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為人們生產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不斷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是當前全體農機人亟待解決的問題?;诖耍P者分析了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概念,闡述了農業機械化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信息技術在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過程中的重要性及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水平;重要性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經歷了以人力和畜力為主的傳統農業到以機械化為主的小型規?;r業再到如今的以信息技術、自動化農業為主的現代農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我國不斷更新農業生產方式。在智能化浪潮的推動下,信息技術極大地提高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大縮短了農民的勞作時間,提高了農民的生產效率,為農業生產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農業糧食產量得到了明顯提升[1]。近年來,盡管我國的農業經濟體系發生了巨大的變革,但是在信息技術助推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過程中逐漸也暴露了一些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地區之間發展不平衡以及技術人員不足等問題制約著我國農業機械化生產的發展。
1農業機械化水平概述
農業機械化(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是指利用先進的農業機械裝備進行農業勞作,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以及畜力工具進行生產的過程,農業機械化有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從而達到節約勞動力、減輕農民勞動量、提高生產效率的目的。例如在種植業中,使用拖拉機、播種機、收割機、機動車輛等對土地進行翻耕、播種、收割以及運輸等各項工作,在生產的過程中主要依靠機械動力和電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來完成[2]。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共經歷了3個階段:1)半機械化階段。半機械化階段的發展是在19世紀中期至末期,其特征主要是農業生產上廣泛使用畜力進行牽引的簡單農業機械。2)基本機械化階段?;緳C械化階段的發展大約是在20世紀初至20世紀50年代,主要表現為農業上基本采用拖拉機作為牽引的農業機械。3)綜合機械化階段。綜合機械化階段大約在20世紀中葉以后,主要表現為在農、林、牧、漁各業的生產環節上廣泛使用更為先進的農業機器。20世紀80年代以來,由于電子計算機等在農業中的應用的增多,農業機械化逐步向自動化方向發展。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最早開始于新中國成立之后,伴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社的發展,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經歷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并取得了顯著成就。1978年改革開放之后,正式拉開了調整農民和土地關系的序幕。尤其是十一屆三中全會深刻反思了新中國成立以來農業發展走過的彎曲道路,統一了全黨對農業問題的根本認識,提出了加快恢復和發展農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開辟出了一條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業現代化道路。從此,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由弱到強,逐步發展壯大,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3]。
2農業機械化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顯著提高,但與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大部分地區在農業生產模式上依舊采用最基礎的農業機械化模式。因此,國家以及政府部門應當加強對農業機械化資金的扶持,多引入信息技術促進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農業機械化深度融合,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發展水平。
2.1農業化機械水平不平衡
當前我國在農業機械化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地區之間農業機械化水平不平衡。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越來越稀缺,并且農村中的勞動力不足導致地域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在我國一些經濟發展較快的區域,由于收入較高因此農民購買農業機械較多,農業機械化水平較高[4];而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民沒有足夠的收入支撐他們購買農業機械化設備,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較慢,農業生產水平低,農業機械化水平低。
2.2農機結構不合理
農業機械結構不合理主要表現在5個方面:
1)農業機械老化嚴重,缺乏對農業機械設備的更新與換代。
2)大多數農業區域的情況都表現為在農業工具上以運輸器械為主,農業作用機械匱乏。
3)在農用動力機械中,中小型動力機械占比較多,大中型機械占比較少。
4)與農機作業配套的機械工具較少,不配套的情況較為普遍。
5)中低檔農機具占比較多,能夠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以及高性能機具較少。2.3缺乏科技人員無論任何一個行業,科技人員都是該行業內的不可缺少的一環,科技人員在該行業中發揮著重要的連接作用,關乎農業生產的質量與水平。在如今信息技術助推農業機械化的進程中,科技人員更是農業行業中聯系農業生產以及先進信息技術的重要群體,但是就目前我國農業機械信息化的發展情況看,我國優秀的農業科技人員十分匱乏,雖然我國本科學歷的農業技術人員具有豐富的農業專業理論知識,并且人員群體較為豐富,但是他們往往都缺乏實踐經驗,因此很難真正將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現代化的農業設備技術科學有效地傳授給廣大的農民群體,這一現象也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信息化的發展。
3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的應用已十分普及,以下是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中比較常見的應用方式。
3.1農作物生產中的應用
北方地區以大規模的玉米和小麥為主,在傳統的農業生產過程中,玉米以及小麥的生產需要人力以及物力進行播種和收割,而隨著玉米以及小麥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這就導致農民在玉米以及小麥種植過程中所獲得的經濟效益較少,甚至還會造成虧損,導致農民農作物種植的生產積極性受到打擊。而應用信息技術后,玉米和小麥的播種收割全部依靠機械化的設備來完成,極大地降低了人力資源的成本,農民收益增加,激發了農民種植農作物的積極性[5]。
3.2總線通信應用
信息技術的應用還能夠推動農業機械設備的標準化。農業勞動者在使用機械化農具時,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在駕駛平臺內接入智能終端顯示設備,然后根據相應的機械類型確定終端的設備型號,利用總線通信技術搭建串行結構的方式搭建通信線路,這樣的方式可以將農業生產中的相關信息進行精準快速的傳遞,從而有利于農業生產的自動化,保證農業生產的科學性,助推農業生產的智慧化。
4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化上的應用已經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減輕農民負擔,解決了農業生產力不足的問題,提高了農民收入,有效促進了我國農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萍.探究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推廣中的應用價值[J].種子科技,2021,39(10):117-118.
[2]岳守翠.信息技術在農機技術推廣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20,51(4):59.
[3]楊艷春,張慧.信息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探析[J].河北農機,2020(1):57-58.
[4]郭皓.關于運用信息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思考[J].種子科技,2019,37(16):167-168.
[5]楊森.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研究[J].江西農業,2018(24):126.
作者:楊林 單位:江西省電子信息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