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安全中醫按摩機器人臂系統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本文對中醫按摩機器人臂系統進行設計研究,思考中醫按摩機器人臂的設計方法,包括結構及控制系統,其中又包括軟件系統及硬件系統等,也要關注安全保障系統設計,避免機器人在按摩時發生失控的情況,以免對人體產生損傷,通過多項系統設計,保證機械人臂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中醫按摩作為中醫中具有特色的項目,是一種對人體沒有毒副作用的療法。秦漢時期的《黃帝內經》中已經有關于按摩的記載。新中國成立后,我國衛生部門關注中醫發展,中醫按摩的手法不斷整理,按摩更加規范,通過按摩調整人體功能,改善機體病理狀態,達到舒經活絡及行氣止血的效果。中醫按摩可治療疼痛及心血管疾病等,具有強身健體及延年益壽的效果。現階段,市場上按摩器械不足,通過機器人模擬專家按摩手法,最終達到治療的目的。現階段,柔性關節機器人設計理念引入按摩機器人領域,通過輕量化設計,保證機器人能完成按摩手法。對此,本文對中醫按摩機器人臂系統進行分析。
1中醫按摩機器人臂設計
1.1按摩手臂運動特點
在中醫推拿過程中,針對人體不同疾病,按摩不同的穴位,按摩手法也存在差異,包括指捏法、掌推法、滾壓法等,在設計過程中,X軸代表拇指伸的位置,Y軸則是小指中段位置,Z軸代表手掌中心垂直的上側位置。設計過程中取Z軸與按摩手表面垂直,以此完成指錐法按摩,不同按摩方法的X、Y、Z軸存在差異,掌面與按摩平面涉及的因素不同,通過中醫按摩對推拿方法進行模仿,達到不同的按摩目標,滿足人體對按摩的要求,對此,在中醫按摩機器人設計過程中,應當根據按摩方法設計手臂結構。比如,在推法設計過程中,使用手指及手掌、肘部等完成按摩,自患者的背部完成平移運動。推法在實施過程中,自Z軸垂直人體,在Y軸及X軸上不斷平移,具有3項自由度,包括施力方向、垂直作用力方向、平移運動方向。
1.2按摩手臂結構的實現方法
自中醫推拿理論角度進行分析,設計一種中醫手臂按摩方法,主要是對背部進行按摩,在設計過程中,采取模塊式設計方法,四個手指保持左右對稱,手指包括遠近兩個端面,手指近端包括長連桿及連接艙,通過齒輪帶動指節活動,按摩滾輪自左右兩端與連接艙相連,自基座下完成電機驅動絲杠正反運動,帶動連接塊上下活動,對指關節及手臂形態進行調整。拍打模式則是手腕及手肘活動,按摩手掌則是保持一個姿勢,在手臂前端可以設置拍打頭,在按摩底座下與機械臂固定,不同按摩方式需要機械手臂之間做好配合。在捏拿按摩時,保留兩指及多指按摩,機械臂需要移動到穴位上,舵機對手臂轉動進行控制,調節手臂指尖姿態,絲杠帶動滑動模塊完成相關的運動,完成上下及相對運動,相對指節過近的情況下,舵機控制手指活動,調節按摩姿態,配和連接塊上下運動,或者調整捏拿力度,手指轉動后會被連接艙擋板限制,為保證手指調整到一定的角度,還需關注手指轉動壓力,見圖1。滾輪按摩過程中,將滾輪作為元件。設計滾壓輪及拿按輪,滾壓輪上有刺激穴位的凸起點,在滾壓過程中,能對穴位產生刺激。在機械臂移動到按摩位置上后,通過舵機進行指揮,調整按摩手指位置,避免遠端指節與滾輪相互影響。捏拿按摩過程中,可以利用絲杠對關節姿態進行調整,配合機械臂帶動滾輪運動,完成肩部捏拿按摩。滾壓按摩過程中,對關節姿態進行調整,配合機械臂帶動滾輪完成人體背部按壓。
2機械臂控制系統
2.1系統硬件
中醫按摩機械臂控制系統包括Can總線、Fpga控制器及人際交互觸摸屏等,操作人員在人機交互的模式下,利用觸摸屏控制機械臂運動,完成相關的按摩手法,操作力度及次數通過智能屏傳遞到工控機,工控機將期望手法轉變為計算機語言,通過動力學計算方式對機器人關節旋轉角度進行調整。使用Can總線傳遞角度信息,將信息有效傳遞到Fpga控制器,使機械人完成期望的按摩方法,控制系統見圖2。在機械臂控制系統搭建過程中,基于Faga硬件平臺完成SOPC設計,在設計機械臂過程中,應當對關節力矩及電流等進行采樣,根據算法對電機進行控制。在研究過程中,通過IP核方法完成直流無刷電機控制,系統響應速度快。中醫按摩機器人與傳統機器人存在差異,在設計過程中需要搭建按摩機器人平臺,其中,手臂內部存在兩個增量式光電編碼器,結合關節設計,對關節力度進行調整,彈性單元角轉過角度可通過系統計算,從而獲得數據力矩。增量式光電編碼器會輸出A、B、Z/3根信號,在設計過程中,可能涉及電磁干擾,容易對光電碼盤信號產生影響,對此,設計光電碼盤差分輸出方法,保證電路的抗干擾能力。為保證碼盤的精度,可以對信號頻率進行調整。傳遞的信號記錄到寄存器,檢測后的信息通過AVALON總線協議處理,最終傳輸到總線上。
2.2系統軟件
在系統軟件上,利用嵌入式C程序完成開發,開發算法包括速度控制及位置控制、力矩控制等,包括主程序及驅動程序、算法程序。其中,主程序的任務在于接收上位機的信息,根據不同的命令對子程序進行調整,一旦發生運行異常,及時對問題進行處理,將異常情況上報到上位機中。異常子程序中含有力矩限制保護子程序及過速保護子程序等。命令處理子程序中包括PID調節子程序及傳感器標定子程序、信息反饋子程序。B驅動子程序設計過程中,需要對驅動系統進行設計,硬件驅動設計過程中,針對應將寄存器中的參考地址進行分析,建立硬件操作文件,其中定義寄存器,根據硬件特點,構建操作函數模型。C算法子程序設計過程中,利用PD算法對系統力矩及阻抗等進行設計,速度與位置連接后,速度是內環,位置是外環,完成位置及速度的同步調控,力矩獨立實現,在位置及力矩等控制過程中,為有效控制軟件,應當根據實際情況設計限制保護量值。
3安全保障系統設計
機器人會受到一些因素影響,導致操作故障,或者發生失控等問題,導致被按摩的人群發生損傷,對此,在設計機械臂過程中,也要關注安全保障系統設計,根據按摩者的按摩需求設計安全保證體系,并對保障體系進行分級處理。一旦發生故障或者失控情況,可最大程度的保護被按摩者的安全。安全保證系統中包括醫護人員保護從事及機械系統保護措施、軟件系統保護措施等,系統將人員的安全作為最高等級,根據不同優先級對響應措施展開設計。(1)在用戶保障設計過程中,機器人與用戶發生接觸,通過感覺反饋系統,判斷機器人是否處于安全狀態,在系統設計過程中,可設置緊急開關,保障被按摩者的安全。急停開關放在靠近按摩者的方位,一旦機器人發生異常,可通過急停開關切斷電源,避免機器人繼續對按摩者進行傷害。重新通電后,機械人回到原位等待作業命令。(2)醫護人員保障措施上,該措施是保障機器人穩定運行的第二個層面,在作業過程中,醫務人員會操作機器人,判斷是否存在風險,避免機器人發生失控問題。用戶發生緊張無法有效切斷電源,該系統與用戶保障系統具有相似性,醫務人員設置緊急停頓開關,作用與用戶保障措施相同。(3)機械系統保護措施:中醫按摩機器人采取輕量化設計,為保證人體接觸時動量小,可對減重孔進行加工,從而設置安全力矩閾值,一旦關節力矩超過閾值,則改變運動按摩方法,保證被按摩者的安全。
4結語
現階段,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增高,智能化機器人在服務領域大放異彩,研究人員逐漸將目光放在中醫按摩機器人上。中醫按摩機器人作為服務型機器人,具有復雜的非線性系統,同時又具有廣闊的市場。對此,在研究過程中,應當合理設置機器人手臂系統,掌握系統結構設計方法,并使用先進的控制硬件及軟件,對安保系統進行規劃,保證各個系統的運行效率,提升人們的按摩體驗,達到理想的設計目標。
參考文獻:
[1]蘆紅利,閆娟.基于RecurDyn的4旋翼擺臂式清洗機器人設計[J].輕工機械,2021,39(04):39-43.
[2]郭建東,曾水生.陪護機器人雙臂運動軌跡誤差優化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1,29(21):3-5.
作者:楊志威 馮國斌 單位: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