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與聾校語文學科整合的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2、聾校信息技術與龍聾校語文學科整合,豐富了聾生語文學習情境。教學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知過程,多媒體計算機教學具有形象直觀、內容豐富、動態呈現、信息容量大等特點,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圖片、圖像、動畫、聲音、文字等等是多樣而豐富的,可以把許多抽象、深奧的道理以錄像、幻燈、計算機軟件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具體、生動、直觀、形象的教學。根據聾生對具體形象事物感興趣的心理特點,應該說多媒體計算機教學是非常有利于聾生對知識的獲取與建構,有利于知識的存儲。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和教材特點及教學需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計算機、實物展臺、液晶顯示儀、網絡技術等創設教學的情境,讓學生走進情境、體驗學習。
二、信息技術在聾校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聾校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可補償聾生的聽力,充分發揮了視覺、嗅覺等感官的代償功能,為語文課堂教學提供了學習“媒介”。聾生的認知由于受聽力、語言、生活經驗等多方面的影響,他們理解、感受語言的能力很弱,尤其對一些抽象的語言文字——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內容,理解就更加困難。那么就需要聾校教師為學生提供學習的“媒介”,突破學習中的難點,轉化學習內容的呈現形式。人們通過視覺和聽覺獲得的信息占系統從外界獲得所有信息的94%,這充分說明了人類的視覺和聽覺對學習的重要作用。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能明顯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率。對于聾生來說,現代教育技術能積極刺激聾生的聽覺器官,補償其殘余聽力,充分發揮視覺、嗅覺等感官的代償功能。
三、聾校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為語文課堂教學增加了學習信息量
聾校語文教學如果依靠教科書、教師、學習的參考資料(書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現代信息技術體現了很強的網絡優勢,能收集更多的語文學習的信息資源,能將教師、學生、圖書館集資建的資料庫的信息有機結合起來,增大教學的信息量,充分地開發了語文資源。師生雙方利用計算機在教學活動中交流、討論、啟發等實現資源的共享。在聽、讀、說、看、操作活動中,大量信息刺激著學習主體,學習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時信息和知識緊密聯系在一起,使聾生能獲取大量的知識信息,這樣就可以更好的使聾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聾生寫話的能力。
四、聾生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有利于聾生自主學習
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也是聾校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之一。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由教師主宰:從教學內容、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到教學步驟,聾生只能被動地參與這個過程,而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徹底打破了這一局面。在多媒體計算機這樣交互式的學習環境中,聾生可以平等的共有、共享人類的學習資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學習內容、方法、策略和發展目標,聾生在這種開放式的學習空間有了主動參與的可能,有了自主學習的天地。當然,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整合應是兩者的融合,而不是簡單的湊合。首先,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要與信息技術的理論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為聾生的自主學習搭建了優越的學習平臺,為此教師必須從傳統的教學理念中解脫出來,讓聾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引導和幫助聾生在“平臺”上施展才華,動手、動腦,長知識,長才干;其次,要使信息技術與語文文本內容相融合。再次,要從聾生的年齡特點、知識和能力的基礎出發,使之能夠跟上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才能實現二者融合。
作者:趙玉珍單位:蘭州市盲聾啞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