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網絡時代高校教師職業道德論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21世紀高校教師職業道德面臨的挑戰
(一)網絡時代教師道德觀面臨的沖擊當今信息技術時代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交往的重要媒介,涉及的內容廣泛,信息量龐大,匯聚了全球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文化的信息,形成了比以往更全面的全球化的網絡環境。而這種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大融合,既包含了有益于人的全面發展的信息,又包含了腐朽異化的有害思想,就像一把雙刃劍,深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交往方式。CNNIN的第3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91億,較2012年底增加2656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4.1%,學生群體是網民中規模最大的職業群體,占比為26.8%。就學歷而言,大專文憑的人數占9.4%,而大學本科及以上的人數占10.9%。[1]大學生作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生力量正處在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引導支持著社會建設的方向和基礎。因此很多高校都加強了大學網絡信息平臺建設,研究如何運用此平臺在網絡環境下對大學生更好的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其實效性,網絡信息平臺已成為新時代的教育因素與載體。因此,高校教師如何面對新的時代挑戰,運用優勢技術條件開展有效地大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將是亟需研究討論的重要課題。同時,對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人師表”,身教是育人的第一要素。目前,高校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有待提高,例如:言傳與身教不一,將商品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一切向錢看的觀念,帶到學校和課堂,處理同事關系、師生關系、教學關系等出現了不純潔現象。二有的教師缺乏敬業精神,不去研究網絡上的新觀點,而是就書本知識而教書,學生的對于學生的思想動向不加理會,讓學生體會不到教師的知識更新,使教師威信降低,同時也對學生的思想、信念、世界觀帶來諸多負面影響,造成學生對理想和信念的質疑和動搖。
(二)網絡時代對教師職業技能的影響知識和信息更細的速度加快,各種新知識和信息紛至沓來,使社會處于一個信息大爆炸的多樣化的環境中。對教師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主要表現在缺乏創新意識和缺乏終身學習的理念。知識經濟時代,教師的教材已不再是學生專業知識唯一來源,教學大綱要求掌握的知識對學生而言不都是全新的知識,因為訊多愛鉆研的學生,早已經在網絡上獲取了一部分知識;這樣對于教師知識結構單一以及所傳授的學問的滯后性就是一大挑戰,由于課堂無法吸引學生,一些教師又缺乏終生學習的理念,不能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重建知識體系,因而就不能有效向學生傳播最新的信息。其次表現為教育學習的互動實效性缺乏。作為教育的主導性要素的教師,不了解學生在課外時間通過網絡信息平臺的網絡、QQ、電子郵件、視頻、教學軟件等方式也能方便地與教師交流學習,探討問題,能改變了傳統課堂單純的灌輸知識,教學效率不高的思想品德教育方式。有些教師認為,聽課是學生任務,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的教材知識學生自然就該聽,由于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應該有足夠的自制力與思維能力,所以沒有必要過多地考慮教學方法問題。以至于在現實中、在網絡上經常看到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指責,老師感嘆大學生一代不如一代,批評如今的大學生不求上進、學風很差,是來混文憑的。而大學生形容有些課堂教學,老師講課枯燥干巴、味同嚼蠟,學生聽課呆若木雞。
二、網絡時代提高高校教師職業道德的措施
(一)知識無國界,但是教師是有國界的新時代,面臨著網絡的巨大信息量沖擊,每位教師都要幫助學生對信息學會取舍,同時,自身也要自律。要懂得什么信息是對學生身心有益的,什么是有害的。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用正能量引導學生,激勵學生;同時,也要學會用反面教材啟發學生,引導學生用正確的世界觀理解問題,處理問題。
(二)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網絡時代要求人們不斷創新,教師肩負著傳播文明、開發人類智慧、塑造人類靈魂的使命。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學習他人并超越他人,同時不斷超越、鍛煉自己,使自己具有較強的心理成熟度、敏銳的思維力、廣闊的視野、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觀念、新信息,不保守、不武斷;有廣博的知識、精湛的業務,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具備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有崇高的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精神和真摯的教育情感,用自己的充沛的精力和熱情,鼓勵學生求異創新,給予學生正確的教育引導。
(三)教師必須具備淵博的學識教學實施能力教學實施能力是實現教學設計方案的能力。現代教育觀念指導下的教學實施能力不同于傳統教育中單純的講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強調各個學科的相互整合、從單一的知識傳遞變為重視問題解決、強調學校教學與社會的連續性、強調對學生進行生存能力和創造性的培養。因此現代教學實施能力不僅包括講解能力和答疑能力,同時更加重視對基于問題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指導能力。其中包括:網絡時代的教學評價,不同與傳統的課堂教學的評價,具有一些特點和困難。如何全面的、綜合的考慮和檢查內容設定、學生有什么新的想法、如何得出結論、建立什么假設等問題,因此要求教師具有綜合評價能力。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包括整理學生的各種數據,按照整理的結果,重點評價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還應該決定評價的標準和評價的項目,結合網絡收集的數據,直接提問學生,從學生的答案和評價的數據中進行評價。使用語言能力教師不能忽略的事是對言語交流策略,尤其是網絡語言,現代化的學生,由于上網頻繁,所以網絡語言相對熟稔,而很多教師,對網絡語言卻是不以為然,相反,言語知識貧乏,如果具有有效網絡語言的知識,也就有了交流策略,同樣能夠實現意思的溝通。因此,內容(言語知識)與使用內容的策略知識都是十分重要的。把內容和方法有機結合起來的能力就是對教師的新要求。這種能力可以把豐富的知識用學生熟悉的語言進行交流,就能很好的的解決教學問題,如果此方面的知識不足,就需要進一步學習,這也是教師重要的工作,也才能更好地教給學生內容和方法兩方面的知識。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把對內容的理解作為重點進行教學的。
總之,網絡時代的到來,對廣大教師的職業道德和技能,都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應對這種挑戰,是值得我們教師應該認真思考的,應用好了,不但會提高教學效果,而且對教書育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朱泓蔡麗華劉政單位:牡丹江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