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勞動教育是提升鄉村幼兒教育質量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鄉村具有自然、社會、經濟特征的地域綜合體,兼具生產、生活、生態、文化等多重功能,與城鎮互促互進、共生共存,共同構成人類活動的主要空間。就鄉村幼兒園而言,勞動教育具有重要的價值,實施勞動教育勢在必行。
一、鄉村幼兒園勞動教育價值
勞動充實人的精神生活,讓人在其生活空間中不斷成長,這需要實施勞動教育。鄉村幼兒園勞動教育能培養鄉村幼兒的勞動態度、觀念與勞動品質,能彰顯中國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鄉村是實施勞動教育最有益的實施場所。鄉村地區的勞動教育既還原了鄉村的生活風貌,也增強了鄉村幼兒對家鄉的熱愛與自豪。同時,勞動教育也促進了鄉村地區精神文明的進步、有助于延續鄉村文化的根脈。勞動教育是“五育”結合的凝結點和切入點,須從勞動入手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首先,勞動教育從幼兒階段開始,在于幼兒的年齡特征決定其思想和行為仍處在一種自然人的初始狀態中,其認識自我與外界的關系需要在生活中不斷的探索與實踐。那么,對于幼兒來說,勞動這一轉換中介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其次,幼兒的敏感期使得幼兒在勞動活動中擅長通過感官來感知自我的力量、認識勞動的意義、理解勞動與自然的關系,從而找到自我與自然的關系。最后,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活動,均能促進幼兒的思考能力與實踐能力,讓幼兒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發展,以培育出擁有健全人格的幼兒。勞動中呈現出來的良善品質也影響著幼兒的價值取向,如幼兒在勞動中學會節制、合作、勇敢等優良品質,以促進幼兒的道德發展。教育性的勞動可使幼兒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自理能力。
二、鄉村幼兒園勞動教育何為
當下由于勞動觀念在家庭中被淡化、在學校中被弱化等問題,導致從幼兒開始便不會勞動、不想勞動,對勞動缺乏正確的認識。因此,幼兒園作為鄉村幼兒教育的主要場所。鄉村幼兒園勞動教育也理應將鄉村的地理優勢與文化優勢相結合,突出人的勞動屬性,利用勞動與自然展開適宜鄉村的勞動教育。幼兒園環境創設中融入勞動元素,培養幼兒的勞動意識。幼兒的一日生活基本上都在幼兒園中度過,因此將勞動融入幼兒園環境創設中須貼近鄉村的生活方式。幼兒園的勞動環境創設既包括園內也包括園外,一方面,在各班教室里,教師可設計勞動主題墻,讓幼兒感受勞動與自己的關系;在區角中投入各式各樣勞動器具或者與勞動有關的繪本供幼兒學習、實踐。另一方面,對于教室之外的園所環境,教師有意識地將一些農耕知識以故事或圖畫的形式呈現,體現出勞動與生活的關系,讓幼兒在勞動氛圍中初步感知勞動文化。并且在鄉村地區,幼兒園的種植園地是相較廣闊的,種植園地和其他區域也組成了幼兒園的環境。社區的勞動場地也可納入到環境創設中。如此一來,幼兒處在有形的物質環境與無形的精神環境中,能加深幼兒對勞動的認知。環境是勞動教育實施的先決基礎,只有通過營造一種有勞動元素的環境氛圍,幼兒方能從認識勞動、體驗勞動到熱愛勞動,進而形成正確的勞動觀。幼兒教師因時因地,靈活設計勞動教育課程。陳鶴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提倡在“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解放兒童的手、腳、腦,讓勞動教育活起來,這都十分符合鄉村勞動教育。首先,勞動是多種多樣的,而不是枯燥無味的知識學習。設計勞動教育課程,教師必須要有積極的勞動精神、勞動態度和相應的勞動知識,并且教師要善于利用社區和家長資源開展勞動教育。其次,在幼兒園內,教師可將“應時、取宜、守則、和諧”的農耕文化理念以多樣化的方式融入幼兒的教育活動和日常生活中。教師可將農時、農業和鄉村生活與幼兒的生活相聯系,讓幼兒正確認知農耕生活中的勞動,明白勞動的意義。也可讓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在園外,教師組織幼兒走出幼兒園,釋放幼兒的天性,讓幼兒在真實的農耕環境中感知勞動、體驗勞動,并從中直接獲得勞動精神與勞動情感。最后,教師在組織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活動時,須給予幼兒預留一定的彈性空間,因為幼兒的勞動具有隨意性和自發性。如幼兒教師設計以季節為主題的主題活動,根據幼兒經驗預設相關活動目標與活動過程,帶領幼兒在社區中進行簡單但有意義的勞動,讓幼兒觀察、探索經常見到但并未仔細觀察過的事物,激發幼兒的勞動想象、滿足幼兒的勞動愿望,從而根據幼兒的行為與表現生成新的教育活動。園家合作開展勞動教育,重拾勞動文化。勞動是勤勞的化身,鄉村地區是勞動文化的發源地,無論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只是勞動的形式,并無貴賤之分。幼兒園和家庭兩個場所共同開展勞動教育,方能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發展。雖然幼兒園作為勞動教育主要的發起者,但家長作為幼兒的主要教育責任人也應參與其中。因此,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時,需要幼兒園和家長統一理念、攜手合作,讓幼兒懂得勞動、學會勞動、養成勞動自理能力和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如幼兒園邀請有經驗的家長到園為幼兒講解相關的勞動知識,讓幼兒有勞動的欲望;在舉辦有關勞動主題的親子活動時讓家長與幼兒共同參與。讓幼兒真切感知勞動就在生活中,勞動與我們息息相關。同時,家長在家中可讓幼兒做簡單的家務勞動,讓幼兒知道人人都需要勞動,勞動是有收獲的,這樣可培養幼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而不是對勞動抱有偏見,認為小孩子不需要勞動或將勞動作為一種懲罰。幼兒有勞動愿望應該是被鼓勵的、也是被承認的,因為勞動一直以來都是光榮的。勞動不僅鍛煉了幼兒的身體、充實了幼兒的精神、也有益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作者:廖仙 單位:貴州民族大學民族文化與認知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