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概述2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第一篇 一、教師要有豐富的文化素養
實踐中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教師文化素養對師德建設和校風學風的形成,對學生三觀意識的塑造和改進,有著巨大作用。所以,教師要不斷地學習、探索、創新,努力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文化素養。首先,教師要努力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教師不僅要全面準確地牢固掌握所教的專業知識,還要推陳出新。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有選擇性地閱讀一些提高教師自身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教育理論書籍。教育結果表明,教育的重心已不再是教給學生固有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當今時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新知識不斷涌現。教師要跳出學科本位思想的束縛,汲取最新科研成果,才能適應新課程教育教學的需要和教育發展的需要。第二,教師要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每個高校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相對固定的人文氛圍,這種氛圍體現的人文情懷可以直接通過活動傳遞給學生,高校是以育人為己任,培養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最好場所。復雜的社會生活要求大學生應有較強的獨立生活能力、交際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質、妥善處理事情的能力等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在鍛煉大學生的能力方面起到了催化作用。如鼓勵學生參加全國英語、數學、物理等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各種社團活動競賽,“網頁設計”大賽;暑假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東北亞博覽會志愿服務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第三,教師要提高教育能力素質。教師除了一般人應有的能力素質外,還應具有分析、處理教材的能力,了解、分析學生的能力,選擇運用教育、教學方法的能力,準確駕馭口頭語言和文字語言的能力,學生班級與學生活動的組織管理能力等。有人曾說,人與人的起點相差不會太大,但最后都拉開了距離,這種距離的拉開主要看八小時之外的時間你在做什么,一旦你在八小時之外把讀書學習作為一種習慣,這就意味著你的教育教學已經或者正在走向成功了。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列夫•托爾斯泰說過:“如果一個教師把熱愛事業和熱愛學生相結合起來,他就是一個完美的教師。”教師對學生的愛,是良好師生關系能夠存在和發展的基礎,這種愛既是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應該具備的道德品質。現在的高校學生多數是90后,自我意識強烈,接觸的新鮮事物較多,又處于年齡的叛逆期,所以教師必須做到:第一,了解與信任。了解學生所處的社會氛圍特點,了解每個學生的成長歷程,從內心相信他們能夠掌握好人生的方向,再適當加以引導,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第二,平等的對待每個學生,尊重每個學生。在古代,我國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平等施教,一視同仁”的師德思想。教師對每個學生要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教師更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每個人都需要理解,學生最希望教師的理解。理解他們的年齡,他們的幻想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只有理解學生,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第三,嚴格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愛,要與嚴結合在一起,嚴是原則性,愛是靈活性,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被關心的渴望,教師要用自己的愛激發他們內在的潛力,用原則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用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的方式塑造他們健康的心理性格。
三、守住教師職業道德是根本
教師在學生的道德成長方面的作用顯而易見,但如果一個教師都不能恪守自己的職業道德,只靠說教往往會適得其反,言傳不如身教,作為高校教師主要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把學習和遵守教師職業道德作為終生不懈的追求。其次,要讓自己的正面言行正向影響學生的行為方式。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曾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就要求教師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要學生努力學習,自己就應當學而不厭,手不釋卷;要學生認真讀書,自己就應當積極備課,教學認真負責。總之,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做出榜樣。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帶來好影響,對學生進行教育才有說服力。第三,勇于自我批評,善于改正錯誤。如果教師在教育、教學法中出現了錯誤,就要采取實事求是的態度,公開向學生說明,不強詞奪理,不文過飾非;做到認真負責,做到知錯就改。教師是精神文明的宣傳者,同時也是精神文明的實踐者,要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恪盡職守,模范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總而言之,師德修養是一個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過程,如今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日益多元,教師作為社會一分子,不能不受任何影響,但是我們需要通過學習、自律,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自覺抵御社會不良意識形態對我們的沖擊,進而把這種人文素養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傳遞給學生,為社會的全面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房麗華尹晶華單位:長春工業大學學生工作處長春工業大學檔案館
第二篇 一、加強高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的重要意義
1.提高職業道德修養是時展的需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道德意識、道德觀念、道德行為也隨之發生變化,因而對肩負培養和造就時展所需要的新型大學生人才的高校教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時代的發展,要求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的職業道德修養,不斷地用新的、反映時代要求的教師職業道德內容充實和提高自己,以更好地完成歷史賦予教師的使命。
2.提高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
大學生思想活躍,獲取信息的渠道廣泛,信息量大。這些因素使現今的學生有較強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他們在思想上還不是很成熟,在面對一些有關個人成長問題和社會現實問題的時候、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知道如何去面對和處理。因此,作為這些學生的教育者,老師應該知識面更寬,能夠和學生們共同探討學生們感興趣的熱門話題。所以,為了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教師必須要不斷提高教師職業道德境界。
3.加強教師職業道德修養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
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能否把學生培養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不僅取決于教師的知識才干和專業技能,更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情操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所產生的直接影響。加強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建設是為社會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高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因此,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因此,高校為確保高質量人才的培養,必須加強高校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
二、當前高職院校教師職業素養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教師的職業素養狀況,整體而言其本質和主流是好的。但是,在當前市場經濟大潮和物質利益的刺激下,高職院校的職業道德狀況還存在著一些問題與不足。
1.教書與育人發展不平衡
目前高職大學生中在思想、生活和學習方面還存在一些困惑和問題。除了學習以外的問題,還有職業理想、人際交往、情感困惑等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地解決,既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部分教師缺乏教書育人的責任意識,在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時候,往往不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2.對學生缺乏愛心
學生是教師工作、服務的對象,熱愛每一個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少數教師對學生的生活、學習情況漠不關心,對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更是一無所知,一些教師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情緒帶到學生身上;還有一些教師不能公平地看待學生,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
3.教學實踐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教師實踐能力即教師應掌握本專業基本操作技能,具備指導專業實踐教學的能力。是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必備能力之一,是教師培養“實用型、技能型”高職學生的基本條件與基本素質。高職院校教師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實踐技能,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適應高職教學,滿足高職教學要求。目前高職院校有些教師盡管很有教學經驗,但對新設備的操作技術存在教學經驗不足的問題。
三、提高高職院校教師職業道德的途徑與方法
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對教師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通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和積極的道德實踐,不斷地激發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體意識、責任意識,在教育學生的實踐過程中實現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克服個人在情感、意志、行為習慣等方面的弱點,不斷提高自身職業道德修養。
2.積極建設校園文化,營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高校校園文化是教師成長發展的環境因素。營造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發揮校園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和調適功能,引導教師積極參與學校發展目標的制定,為學校教育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把個人的思想情感和前途命運與學校事業發展緊密聯系起來,增強主人翁意識,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
3.重視開展靈活多樣的師德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師德建設氛圍
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優秀教師在教書育人工作經驗交流活動,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教書育人的主題活動,通過組織教師參與文藝、體育、教學技術比賽等活動,使教師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拓寬學科領域,掌握現代教育技術和方法,以高尚的情操、精湛的教學藝術和淵博的知識擔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本文來自于《才智》雜志。《才智》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胡玉玲單位:營口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