第一,鼓勵企業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由于現行人力資源會計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和嚴密而科學的處理方法,我國現階段可以通過鼓勵企業將人力資源會計信息先在內部報告中揭示,探索適合人力資源會計發展的道路,實踐出真知,待條件成熟后,再將它納入對外公布的會計報告中,作為外部信息的紕漏機制。
第二,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機制。只有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機制,才能保證人力資源能夠作為徹底的生產要素加以確認計量,從而為會計核算提供依據;與此同時,一個完善的人力資源市場的存在,可以使人才實現自由流動,企業可以自由獲得其所需要的人才,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當前,我國的人才市場、勞務市場雖有一定的發展,但仍然很不完善,人力資源距離實現自由流動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只有通過完善人力資源市場機制,才能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第三,加強人力資源會計的法制化建設。應盡快制定人力資源會計準則,規范人力資源會計核算,確保企業對所雇傭職工的勞動力的所有權,對中途違約離職的職工也應該有相應懲罰;同時,要制定相應的稅收制度,特別是個人所得稅,確保國家稅收的完整,制定相應的法律條文,避免人力資源侵蝕、吞并實物資本。
第四,側重財務報告信息的前瞻性。傳統的財務報表是對企業歷史數據的反應,而知識經濟下財務報告要面向未來,為用戶提供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盈利能力。人力資源會計和一般的物質資源具有很大的差異性,人力資源在確認計量上具有一些特殊性,側重對財務報告信息的前瞻性,有利于更加真實系統的反應企業財務信息,尤其是在一些高科技產業,人力資源能夠帶來的利益是無限的。
雖然當前我國的人力資源會計在實際應用和理論研究上仍然面臨著一些瓶頸,但是隨著全球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力資源會計一定能夠適應客觀的經濟環境,更好的指導實踐。所以我們應該對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充滿信心,相信通過國際會計學者的理論研究和實踐,一定能夠為人力資源會計的發展創造適合它生長的土壤,使其能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