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高校校園環境陶藝教育分析探索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隨著高等學校教育體制的改革,對大學校園在規模、建筑及環境方面提出了高要求,現代陶藝融入高校校園環境建設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為全面了解高校群體對環境陶藝的了解情況、環境陶藝介入高校環境建設的現狀及其影響情況,本文采用分層抽樣和非概率抽樣相結合的問卷調查方法對部分高校的學生和教職工進行調查。本研究運用交叉列聯分析、對應分析、AMOS模型等方法分析數據,結果表明環境陶藝的發展現狀與其作品的創意性、形態間有正向顯著影響,高校環境建設融入環境陶藝元素亟待推廣與完善。
關鍵詞:環境陶藝;抽樣;交叉列聯分析;AMOS模型
環境陶藝是適用于某特定環境下的陶藝,或為某一環境空間而創作的陶藝作品[1]。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高校擴招等政策的提出和實施,大學校園在環境建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此外,一些高校老校區面臨建設開發飽和、空間受限等問題[3]。因此,陶藝融入高校環境建設中成為一種新契機。在高校環境建設中適當增添陶藝可以有效解決場地與空間受限的問題[4],環境陶藝所表達的情感理念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情緒、思想與行為方式,并鼓勵年輕一代了解和推廣現代陶藝,使陶瓷文化得到積極傳承與發展[5]。
一、調查方案及實施
(一)調查范圍及目的
本次調查對象為全國范圍內的高校教職工及學生,目的主要是了解高校校園環境陶藝的現狀及影響,了解高校群體對校園環境陶藝的認知度、關注度和滿意度,發現校園環境陶藝目前存在的不足并為陶藝融入高校環境建設提供合理的建議。
(二)調查方案的設計與數據收集
本次調查將高校分為某高校和其他高校兩類,先對127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預調查,得出信度檢驗Cronbach'sAlpha值分別為0.909、0.970均大于0.5,效度檢驗KMO值分別為0.914、0.972均大于0.6,問卷信效度良好。同時確定最終樣本量為550,采用分層抽樣和非概率抽樣相結合的線上問卷調查方法進行調查,其中某高校調查發放問卷225份,有效回答率為98.67%;其他高校調查發放問卷335份,有效回答率為99.10%。
二、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受調查者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大多為學生群體,男女比例為2∶3;大三學生占比最高為38.4%,其次是大二學生占比為31.1%;理工類專業學生占比近半成,各類專業學生占比分布基本符合實際情況。調查樣本中教職工樣本量為36,男女比例為3∶2;教齡為5年以內、6-15年、16-30年的教師占比均在30%左右。
(二)環境陶藝的了解程度及途徑
在所調查的對象中,有82.3%的人對環境陶藝不太了解;沒有了解過環境陶藝的人占比高達26.18%;通過網絡媒體、學校課程學習和報刊雜志這三種途徑了解環境陶藝的占比分別為18.48%、14.41%、13.20%。結果表明,多數人對環境陶藝不太了解,且了解途徑比較單一甚至沒有了解過。
(三)環境陶藝的視角定位
調查顯示,高校校園環境陶藝的表現形式大多為陶瓷雕塑,近一半的人對學校環境陶藝作品的印象是藝術家單純情感表達的個人藝術創作。大部分人在學校沒有看到過環境陶藝,而這部分人中,有82.7%的人希望高校環境建設中可以融入陶藝元素,其原因是通過環境陶藝可以得到視覺享受、獲得精神愉悅。綜上所述,大部分人希望學校環境建設中融入陶藝元素是因為環境陶藝在為個人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還能美化校園環境。
(四)基于被調查者的了解程度分析
通過交叉列聯分析可知,年級與對環境陶藝的了解程度之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根據對應分析結果可得,被調查者專業類別是其對環境陶藝了解程度的影響因素。其中,對環境陶藝很了解的專業類別學生沒有顯著特點,理工類和體育類的學生對環境陶藝知道但不了解,文史類和其他專業的學生從未聽說過環境陶藝,藝術類的學生對環境陶藝知道有一定了解,這表明藝術類學生對環境陶藝的了解程度比較好。
(五)基于環境陶藝的發展趨勢分析
通過交叉列聯分析可得,學校總體環境、對環境陶藝的了解程度與是否希望學校環境建設中融入陶藝元素間存在顯著相關性。具體表現為:不管學校環境和對環境陶藝的了解程度如何,大部分人都希望學校環境建設中融入陶藝元素以改善學校環境,學校融入陶藝元素的占比隨著對環境陶藝了解程度的降低而增加。
(六)基于AMOS模型的發展現狀分析
考慮到關注度、滿意度及環境陶藝的發展現狀之間相互影響[6],本文選擇了關注度、滿意度與發展現狀作為潛在變量建立結構方程模型[7]。
1.模型擬合度檢驗
由于模型中誤差方差的測量值都為正值,標準化系數值從0.303到0.881,皆未超過0.95,模型并未發生違反估計的現象,因此可以檢驗整體模型的擬合度。由模型結果可知,Chi-Square=80.770,p值=0.178>0.05,RMSEA=0.038<0.05,表明模型的擬合度較好。
2.模型結果分析
根據關注度、滿意度、發展現狀三個潛在變量之間的關聯性分析可知,滿意度與關注度是正向顯著影響,說明關注度越高滿意度要求越高;滿意度對發展現狀是正向顯著影響,路徑系數為1.141,而關注度對發展現狀的路徑系數為0.462,說明滿意度對發展現狀起決定性作用,被調查者的滿意度越高,發展現狀越被看好;關注度對發展現狀的影響為正顯著,說明關注度越高,對校園環境陶藝的發展現狀越被看好。在觀測變量對潛在變量的影響方面,關注度的觀測變量中突出的是創意性,說明高校群體對校園環境陶藝作品的創意性最為關注。滿意度的觀測變量中,數量、種類、形態、色彩、紋路、寓意及融合度的標準化影響系數都在0.5以上,形態對滿意度的影響最為顯著。發展現狀的觀測變量中,影響程度的標準化因子載荷系數為0.881,說明在整個模型中影響程度對發展現狀的影響最大。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環境陶藝具有積極影響。調查可知,多數人認為校園環境陶藝具有較好的影響,其中主要影響是被調查者可以通過環境陶藝了解現代陶藝,觸發對陶瓷文化的思考;環境陶藝可以美化校園環境、彰顯學校文化特色和展現校園歷史發展。
2.環境陶藝發展期望較好,高校環境建設融入環境陶藝元素亟待推廣與完善。調查發現,多數人對環境陶藝不太了解,了解途徑比較單一,有72%的人在學校沒有看到過環境陶藝,說明目前環境陶藝尚未完全推廣到高校環境建設中;大部分人希望所在學校環境建設當中融入陶藝元素,表明環境陶藝未來發展期望較好;高校環境陶藝建設的表現形式較單一且陶藝作品分布區域不均,反映了高校環境陶藝建設發展思路局限,陶藝作品沒有被深入挖掘。
3.環境陶藝的發展現狀與其作品的創意性、形態間有正向顯著影響。由AMOS模型可知,環境陶藝的關注度、滿意度及發展現狀間均是正向顯著影響,被調查者對環境陶藝作品的創意性最為關注,形態對滿意度的影響最為顯著。因此,學校可以通過增加陶藝作品的創意性和完善作品的形態,提升大眾對環境陶藝的關注度和滿意度,優化環境陶藝發展現狀。
(二)建議
1.高校應加大對環境陶藝的宣傳力度。學校可以通過增設環境陶藝課程、開展陶藝實踐活動及講座、組織師生參觀陶藝展覽等方式,拓寬高校群體對環境陶藝的了解途徑,推進環境陶藝在校園中的發展。
2.校園環境陶藝作品須注入創新活力。在環境陶藝改進措施方面,大部分人認為校園環境陶藝需要緊隨時代,增加潮流元素,提升陶藝作品的創意性。因此校園環境陶藝作品須打破傳統思維,注入創新活力。例如:在陶藝作品的創作過程中,用不同的瓷土材質結合其他無機材料,輔以不同的創作手法、創作形式制作形態各異的陶藝作品,就能極大地豐富校園環境陶藝元素,提升陶藝作品的質量[8]。
3.高校要切實加強校園環境陶藝建設。在建設中應做到不盲目建設,將校園特色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突出高校特色、文化、精神、校史[9];不盲目模仿,因地制宜,充分考慮陶藝作品的融合度和實用性;不盲目耗資,根據高校現狀,利用已有條件改造現有環境,高校間資源共享,獲得更優質的陶藝設施[10];不盲目施工,建設中科學施工,盡量保護現有環境,建設后保持對陶藝作品及周邊環境的維護。
參考文獻:
[1]張玉山.論環境陶藝的應用與發展[J].美術觀察,2009(2):114.
[2]趙強.陶藝與環境[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5):70-74,86.
[3]費新鴿,呂彥辰.淺論環境陶藝的發展[J].現代裝飾(理論),2012(10):153.
[4]李琳.淺談高校校園景觀設計中的環境陶藝[J].藝術評論,2016(3):169-172.
[5]張黎,張玉山.環境陶藝在校園中的應用[J].現代裝飾(理論),2013(2):26.
[6]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10.
[7]榮泰生.AMOS與研究方法[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0.08.
[8]王紅丁,陳景風.校園環境陶藝設施的獨特優勢[J].改革與開放,2012(24):185.
[9]彭莉,劉莎.現代陶藝介入校園公共環境藝術[J].江蘇陶瓷,2010,43(3):3-5.
[10]趙春雷,張曉雯.論現代陶藝在校園環境中的應用[J].江蘇陶瓷,2010,43(1):12-14.
作者:王筠 單位:景德鎮陶瓷大學信息工程學院