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培養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淺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數學作為小學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在其教學中注重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文章結合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先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意義進行闡述,之后對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原則予以分析,最后提出了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能力;興趣;培養
一、引言
運算能力是指學生運用思維進行計算的學習行為,是數學知識體系中最為基礎的內容。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效果,會直接通過他們的運算能力予以顯現。在素質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基礎目標,這要求教師必須做好課堂教學模式設計,增強與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確保學生可以在產生良好學習動力的基礎上,更好地提升數學知識學習后的運算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意義
運算作為數學知識體系當中的重要內容,做好其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有效教育,能夠為小學數學課堂帶來多方面的意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這對于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從小學生的心智發育角度來看,興趣是他們主要的學習動力,但數學知識的學習相對枯燥,很多教師又沒有在教學方法上選擇變通,讓學生出現了學習興趣缺失的情況。但在運算教學中,學生只有與教師、同學進行互動才能夠完成學習,在這一過程中,他們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進行良好交流,同時還能在以運算為基礎的教學和訓練中,與同學們進行競賽,感受到運算的樂趣。另外,當他們的運算結果被教師認可時,學生還能夠收到良好的情感反饋。這讓他們感受到了運算的樂趣,學生的學習熱情由此得以激發。
(二)增強學生知識理解
運算作為數學知識教學的基礎,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增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對于啟發學生數學思維,構建他們正確數學知識體系起到了關鍵作用。小學數學知識的設置,雖然都是啟蒙類知識內容,但對于邏輯思維尚未健全的小學生而言,其仍然存在一定的難度。在這種情況下,運算教學的開展可以有效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這可以提升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認識到數學的重要性。以“學生去買鉛筆,付10元,找零8元”的習題為例,學生在不具備運算能力時,他們并不知道為什么要找零8元。但他們具備運算能力時,他們就明白了“10-8=2”,鉛筆價格2元,理應找零8元。
(三)鍛煉學生思維能力
在小學數學學科的教育目標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重要內容。從數學知識角度來看,能夠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鍛煉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效果最好的當屬運算教學,因為運算本身就是學生的思維行為,當學生進行運算時,他們的思維能力就正在得到鍛煉。考慮到小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限,所以他們在進行運算學習時,容易出現思維惰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必須要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設計,讓學生可以在運算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鍛煉,并學會變式應用,舉一反三。例如,小學數學知識體系當中,有一階段的教育工作就是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去進行習題解答,這就是對他們進行思維鍛煉的重要方法,學生的思維水平會因此得到顯著提升。
三、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原則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想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能力,就必須要先做好教學原則的分析。文章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幾方面原則進行簡要分析。
(一)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基本原則。從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本質來看,其目的就是做好對學生的數學啟蒙,做好對他們基礎思維能力的鍛煉。在這種教育前提下,教師想要實現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要保證所設計的教育活動能夠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保持一致,讓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知識學習,并獲得相應的思維能力培養。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忽視學生能力,導致運算教學沒有把握好難度,以至學生無法理解運算內容而出現畏難心理,這既不利于小學數學素質教育目標的實現,還會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所以為了保證學生能夠獲得運算能力的良好培養,教師就必須因材施教。
(二)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是教師對學生進行運算能力培養的關鍵原則。對于邏輯思維尚未形成的小學生而言,他們的思維能力非常有限,但如果加以合理引導,那么他們的思維能力會逐漸得到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想要實現對他們的運算能力鍛煉,就必須要保證自己所設計的教學難度能夠與學生的思維水平相符合,保證學生能夠聽得懂、學得會。等到學生具備一定運算能力之后,教師再進行難度的提升,保證運算教學、訓練的難度能夠始終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求知需求相匹配,讓學生可以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為他們的運算能力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學以致用
學以致用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數學運算能力予以培養的關鍵原則。運算作為一項數學知識學習行為,其體現出的價值不僅是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思維鍛煉。所以,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知識本質,學會應用數學知識,教師就必須為學生提供以實踐生活為基礎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可以在體驗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運算能力。在這一環節中,教師也需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興趣進行教學工作設計,保證實踐活動的趣味性,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體驗。例如,教師可以在班級中創設一些生活情境,或者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進入到真實生活中進行體驗,通過購物、測量等多樣化的活動來實現對學生的鍛煉,讓他們應用自己的運算能力去解決問題,由此來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構建起學生良好的數學素養。
四、小學數學課堂中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策略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想要實現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就必須要做好對課堂教學工作的統籌設計與實施,為此,教師必須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激發學生運算興趣,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小學生具有愛玩好動的特點,要想使學生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發學生運算興趣,引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如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喜歡的動畫片等。將其引入數學活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教師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融入數學知識,提出數學疑問,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運算興趣。例如在進行“20以內加法”的知識學習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筆者就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設計了“撲克數獨”游戲。在游戲中,筆者會在黑板上畫一個3×3的方格,同時也給每個學生發放對應的小卡片,同時他們還會獲得標有數字1~9的小撲克牌。在游戲中,他們需要將撲克牌對應放到方格中,讓方格的橫排、豎排三個數字之和等于15。為了提升學生的游戲熱情,筆者給他們設計了3分鐘的倒計時,看哪些同學可以在倒計時之內完成游戲,并根據他們的用時進行排序,給予優勝者適當的獎勵。由此既做到激發了他們的計算興趣,又提升了他們的計算能力,讓他們在趣味體驗中獲得進步。在學習“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為學生準備豐富的道具,創設小豬佩奇去超市購物的情境:超市中有直尺、鉛筆、圓珠筆、拼音本等,小豬佩奇開心地來到了超市,大家知道他今天想買些什么嗎?設計的互動問題激發學生的熱情,教師選擇幾名學生回答。小豬佩奇來到了收款臺,這時大家要幫助小豬佩奇計算價格。設計與生活相關的游戲情境,有效激發學生的運算興趣,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運用數學知識,鍛煉學生的運算能力。
(二)養成良好運算習慣,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的運算能力有待提升,而小學生運算能力差的原因,并不完全在于學生沒有掌握運算方法,很多時候是由于粗心大意導致的,例如學生沒有仔細審題,沒有養成良好運算習慣等,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學生計算正確率降低。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先從學生的良好運算習慣培養入手。在數學實踐教學中,教師要使學生先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例如,在進行基本的加減法計算時,筆者要求他們必須使用豎式法進行計算,并寫清每一個步驟。但有的學生認為自己的計算已經很厲害了,所以他們會采取口算、心算的方式來簡化豎式的步驟,這是他們最常出現的不良習慣。針對這一情況,筆者在課堂上嚴肅強調,只要是有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無論他們最后得數是否正確,我都會直接判錯。在筆者這種嚴格的評判風格下,學生慢慢都改掉了偷懶、耍心思的想法,每一道題都會寫明算式,良好的運算習慣由此得以養成。解答“23-2+8”這道算式題時,學生會想到湊整法運算,從而將算式理解為23-(2+8),這樣解答出的答案必然是錯誤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整理出一本錯題集,在其中收錄自己經常做錯的題目,并經常進行翻看,長期發展下去對學生養成良好計算習慣有很大幫助。此外,教師還要注重學生書寫習慣的養成,很多時候學生由于字跡潦草導致計算錯誤,如筆者在批卷時經常會看到8和3,0與6寫混的現象。學生養成驗算習慣也非常重要,完成一道題目驗算一遍,有效避免了運算錯誤的產生,而且幫助學生掌握更扎實的運算方法。
(三)創新課堂教學方式,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新課改提出小學數學教學要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數學教師要在實踐教學中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提高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改理念指導下,創新教學方式,組織開展數學實踐活動,通過實踐活動鍛煉學生運算能力,使學生的運算能力得到提升。例如,在學習“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這節時,教師便可以采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活動,通過動畫展示幫助學生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在比較中使學生發現兩種圖形周長計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牢記兩種圖形的周長計算方法,避免在計算中混淆。結合課上掌握的知識,教師要設計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掌握的數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解決正方形和長方形周長的實際問題,提高學生數學運算能力。在進行《小數乘法》的學習時,因為學生之前已經完成了“小數加減法”的知識點學習,所以筆者在綜合分析他們運算能力的基礎上,選擇讓他們進行自主探究學習,以求實現對他們計算能力的考查與鍛煉。一開始,大家都自信滿滿,覺得自己學會了,感覺一點都不難。但當他們進行習題訓練時,真正算對的學生少之又少。筆者在分析時發現,對于計算而言,他們確實都能夠算對,但是在小數點位置的選擇上,他們按照小數加法的方式去進行標注,以至于出現了錯誤。針對這一情況,筆者沒有直接進行講解,而是讓他們回去自己檢查,看能否找出錯誤。之后,筆者讓計算正確的學生上講臺化身“小老師”,給同學們講一講自己是如何進行計算的。在這種模式下,學生不僅可以完成對小數乘法知識點的學習,同時,還能夠收獲良好的學習體驗,這對于他們的進步與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經過此次體驗之后,他們變得更為細致和嚴謹,這為他們的運算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四)培養學生計算專注力,提高數學運算能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不是短期內實現的,需要在不斷的積累中形成,但小學階段由于學生年齡小,所以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常常在計算中受外界的一個聲音、一個畫面而影響,從而忘記了之前的計算思維,出現漏寫、錯寫的馬虎現象。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計算專注力的培養,在鍛煉中嚴格規定計算時間,教授學生計算口訣,完成計算后同桌之間進行檢查,在點點滴滴的細節中培養學生的計算專注力,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應用練習題完成中,佩奇身高1.3米,體重24公斤,佩奇爸爸比佩奇高1.4倍,重3.4倍,問佩奇爸爸的身高和體重分別是多少?教師審題后引導學生找出題目中給出的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然后嘗試列式,在計算時教師可以計時,由于受到時間的限制,學生會受到約束,這樣在計算中會特別專注,長期發展下對改變學生“馬虎”的毛病有很大幫助。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新數學教學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通過大量的實踐練習,提高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
作者:馬春燕 單位:甘肅省廣河縣城關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