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翻轉課堂與英美文學教淺析學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1概述
面對市場經濟的沖擊以及社會環境和高校輿論的影響,作為英語專業的骨干課程,英美文學課程逐漸被實用性課程邊緣化,其前景令人堪憂。與此同時,英美文學教學模式與方法仍需進一步探究,以此來解決英語專業學生“思辨的缺席”和經典閱讀缺失的問題。翻轉課堂(flippedclassroom)或者顛倒課堂(invertedclassroom)興起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洛杉磯的森林公園高中。兩名化學教師喬納森•伯爾曼(JonBergmamm)和亞倫•薩姆斯(AaronSams)將錄制的教學視頻上傳到網絡,借此幫助缺課的學生補習功課。薩爾曼•可汗(SalmanKhan)于2011年創辦了非盈利的“可汗學院”(KhanAcademy),其教學視頻多達3500個以上,覆蓋經濟學、數學、社會學等多種學科。作為近年來教育界關注的新興教育理念,翻轉課堂將傳統的學習步驟“課堂學習新知識,回家做作業”顛倒過來從而形成“在家學習新知識,來到課堂上消化鞏固”的新教學模式。翻轉課堂這一新興教育理念對英美文學教學具有某些啟示作用。本文著眼于翻轉課堂這一理念,從提高學生的認知和思辨能力出發,在英美文學課程設置、教材編排、教學模式、測評方式等方面做出一些深入的探討。
2翻轉課堂的理論依據
作為教育信息化的產物,翻轉課堂這一新的教育理念帶來了教與學的深刻變革,“改變以教為中心和以傳授知識為目標的模式,建立以學為中心和以培養能力為目標的模式,從單純課堂學習轉變為多種學習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翻轉課堂有其深刻的理論依據,符合建構主義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有學者指出,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灌輸知識,教師是整個教學行為的中心,是知識的傳授者和教學的主導者,而學生則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的習得應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在教師指導下的過程,并且是學習者自主發現的過程。“建構主義強調學生在習得過程中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此種理論指導下的學習可分為兩個步驟,第一步驟是知識的傳遞,第二步驟是知識的內化吸收。建構主義強調知識的內化吸收,“傳統的教學模式恰恰將這重要的第二步排除在課堂之外,僅僅通過學生在課外完成作業等復習鞏固方式來進行知識的內化吸收,違反了知識的習得規律。”而翻轉課堂讓學生通過觀看教學視頻的方式在課下完成知識的學習,然后在課堂活動中進行知識的內化吸收。這樣一來,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就可以主動去建構知識,實現對知識吸收的最大化。自主學習理論認為自主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方式。不同的研究專家對其定義略有不同:Holec將其定義為“控制自我學習的能力”。Kickinson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其學習所做出的一切決策和對實施這些決策要全權負責;Jeffries認為自主學習時在沒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學生獨自學習或者以小組形式學習某項知識或技能。在自主學習中學生要對自己學什么、怎么學、什么時候學負起責任,同時也要負責自我評價。翻轉課堂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學習能力,提高自主學習水平。
3翻轉課堂視野下的英美文學教學
翻轉課堂為英美文學教學提供了新的路徑,國內某些學校也在積極開始進行一些創新性舉措。需要指出的是,翻轉課堂視野下英美文學教學要想呈現出較好的教學效果絕非易事,首先需要在課程設置上有所革新。傳統的英美文學課程大多安排在本科生的三年級全年和四年級上學期,每周的課時數為2節課。文學課程設置單一、課時偏少、隨意性大的問題日漸突出。并且在市場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導向之下,英美文學課程逐漸被壓縮,被降為選修課或輔修課,造成許多高校只在三年級開設英美文學課程。試想一下,要在短短一年時間保證學習者閱讀量的同時,讓英美文學教學達到范誼和芮渝萍提出的英美文學教學的五個目標①是難乎其難的。還應看到,在就業壓力的驅使下,學生在與其就業關系密切的英語基礎課即閱讀寫作課以及在商務英語、旅游英語、科技英語、法律英語等實用課程上投入的時間精力較多,而閱讀文學作品的時間少之又少,很難獲得相應的閱讀體驗。需要指出的是,“本科英美文學課程的基本定位不應該是專業理論課程,而是著眼于啟迪思想、開發思維潛能的素質教育課程。”因此為了確保學生對作品本身的閱讀體驗和實現英美文學課程的基本目標,讓課堂實現翻轉以實現好的教學效果,英美文學課程設置必須做出相應調整。放手讓低年級學生多接觸文學作品,在學生步入高年級之后再引導他們從系統性全面性上把握英美文學知識不失為一種較好的思路。這樣一來,翻轉課堂指引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可讓學生從一進校就在教學視頻的指導下去進行自主學習,經歷廣泛的閱讀體驗,那么在課堂上就有充足時間來錘煉學生的思辨能力。課程設置的革新必然帶來教材的革新。現在國內在三年級英美文學課上使用的教材大多還是傳統的“按編年史順序遵循文學背景介紹+作家作品介紹+作品選讀+作品注釋模式編排的。”英語專業高年級的學生大多先了解文學史方面的知識,再接觸作品。由于課時的限制和注釋的簡略,學生很難對作品本身有充分的閱讀體驗,很難對知識做到內化吸收。翻轉課堂視野下的英美文學教材必須充分關注作品本身,打破以史為綱的編寫模式,不必強調文學知識的系統性和全面性,也不必追求文學批評的理論性。教師可從教學實際出發,考慮學生的喜好和對知識內化吸收的最大化來選取合適的文學作品,同時做好相關教學視頻。所選教材和所做視頻可力圖以點的深入來克服面的空泛,從而引導學生在閱讀文學作品過程中進行獨立思考,提高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提高語言思維能力,培養審美能力,增進人生閱歷,陶冶情操。教學內容發生變化后,教學模式也要隨之發生改變。傳統的英美文學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這種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翻轉課堂視野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已經不再適合現在的形勢。它的弊病顯而易見:教師一言堂,灌輸式的講授讓學生覺得課堂索然無味。較為合理的教學模式是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在課下,學生可在教學視頻的指導下充分閱讀作品。教師可讓課堂成為分組討論式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興趣,最后由教師來去粗取精,總結提高。除此以外,要格外重視課堂教學由傳統的“第一課堂”向注重學習者認知能力的以討論會、誦讀會為代表的“第二課堂”延伸。順理成章,對翻轉課堂視野下的英美文學教學的測評方式也必然會發生相應變化。應當充分強調對學生認知思辨能力的形成性評價,淡化標準化試卷的機械性測評。學生在教學視頻指導下閱讀作品量的多少、課堂討論參與程度和發言情況、讀書會上的演示和陳述、讀書筆記中的書面表達能力、經典誦讀會的表現情況都可以成為形成性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樣的測評方式對學生自主進行知識的建構和提升綜合素養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4結語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的翻轉課堂理念對我國英美文學教學和課程建設具有很大的啟示作用。翻轉課堂視野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實現了英美文學課程設置上的創新,體現了教材編排和教學內容方面的革新,將教學模式改變為以學生為認知主體的模式,讓立體多樣的形成性評價模式成為可能。這些都將會為我國英語專業課程建設探索出切實可行的有效途徑。
作者:楊升華 單位: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