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小議科學技術的系統功能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科學技術可以提高勞動者的素質,改變其智力結構,提高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現代化生產中,對勞動者智力的要求由以往的經驗和技巧轉變為對科學技術的掌握,腦力勞動的比重在不斷增加,產品的價值不僅看它的物質消耗,也看其凝結的知識含量。而且生產現代化程度越高,越需要有更豐富知識、智慧和創造能力的勞動者??茖W技術通過“智化”在勞動者身上,能夠不斷提高勞動者的體力、尤其是大幅度提高勞動者的智力水平,全面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加速實現其本身的“現代化”,從而更大地發揮勞動者的內在潛力和勞動效能,形成一種新的、更高的改造自然的能力。
科學技術能夠拓展勞動對象的范圍,使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的領域不斷擴大,能夠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多。通過創新認知和創新實踐,從宏觀上來說,可以使更寬廣的自然界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認識和改造的對象,人們能夠在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基礎上獲得更大的自由;從微觀上來說,可以使人們對事物的認識更深入,能夠揭示事物更深一層的本質,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產品以滿足人的需要?,F在,人們通過科學技術創新活動不僅可以利用自然界已有的現成資源,而且還可以創造出許多自然界所不能直接提供的新的物質,使人類對勞動對象的利用、開發不斷向新的深度和廣度發展。隨著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人類根據自己的目的,利用科學技術創新,按照自然界物質的屬性和規律,對天然自然物進行加工、改造,必然使勞動對象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一批又一批的人工自然物,從而大量增加新材料、新品種的數量和不斷提高它們的質量,人類同自然界的關系也由單純的人同自然關系發展成了人同天然自然和人同人工自然的雙重關系,從而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
科學技術協調人與社會的關系
經濟提供著社會的物質支撐。人類進入工業社會后,每一次經濟上新的發展,每一次文明的進步,都主要得益于科學的發現、技術創新的飛躍,得益于技術創新應用于生產實踐中所形成的先進生產力。未來的科技發展還將產生新的重大飛躍。我們必須敏銳地把握這個客觀趨勢,始終注意把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同掌握、運用和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動科技進步和創新,不斷用先進科技改造和提高國民經濟,努力實現我國生產力發展的跨越。
(1)科學技術
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經濟結構優化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素,也是構建和諧經濟環境的本質要求。經濟結構優化的關鍵是產業結構的調整,而一般來講,產業結構的性質是由技術結構的性質所決定的。2004年6月,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總理強調,當前中國經濟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來說是體制問題、結構問題、增長方式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必須依靠深化改革,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茖W技術是調整產業結構的重要力量,產業結構作為一種資源轉換器,最終的作用是通過投入生產要素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市場需求特別是最終消費需求直接影響著產業結構變動的方向。產業結構的變動能使資源得到更合理有效的配置,而主導產業的更替是經濟結構升級和經濟增長的基本力量。
(2)科學技術促進經濟
增長方式的科學轉變。一直以來,我國采用的是一種生產能耗高、經濟效益低的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這一方式使我國的經濟發展目前正面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與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的失衡狀態。克服這種失衡狀態的關鍵是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為科學的集約型的增長方式,而這種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主要取決于生產要素投入數量是否合理,利用是否高效,組合是否優化。熊彼特認為,技術創新就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能夠實現生產要素和生產條件在生產體系中的“新組合”。每一個生產函數都假定一個已知的技術水平,技術水平不同,生產函數也不同,也就是說技術創新能夠在生產要素投入合理的基礎上,高效組合、利用生產要素,實現生產要素利用方法的不斷改進和不斷創造出更多的新資源,以此來加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道德的進步和消費觀念的轉變
科學技術使社會生產和生活發生巨大變化,對生產關系和其他社會關系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促進新的道德規范的形成和社會道德的提高。道德發展的歷史表明,不可能設想在青銅器的奴隸制時代,會有完美的人道主義產生;如果沒有近代科技和機器大生產代替手推磨式的生產,也就不會有資本主義文明的道德取代封建文明的道德??茖W技術創新成果的運用,有力地沖擊了傳統道德觀念,為新的道德規范的確立開辟了道路。
科學技術推動道德由依賴性道德向自由性道德的轉變。道德秩序建立的最高標準是自律。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社會,人們的道德行為并不是源自于人們自身覺醒了的道德需要,其道德規范的實施,常常是自上而下的制定,要求個體只需按照社會道德要求去做,因而是一種被動的依賴性行為。而現代社會,由于科學技術所帶來的通訊技術、交通的發展,特別是互聯網的使用,消解了物理空間的束縛,人們的交往面急劇擴大,交往內容日益豐富,交往方式多樣化,使得人們的道德關系日益豐富、復雜?,F實社會中約束人們的因素,諸如人們的輿論、組織、地區、國家等隱去、剩下的只是一個“數字符號”。在這種缺乏外界約束的情況下,也必將使人們的權利、責任與義務意識逐步得到提高,從而推動整個社會道德的建立逐步由依賴性轉變為自主性,走向道德秩序建立的最高境界。
作者:潘雙華單位: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