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價變動對歷史成本會計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物件變動會計是在物價有大幅度波動的情況下為保證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對傳統歷史成本會計的改進。這種改進改變了原有的計量單位及計量基礎,對很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本文首先介紹了物價變動會計的發展歷程、理論基礎和相關內容,接著將從對傳統會計理論、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信息使用者以上幾個方面的影響進行說明,簡單的闡述物件變動會計對歷史成本會計的影響,最后作者提出自己對物件變動會計的理解。
【關鍵詞】物價變動會計歷史成本影響
物價變動會計起源于西方國家,是為了解決通貨膨脹的影響。1918年LivingstonMidldleditch發表的《財務報表是否反映貨幣價值的變化》奠定了物價變動會計的基礎。隨后,在上世紀60~80年代,美國和英國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準則和制度關于物價變動以減少由于通貨膨脹因素帶來的對會計信息的各個方面的影響。相比歐美國家對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的影響的重視程度,我國在上世紀90年代也開始關注物件變動會計,并學習歐美國家的關于物價變動會計準則制定,在會計處理中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三種不同計量模式,對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理論和會計信息使用者在一定程度上產生了不同的影響。
一、物價變動發展歷程
(一)歐美國家物價變動會計的發展
物價變動會計首先在歐美一些國家實施,主要有美國、英國和國際會計準則對其進行了相關的規定。在1981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了IASNo.15《反映物價變動影響的信息》相關文件,并且受到了一些歐美國家的認可。之后很快的時間內由于出現了惡性通貨膨脹,1989年國際準則委員會又了IASNo.29《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財務報告》來減少由于惡性通貨膨脹帶來的信息不真實而給財務報表使用者帶來的誤解和困惑。事實上,美國是很早關注物件變動會計的的國家,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和美國會計師協會也都相應提出一些辦法來避免物價變動帶來的問題。1963年美國注冊會計協會發表ARSNo.6《報告物價水平變動的財務影響》,提出建議用一般物價水平不變幣值來表示財務信息。接著,由于通貨膨脹的加劇,FASB于1979年頒布SFAS33《物價變動與財務報告》提供按現行成本/穩值貨幣單位補充揭示信息的指南。在之后的五年中,由于通貨膨脹的降低SFAS89取代了SFAS33,物價變動會計是否有存在的意義遭到質疑。但是在SFA89中,也只是把強制性披露改成了自愿性披露。因此,該項物價變動準則的制定仍然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由于石油危機和明顯的通貨膨脹,跟隨的時代的潮流,英國也不甘落后。在1980年英國公布SSAP16《標準會計慣例公告》,要求披露按照現行成本表述。無論是國際、美國、于其他歐美國家,隨著通貨膨脹的降低和公允價值的出現,人們要求必須按照現行成本披露表述的意愿也不是很強烈。因此,物價變動會計實施具體要看本國的通貨膨脹是否嚴重,若通脹降低,就會減少物價變動會計的運用。
(二)我國物價變動會計的發展
相比歐美國家較早的涉及物價變動會計,我國在20世紀80年代初也開始關注物價變動對對傳統歷史成本計量帶來的影響。在我國有三大學派,對物價變動引起的財務問題提出了三種理論。一種是,葛家澍、曲曉輝會計學者的資本保持理論。認為產生物價變動會計的原因就是對真實收益和資本保持的要求。第二種,湯云為、張鳴提出成本補償論,必須要遵循實物資本能補償成本。第三種是婁爾行、張為國提出的從計量的角度思考物價變動會計。他們認為物價變動會計需要關心的核心問題是計量屬性、計量單位和不同的計量環境帶來的不同影響。由于我國關注物件變動會計較晚和公允價值的提出,截至目前為止,我國仍然沒有物價變動會計準則規范。但是,并不是說,我國不關注物價變動對財務報表信息帶來的影響。我國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19號—外幣折算》CAS19第十三條規定:企業對處于惡性通貨膨脹經濟中的境外經營的財務報表,應當按照下列規定進行折算:對資產負債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予以重述,對利潤表項目運用一般物價指數變動予以重述,再按照最近資產負債表日的即期匯率。
二、物價變動會計理論基礎
根據國內外對物價變動會計的研究,物價變動會計理論基礎包括資本保持理論、成本補償理論和計量選擇論。資本保持理論包含財務資本保持理論和實物資本保持理論。采用財務資本保持理論和實物資本保持理論對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有不同的影響。因此,選擇物價變動會計三種計量模式一般購買力單位會計、現行成本會計模式還是現行成本/固定貨幣單位會計模式顯得尤為關鍵。
三、物價變動會計對傳統會計理論的影響
物件變動會計對會計理論的影響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物件變動會計改變了歷史成本計量基礎,提出了現行成本。然后,提出了資本保全模式,增加了實物資本的概念。從資本保全模式又引申出經濟收益和資產持有收益。除此以外,由于通貨膨脹的存在對會計假設中的貨幣計量假設又進行了否定,提出了不變幣值假設。這是對歷史成本計量對傳統財務報表的一種引申。這些方面的改變,展現出了物件變動會計的目的就是為了降低和減少通貨膨脹帶來的對財務信息的不利影響。IASB在2004年《改進國際會計準則》中對物價變動會計已經不做強制性要求。在我國,截至目前,雖然仍然沒有具體的物件變動會計準則,但是在其他準則中有所涉及。例如,在企業外幣折算19號準則中就提到,需要按一般物價指數來對會計報表進行折算。這就涉及到物價變動會計處理中的三種模式中的歷史成本/不變幣值計量模式。這種模式簡單容易計算,統一所有數據使用同樣的折算系數,增加了會計信息質量的可比性。這就是接下來所說的,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四、物價變動會計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
配比原則。收入費用更加配比。在歷史成本且伴隨物件變動的情況下,收入費用發生在不同的時間點,而在通貨膨脹的影響下,物價變動會計消除減少了這個因素的影響。把不同時間點發生的收入費用放置在同一個平臺上進行比較分析,更符合會計信息質量中配比原則的要求。謹慎性原則。第一種會計模式考慮了筆直的變動,在第二種和第三種模式中,均采用現行成本計量。這三種模式均體現了會計信息質量的謹慎性原則。通過改變歷史成本計量,更能清晰正確的反映企業實際真實的盈利能力,使企業的成本利潤都更加真實。重要性原則。若通貨膨脹因素影響特別重大,則需要考慮對歷史成本會計進行改進,反之,不需要考慮物件變動會計。
五、物件變動會計對會計信息使用者的影響
物件變動會計使用的前提是物件有所變動。首先,在這個前提下,通過物件變動會計來核算會計信息,有利于保護股東和債權人的權利。不會由于物件的因素沒有考慮在內而給出錯誤的信號導致股東盲目投資損害自身利益。其次,能更好的幫助企業的管理層來控制成本和分析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而發現企業排除各種干擾因素以外的真實的會計信息,幫助企業預測未來。
六、結語
物價變動會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和減少了通貨膨脹帶來的財務信息不真實,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客觀性和可比性。雖然物件變動會計存在以上這些優點,對歷史成本計量的一種延伸。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問題。首先,三種會計模式就存在自身的不足。比如,現行成本/名義貨幣會計模式中,現行成本的確定不是那么的客觀,會存在一定的人為因素,這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就有一定不利的影響。其次,公允價值的提出其實有解決物價變動會計中存在的問題。因此,物件變動會計是否存在是否適合我國國情是否有實際意義也需要證明考慮。
參考文獻
[1]冀秀麗.淺談物價變動會計在我國的應用[J].天津經濟,2011:1.
[2]李現宗等.高級財務會計[M].第402頁,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5版.
[3]胡昳.物價變動對會計信息質量影響研究[J].2010.07.
[4]常勛,常亮.國際會計(第七版)[M].2009年4月.
[5]薛夢霞.物價變動會計文獻綜述[J].財會通訊,2010:10.
作者:趙清 單位:河南大學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