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課的合作教學模式研討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班級分組
A為主持人即組長,負責學習進程、分配發言的機會,還起到小老師的作用;B為觀察員,觀察合作學習的進程和時間;C為檢查員,負責對問題的糾錯;D為報告員即記錄員,負責討論結果的記錄和報告。在分組學習中,課堂教學由一個教師可能變為十個老師,提高課堂效率是顯而易見的;在實際教學中ABCD的角色可據情變換,更利于培養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這種“互助”式小組學習,主要是學生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解釋和答疑,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會學知識,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和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當然根據教學活動的變化還有其他的分組方式,如全班分層分組,全班興趣分組等。
二、授課模式
國家課程標準明確提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課的合作教學模式,一般有范例式、自主式兩種主要授課方式。范例式一般有范例教學、小組討論、交流反饋和總結幾個環節,范例教學主要還是采用講授法,這種模式適用于思維難度較高的課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留出學生獨立思考的時空,避免在小組討論中,個別學生養成懶于思考依賴他人的習慣,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自主式一般有思考、交流、報告幾個環節,適用于偏操作性的課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練習、合作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討論,真正落實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三、教師發展
合作教學的課堂活動,必須變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為師生、生生、個群和群群的多向交流。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改變以往教師的主動局面,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向現代的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知識,交流情感、體驗教與學的快樂,實現師生教學相長和共同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進行角色的轉換,提升個人自身整體素質,提高教育教學能力。一要提高教師人際關系協調能力,處理好教師與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與教學目標、小組合作學習與個別學習的關系。二要提高教師科學評價學生能力,建立評價目標多元、評價方法多樣的學生評價體系,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和態度;要關注小組成員的個體表現,更要關注合作小組的集體成績,把“小組合作表現”列為評價的主要指標。三要全面提升教師常規教學能力,備課不僅備知識還要備個案,具體到學生層面上,可分層到學生代表(好、中、差),微觀里有每個學生,把每個學生寫進教案。上課不僅注意學生的興趣的三個維度,更要站在學習角度上研究教與學的方法,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犧牲一點知識,也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和技能。
作者:耿幸福單位:墾利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