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衛星斜投影多波束的橢圓參數分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系統模型
在多波束衛星通信系統中,衛星的覆蓋范圍被分成了許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被不同的衛星波束服務。在一個衛星波束所覆蓋的地球表面上,小區的邊界就是一個電平等高線。一般來說,衛星系統規劃網絡時,衛星每個波束的邊界處設定為比中心處信號弱。其中θ3dB表示半3dB波束寬度。通常在分析波束間干擾的研究中,將地球表面看成是一個平面,將各小區近似為衛星波束的正投影,小區與波束形成一個圓錐體,圓錐體的高等于衛星的軌道高度,圓錐體的底面即為小區,其圓心為波束的瞄準線在地面上的正投影,半徑為半3dB波束寬度對應的距離。在實際的系統中,絕大多數小區不是衛星波束的正投影而是斜投影,使得圓錐體的底面為橢圓。小區的形狀隨波束瞄準線與地面夾角的不同而不同。若瞄準線與地面垂直,則小區為正圓形,;若瞄準線不與地面垂直,則小區為橢圓形,,且瞄準線與地面的夾角(銳角)越小,橢圓的離心率越大,即形狀越扁平。值得注意的是,橢圓形小區的小區中心(波束瞄準線對應點)并不是橢圓的幾何中心。
參數計算
在實際的系統中,由于地球的表面是一個球面而不是平面,因此小區的形狀并不是嚴格的圓形或橢圓形,而是一個曲面。但是考慮到小區的尺寸遠小于地球的半徑,因此可以將其近似用橢圓形來計算。用,來表示衛星軌道對應的經緯度,用,來表示波束瞄準線對應的經緯度。將衛星記為點S,將衛星的投影點記為點O,小區中心記為點C,小區近衛星點記為點A,遠衛星點記為點B。從圖4中可以看出,隨著緯度的增大,小區中心與衛星的距離增加,小區的尺寸逐漸變大,由圓形逐漸變成橢圓形。當小區中心的緯度變大時,橢圓的長半軸迅速增大,短半軸先緩慢變大后略微變小。最大橢圓小區的面積約為圓形小區面積的4倍。因此,若將衛星覆蓋范圍內的各小區按照大小相等的圓形小區來計算,會與真實情況有一定的差距,這會對干擾計算時的小區建模產生影響。另外,在規劃衛星波束時,若按照圓形小區分布來規劃各波束的瞄準線位置,而實際產生的橢圓小區面積比較大,會引入較嚴重的波束間干擾。
討論了多波束衛星通信系統下,衛星波束投影至地面會造成橢圓形小區的原因,并推導了不同位置下橢圓小區各參數的計算公式,計算了GEO衛星覆蓋范圍內橢圓小區半長軸和半短軸的變化。當小區中心與衛星正投影點的距離增大時,小區的尺寸逐漸變大,形狀由圓形逐漸變成橢圓形。當小區中心與衛星正投影點的距離較大時,橢圓小區的尺寸與圓形小區的尺寸相差很大。研究可為以后的衛星波束規劃和干擾研究提供參考。
本文作者:鄭煒李斌任術波陳江吳建軍本文單位: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