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管窺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融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引入信息技術后,相關知識點均能夠很快展現,既節約了時間,又更加生動直觀。筆者在八年級的《蘇州園林》的教學活動中,首先是制作了蘇州園林分布圖,并結合蘇州園林的網上資料,現場展示了相關圖片,對其有代表性的精華景點進行了解說,使學生深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點。
二、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實現途徑
以整合教學環境為關鍵點。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基礎是整合教學環境。運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渲染氣氛,創設情景,使學生站在當事人的角度體驗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以蘇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其主題是“親近文學”,列舉了巴金的繁星、冰心的母親、泰戈爾詩三首(金色花、告別、榕樹)等內容。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安排預習活動,通過網絡查詢巴金、冰心、泰戈爾的基本資料,更進一步,還應讓學生通過網絡獲取這些作品出現的時代背景,心路歷程等,加深對人文關懷的認識。筆者在教學活動中,將學生分成了幾個小組,請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設定了“假如三位作家相遇”的情景教學活動。有學生創造性地分析了如果三位大家在情景互換的條件下,能夠寫出什么樣的杰作。又如,前文提到的八年級《蘇州園林》教學活動中,筆者也整合教學環境,請學生分組討論后,推選代表進行模擬導游,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通過網上查詢導游圖、導游解說詞等,將學習氣氛推向了新的高潮。筆者認為,僅僅讀懂教材,反僅掌握教材的知識點還遠遠不夠,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相關知識,既能夠促進基本知識點的鞏固,還能夠增加相關知識的了解,促進表達能力、綜合素質與人文精神才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關鍵。注重輔助教學模式的建立。如前所述,信息技術作為新生事物,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其結果是建立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而在此過程中,該模式對于教學活動整體來說,筆者認為,仍然是輔助性的。換句話說,信息技術與教學活動的整合,要服務于教學活動,從屬于教學活動,一切服從于教育工作的大局。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要特別注意這一點。而整合后,其學習形態、知識面、信息渠道的多樣性,使學生思維集中性、注意力、團隊精神都會受到一定的分散。因此,教學活動中,任課教師要牢牢把握這個大的原則。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語文信息資料搜集、加工、處理時,可向學生提供方法指導,如建議參考的網站;在寫作中,老師可以歡迎學生不拘一格,在電子文檔中插入圖片、符號,甚至是其他視頻資料;在校園討論、語文學習興趣小組討論方面,教師可以聯系學校開放專門的BBS平臺等,同時也可以請學生分組,按團隊在網上發表意見,也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專注于課件的制作與編排。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整合,把呆板的文字形象轉化為文字、圖片、聲音、動畫、視頻等有機統一的多媒體形象。當前,信息技術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活動,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基礎,在普通的九年制學校中都能夠實現。因此,教師要本著認真負責的精神,認真完成課件與教具的制作。首先,教師要摒棄“電子板書”的錯誤觀念。即教師把備課材料或板書內容,原封不動地制作為多媒體課件在課堂上播放。這和傳統的粉筆板書沒有太大的區別,學生新鮮感很快就會過去,是一種形式上的教學條件改善,而不是本文所倡導的“整合”。其次,盡可能地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以圖文并茂、聲形并茂的多媒體教學方式;超媒體文本結構的知識點鏈接,來貫穿教學知識點。比如,在教授《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時,在制作課件時,就引用了后人譜寫的歌曲,在課件中播放,使學生在學習時更好地領會到詩人的心境與彼時的氣氛。注重實踐環節的建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課程教學的整合,其實質就是以語文教學為基本載體,將信息技術及相關知識滲透到語文教學中,在此過程中,信息技術本身也作為傳遞的一種手段。當前,大多數初中學生都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處理技能,如電腦、平板、智能手機的操作與應用等。在此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安排一些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如請學生完成一些課題、作業,通過電郵的模式進行上交?;蛘撸谀承┱n文的學習方面,動員學生自己制作課件或者討論材料,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與問題分析能力。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活動的整合是一個新的課題。對于求知欲強,充滿熱情的初中生來說,是一項具有時代感的有益嘗試。這就要求學校與廣大初中語文教師共同努力,以構建新的教學環境為出發點,注重輔助教學模式的建立,編制優質的課件,使這一嘗試起到良好的效果,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作者:趙宇單位:常熟市王淦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