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課程中的實用性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采用信息技術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
以往的物理中,教師教學只能通過黑板板書和講述向學生傳授知識。這樣的教學模式相對于物理來說是枯燥乏味的,往往會使學生對物理課產生反感,達不到教學的理想效果。但是科技的發展為我們的課堂帶來了新的教學手段,科學技術的發展已將信息技術帶入課堂教學。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課程的教學內容,適當地將信息技術運用進來,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分析力等多種能力,為課堂教學素質化創造了有利條件。比如,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利用多媒體有方向、有目的地查找與物理課程有關的知識,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這些物理知識,自己去理解并運用這些物理概念。
二、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抽象的物理知識具體化
高中物理知識涉及很多的抽象概念,這些抽象的物理知識對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高中生而言,是難以理解并接受的。比如力學中的萬有引力定律、胡克定律和滑動摩擦力;功和能中的焦耳定律、電勢能和重力勢能;動量定理、動量守恒定律和動量與沖量的彈性碰撞等物理概念。這些抽象概念如果只是通過教師根據書本講出來的話,不但使學生難以理解其中的物理原理,而且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如果教師在教學時借用信息技術把這些難點演示出來,那教學效果就會發生極大的改變了。通過多媒體演示,這些抽象物理概念和內容可以很直觀地在演示屏幕上顯現出來,可以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原理。比如,在講解滑動摩擦力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滑動摩擦力的視頻,并結合自己的講解使學生增強對這部分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通過信息技術演示物理實驗
在高中物理課堂中,實驗演示是物理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豐富多彩、生動有趣的實驗是物理實驗教學的特點,利用實驗課不僅可以讓學生記住某些相關結論、實驗步驟,而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使學生透徹理解并且完全掌握產生實驗結論的過程。但是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教師往往只要求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理解實驗現象。但是由于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度不同,對實驗現象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偏差,這樣教師就無法借助物理演示實驗向學生準確地生傳遞知識,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但是如果我們現在將信息技術引入高中的物理課堂,通過多媒體技術演示物理實驗,打造“真實”的物理實驗,就可以使物理實驗清楚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例如,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牛頓由落到頭上的蘋果是如何與萬有引力定律聯系在一起的,整個模擬實驗過程流暢、直觀、明了,從而使學生對該實驗有了一個清晰完整的認識。由此可知,通過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整合,可以突破常規實驗儀器的局限性,所以我們應當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特長,對那些難以觀察到的、復雜困難的實驗進行模擬和提供幫助,成為常規實驗的補充,并把兩者結合起來,使實驗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層次,從而有助于學生發現規律、獲得知識,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實驗技能水平。
四、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并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師在進行物理教學時要適當地對知識進行取舍,將一些容易理解接受的知識讓學生利用一些相關的物理教學網站進行自學。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對物理自學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物理興趣。
總之,為了達到高中物理教學的預期效果,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是必然的。但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還需廣大物理教師對學生的情況進行適當的分析和教學。相信,信息技術一定能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作者:周志平單位:江西省鉛山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