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自然科學科技管理定位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使我國逐漸走向創新型的發展方式,中央和地方雙方都要重視對科技的管理和引導。當下我國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主要內容在于對科研項目的管理,管理內容過于狹隘,管理的方式仍然采用高壓式,管理方式不夠民主。文章對公共管理事業下的政府自然科技管理定位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公共管理;政府管理;科學技術;定位研究;自然科學
1概述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要逐漸走上創新型的發展道路,這就需要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重視對科學技術的管理。在對之前我國學者就政府對自然科學的管理中,我國很容易就可以看出其研究主要以科研活動為主要出發點,從而擴展到科學管理的探討上來。這樣的研究方式是有一定偏差的,很容易導致我們產生對科學技術管理過于狹隘的看法,難以全面地進行認識。就科學技術對社會經濟發展極大的推動力來看,我們需要站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整體宏觀角度去看待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第一,政府必須要認識到對科學技術管理的重要性,認識到科學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對其有高度的重視;第二,政府必須要認識到自己當下對科學技術關系的問題,例如管理的內容應該有所拓寬,管理的方式應該改變為服務型的管理,將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進行重新定位管理,從而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促使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2公共管理角度下的政府自然科學管理
2.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就是對社會公共事物、公共基礎設施的管理行為。公共管理是在一定時間內,在一定成員范圍內對社會的公共事物進行管理的過程,公共管理是一項公共性的活動,社會性的事務。簡單概括來說就是,社會公共組織或是其他社會組織對社會成員進行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的管理,從而推動社會整體協調發展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實現。對公共事物和公共服務的管理具有社會型、動態性、層次性三個特點。
2.2公共管理方面就政府對科學技術管理活動的理解在我國進行了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經濟進入一個飛速發展階段,科學技術不斷發展,并且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越來越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我國政府必須改革管理方式,從原先的管理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從而使得政府的管理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社會生產力的解放,從而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建立和諧社會,促進社會轉型。而且科學技術的進步有利于加強我國的軍事、國防實力,加強我國的教育水平,提高我國人民的文化素質。我國為促進社會經濟發展進行社會文明建設、農業建設、工業建設、國防建設、教育事業建設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發展,而且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也依賴于科學技術的發展。但是科學技術具有很強的不可控性,其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作用越大,政府對其管理就越具有難度。政府作為公共事物和公共服務的提供者和管理者,需要加強對科學技術的管理,使得科學技術的貢獻向經濟、文化、國防的方面發展,所以正確引導科學技術的功能是政府管理對科學技術管理的主要目標,也是政府管理對科學技術管理的核心內容。
3正確理性定位政府對自然科學技術的管理
3.1政府和市場二者之間對科學技術管理的平衡在我國的國情下,科研項目的資金支持主要來源于政府和私人企業,因此政府在對科學技術的管理時,需要找準正確的切入點才能促進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在對自然科學技術進行管理時,我們需要就科技本身的性質將其劃分為兩類:一類為私人性;另一類為公共產品型。公共產品型的自然科技是基礎性的科學研究,投入時間和研究成本較大,取得的收益較少,并且進行的研究規模也較私人的要大,所以公共產品型的科學技術是由公共資源投資而產生的,對于這一類科技產品政府就應該對其進行一定的監督和管理,政府在對其進行管理時,需要保證管理過程的公開性和透明度。而對于私人性的科學技術產品,其研究的出發點就是為了提高企業的收益,使得企業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這類科學技術產品中大多包含專利性產品,政府需要對其進行一定保護。因為不同科學技術研究的特點、目的不同,所以采取的管理方式也不能一刀切。在管理中,必須要政府、市場兩只手結合,對各自管理范圍、內容、方式做出明確的劃分。政府在管理中要做到不錯位、不超位,對于政府可管可不管的方面就交由市場進行管理,這樣的管理方式有利于保證科學技術發展的活力,使得科學技術在一個自由、寬松的環境下發展,從而促進其進步。
3.2充分理解科學技術管理工作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就我國之前對科學技術的管理來看,其地位主要被看作是類似于醫療衛生或者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管理地位,把科學技術管理歸納到社會事業管理范圍內。如今,我國科學技術研究主要為了經濟利益而進行,科研時間不斷縮短,與其相關的利益鏈接也越來越多,從而導致科學技術不如原先的純粹,難以和地區經濟發展相融合。但是科學技術發展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自然科學技術的發展不僅僅為社會各方面提供了發展的推動力,加快了社會財富積累的過程,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從而改變了政府傳統的管理方式,科學技術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內容,政府需要對其加強管理。科學技術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不斷擴大其研究范圍,其在經濟、工業、農業、文化、衛生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發展機制,這種發展機制對政府傳統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一定挑戰,所以我們在改革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中,必須對科學技術進行一個準確的定位,政府需要在宏觀經濟、財政等方面做出相應的改變,改變原先單一的管理方式。在政府中設立一個專門的管理機構,從產業、社會方面對科學技術進行管理,從而提高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促進自然科學的發展。
3.3確定科技管理在政府公共管理體系中的地位我國在之前對科學技術的認識主要是將其歸納到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方面,認為其和這些公共事物可以采取同樣的管理方式,科學技術管理被納入社會事業管理。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技術的研究周期逐漸縮短,其利益相關者也逐漸擴大,科學技術和其他方面之間的影響度和融合度也越來越高。如今,科學技術已經對社會經濟、文化、教育、衛生、國防等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和這些領域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其不僅僅為這些領域提供智力支持,還促進了管理方式的改變和革新,從而促進了社會經濟分發展,提高了我國的綜合國力。雖然政府需要對科學技術進行管理監督,但是科學技術對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影響也逐漸增大,尤其是對我國的國防方面產生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特殊性注定其不同于農業、工業、衛生等領域可以獨立存在,其逐漸發展為具有復雜的、綜合性、社會性的領域,原有的政府管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科學技術發展的要求。所以,要對科學技術在政府公共管理中進行正確定位,就必須要明確其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第一,科學技術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的核心內容,在政府的管理中需要把對科學技術的管理提升到和經濟、財政管理等同的地位,而不是將其等同于教育、衛生、社會等方面的管理;第二,政府下轄的各個機關單位,比如衛生、交通、教育、經濟管理等部門,都需要將科學技術管理作為單位的管理重點,需要把科學技術融入到產業發展,區域進步來實行技能型管理;第三,政府對科學技術的管理需要中央和地方兩個方面共同努力,需要和各個部門的科學技術管理部門相協調進行管理,從而形成全國性的、完善的科學技術管理體系。
3.4強調政府科學技術管理的區域特點我國地域遼闊,地方與地方之間的發展速度、發展特色不同,其社會經濟發展存在很大的差異,所以我國在進行科學技術的管理不能一刀切,應該就每個地方的發展特色來進行管理。但是我國對科學技術的管理并沒有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不同的管理方式,管理方式死板,難以滿足地方發展的需要。隨著地方經濟的不斷發展,地區之間的差異性也不斷提高,中央對于地方的發展、變化難以及時進行了解,國家就科學技術管理出臺的管理措施難以同地區發展相適應,難以滿足地區的發展需要。并且地方科學技術管理大多復制中央的管理方式,使得地方缺乏自身特色,沒有就自身情況進行分析,難以最大化地利用地方資源來進行科學技術發展,從而導致人力、物力的浪費。所以政府管理要對科學技術進行正確的定位,就必須要重視地方的特色,從自身實際來對科學技術進行管理,不能做一刀切。
4結語
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體現的重要性都是不容質疑的,為了進一步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提高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我國政府必須加快對科學技術管理的改革,需要從科學技術在公共管理的地位,其體現的作用來重新定位自然科學技術,對科學技術進行服務型的管理方式,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推動社會經濟各個領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煥祥,段學民.公共科技管理理論的最新發展述評[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8,(6).
[2]曹麗燕,馬憲民,蔡齊祥.關于公共科技及其管理的幾個問題[J].科技管理研究,2007,(5).
[3]孫斐,韓偉.自主創新導向型公共科技管理理論研究綜述——基于演化經濟學視角[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1,(3).
[4]劉太剛.對傳統公共物品理論的破與立——兼論后公共物品時代的政府職能定位理論[J].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11,(3).
[5]王煥祥,孫斐.改革開放30年我國公共科技管理制度的演變與啟示——基于演化經濟學視角[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9,(11).
[6]臧秀玲.地方政府科技管理新思維——評經濟轉軌時期地方政府的科技職能研究[J].法人雜志,2010,(1).
作者:邊蕊 單位:黑龍江省計算機軟件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